毛小明 尹繼東 王玉帥
摘 要:“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曾是江西景德鎮陶瓷的暢銷市場,在“一帶一路”已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發掘江西出口貿易的增長潛力,做大做強江西的出口貿易是江西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關鍵。江西出口貿易應抓住這一重大機遇,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優化出口產品結構,以龍頭企業和品牌建設為抓手整合出口導向型產業鏈,利用區位優勢促進口岸平臺建設降低出口綜合成本,積極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實現與沿海地區錯位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江西進出口;外向型經濟
江西與“一帶一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景德鎮陶瓷有1800年的制瓷史,在古絲綢之路的主要貿易貨物中,除絲綢之外,還有瓷器和茶葉等。海上絲綢之路又被譽為海上陶瓷之路,而江西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樣陸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也是江西景德鎮陶瓷從古至今的暢銷市場。
回顧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江西全省年出口貿易不足2億美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江西出口貿易的總量同比30年前翻了近30倍;江西出口貿易在產品結構、出口目的地市場結構、出口主體結構以及貿易方式結構都發生了新變化。站在新的起點,江西出口貿易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契機。
一、江西融入“一帶一路”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1.江西的區位優勢
江西是全國惟一同時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西經濟區三個經濟最活躍經濟區的省份,是依托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和促進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獨特區位優勢。江西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在全國位居第十位,與周邊省會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連;九江作為黃金水道上的重要節點,已成為連接長江上、下游經濟帶的重要城市;貫通南北和東西走向的“卜”字形高鐵大通道在江西已完成過半;江西通往寧波、深圳、廈門的鐵海聯運運作模式業已成熟;江西投資福建江陰港、湄洲灣及莆田的二大港口穩步推進;江西向塘樞紐型物流基地已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無水港。
江西獨特的區位優勢,為江西近幾年抓住全球產業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轉移的大好時機創造了條件,省內工園區經過近卜年的快速發展,既有航空、汽車制造、生物醫藥、信息產業等先進制造業,也有紡織、鞋業、燈飾、建陶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產業承接特征,各工業園區產業發展大多依托了國外或沿海的先進技術,又結合了本地的資源,具有厚積薄發的競爭優勢。然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普遍是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的產業互補性強,中國的發展模式和經驗適合“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發展,具有普遍的借鑒作用。
基于江西同時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婀經濟區三個經濟最活躍區域的區位優勢,江西融入“一帶一路”是具備必然條件的。以下數據再次證明江西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卜分密切。2012年江西對東盟出口134.3億美元,增長50.37%;對印度出口7.17億美元,增長50.31%;對俄羅斯出口2.61億美元,增長58.8%。從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江西對“.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貿易增長是最快的。在利用外資方面,東盟是江西利用外資的主要米源地,東盟諸國是江西對外投資與合作的主要伙伴。在對外經濟合作方面,非洲、東南啞是江西對外承包工程的主戰場。以中江國際、江西中煤、江西中鼎為代表的江西國際工程承包商對非經濟合作在全國同行內都有極高影響力。
2.“一帶一路”是江西做大做強出口貿易最有力契機
當前江西正處在加速發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堅期、生態建設的提升期,已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亟需通過更高水平的擴大開放來倒逼全面深化改革,“一帶一路”的國家發展戰略是江西做大做強出口貿易最有力契機,也是江西新一輪擴大開放的至關重要的發展機遇。
江西近幾年快速發展,開放型經濟已邁卜了一個新臺階,2013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75.5億美元,增長10.7%;外貿出口281.7億元,增長12.2%;對外承包工程22.7億美元,增長23.4%,各項指標總量在全國排位均在l5~16位左右,居中部地區前列。
江西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是實現江西與中部各省市的互聯互通,也是實現江西與長江經濟帶、粵港澳經濟帶、海西經濟帶的互聯互通,從而實現與亞歐大陸、非洲大陸的互聯互通的重要依托。交通的互聯互通、人員交往的互聯互通、通關機制的互聯互通以及貿易便利化就會帶來貿易的互聯互通。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強力推進,江西積極融人必將充分挖掘出口貿易的增長潛力。
二、江西出口貿易增長態勢
江西近十年來出口貿易發展較快,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出口產品越來越多樣化,貿易結構趨向合理。2013年進出口總額367.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0%,同比加快3.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81.7億美元,增長12.2%;進口85.69億美元,增長3.2%。在出口中,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63.48億美元,下降1.8%;私營及其他企業出口額205.63億美元,增長19.2%;國有企業出口額12.59億美元,下降9.9%: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江西出口貿易在商品結構、貿易主體、貿易方式以及市場多元化上處于較為有利地位。
1.江西出口貿易總體規模的增長潛力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加強,江西對外經濟貿易活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出口規模大幅度增加。從2003年至2013年江西出口貿易額的圖表分析,2013年江西出口貿易額是2003年的18.71倍,江西出口貿易額的年增長都超過20%0,高于全國年平均增長水平。
如果將江西目前的出口情況與中部地區的出口強省安徽省進行對比后,我們可以看出,江西出口貿易在2008-2010年基本與安徽保持同步增長,在2010-2012年,江西出口貿易與安徽相比差距放大,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江西的出口貿易增長潛力明顯。
2.江西對外貿易出口產品結構的提升潛力
通過對江西2009-2013年的出口產品結構進行分析后發現,江西目前出口的前三大產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服裝及衣著附件)一直處于絕對優勢地位。最近幾年,江西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大幅度提升,從2009年的13.9154億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4.4208億美元,有很強的發展勢頭。因此江西對外貿易出口產品結構有很強的提升潛力。
