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占偉
【摘要】本文分析了市政工程給排水施工中存在的問題,論述了市政管道工程施工技術要點及應用,提出了給水管道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關鍵詞】市政;給排水;管道;施工技術
在現代城市建設與發展中,市政給排水工程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給排水管道安裝施工是給排水工程中的基礎性工程?,F代城市發展的速度加快,對城市給排水工程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給排水管道的安裝質量的有效控制,是保證城