增加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份額是提升江西出口產品結構的關鍵所在。可以看出江西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最近幾年內呈現不斷上升的局面,除2009年金融危機導致暫時處于下降趨勢外,2010-2012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增幅較大,趨勢明顯好轉。與中部地區出口強省安徽進行對比后發現,江西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2008年至2012年的4年中,與安徽的增長幅度基本一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在不斷擴大,一定程度上說明江西外貿的整體出口結構趨好。
3.江西出口貿易方式的改進潛力
從出口貿易方式來看,江西出口貿易方式集中在一般貿易,其貿易額最低占60%左右,而由于江西是內陸省份,運輸成本高,加工貿易份額普遍較低,這表明江西出口貿易方式較為單一,出口加工貿易形式還有待發展,說明江西出口貿易方式的提升空間較大。
4.江西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出口市場的拓展潛力
江西出口市場主要分布在亞洲地區,其貿易額占全球市場的500/0左右,其次為歐盟和美舊。
可見江西出產品對亞洲市場的適應性較強,對未來江西繼續擴大該地區的出口市場份額帶來新的機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所處發展階段與江西目前的發展水平相一致,東盟十國及中亞國家與江西經濟具有較強互補性,比較優勢明顯,雙方合作空間巨大,江西的農業綜合優勢、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等都有比較優勢。因此江西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出口市場開拓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拓展潛力。
5.江西出口貿易扶持力度的提升潛力
對外貿易的發展對江西的經濟增長起著非常顯著的拉動作用。面對制約江西出口貿易的諸多瓶頸,要調整發展目標,加強政府的扶持力度,繼續發揮對外貿易在經濟增長中的積極拉動作用。
江西實際利用外資呈現直線式增長趨勢。從2002年到2009年期間外資使用情況增速平穩,而20l0年以后,利用外資明顯上升,表明江西已經呈現出外向型經濟特征;外資的引進和結構優化,很大程度取決于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江西要繼續通過自身政策激勵,特別是通過改善招商引資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為外資企業提供相應政策和便利服務。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江西做大做強出口貿易的建議
1.重視出口貿易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作用
江西外貿依存度與沿海或鄰省相比偏低,2013年僅為19.50%,遠低于沿海90%以上的外貿依存度,也低于全國50%的平均水平。這表明江西外貿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偏小,同時也反映出江西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程度低。江西各級政府,要高度認識做大做強江西出口貿易的戰略意義,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出口貿易對江西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價值。充分發揮出口貿易的積極作用,實現內外經貿的相互滲透與融合發展;通過出口貿易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升級、企業技術進步、資源有效配置;通過政策引導各級政府以出口貿易為抓手,推動江西經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世界經濟的互聯互通,提高江西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和水平。
2.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優化出口產品結構
政府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引導,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龍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和升級,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優化。首先,要改善投資環境,充分利用江西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引進一些先進適用技術和加工設備,建立新產品等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并努力將其培養成江西的優勢產業;其次,要通過產業政策導向,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而加大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提升江西高新技術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最后,在江西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建設中,要慎重考慮產品的定位和市場需求,通過政府的財政政策、稅收優惠政策來鼓勵企業擴大自身的技術投資力度,推進其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
3.以龍頭企業和品牌建設為抓手整合出口導向型產業鏈
江西目前有工業園區近100個,各園區在制訂產業集群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出口導向型產業集群規劃,按照“抓住一個核心出口產品、打造一個出口龍頭企業、延伸一個出口產業鏈條”的要求,努力打造產業集聚度高的出口特色產業集群。要打破區域界限,扶持優勢龍頭企業實現出口貿易產業鏈的整合。江西已經形成以出口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及紡織品為主體的出口體系,還應該重點組建和扶持若干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能帶動全省外貿發展的大型外貿企業集團,提高江西企業的整體競爭優勢;同時,著力培育和打造優勢品牌,通過品牌整合國內特別是江西有特色、有優勢的產業和產品,協力對外,提高國際競爭力。
4.利用區位優勢促進口岸平臺建設以降低出口綜合成本
江西地處長、珠、閩(海西)三個經濟區域交匯點,具有承東啟西、毗鄰東南的區位優勢。要努力打造立體式口岸物流體系,促進口岸平臺建設,提高口岸服務效率,降低出口綜合成本。建立和并人與全國聯網的電子口岸服務平臺。江西要建設和完善與全國各沿海口岸互聯互通的電子口岸平臺,為進出口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艙單、船期、班輪作業、船舶動態、抵離港、集裝箱動態、通關狀態”等相關信息查詢和業務處理服務;根據江西內陸口岸發展的實際情況,江西口岸各部門要繼續創新業務流程。切實推動江西與長、珠、閩等沿海口岸合作,全方位構建“屬地口岸申報、沿海口岸驗放”的區域合作快速通關機制,提高進出口企業的通關效率;著力探討進出口貿易便利化,提高工作效率,檢驗檢疫、海事、稅務、外匯管理、銀行等口岸各部門應該從進出口貿易便利化的角度探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從而降低企業的出口成本。建議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盡快開通江西至歐亞大陸橋的“五定班列”,促進江西出口貿易的發展。
5.繼續積極承接沿海產業轉移以實現與沿海地區錯位發展
繼續積極承接沿海產業梯度轉移,引導傳統產業升級,實現與沿海地區錯位發展是江西參與國際分工、分享國際分工利益的必由之路。而參與國際分工的核心就是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江西應該清醒認識到,在高科技領域與沿海在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諸方面存在明顯差別,要抓住沿海產業結構調整和進行大規模產業轉移的發展機遇,分析江西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一方面加大力度引進高科技產業,占領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不犧牲環境和資源流失的前提下重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業轉移,吸引沿海人才和技術在“家鄉”就業和創業,避免內陸省份與沿海產業過于趨同,實現內陸地區產業與沿海地區錯位發展。
(本文選編自《江西社會科學》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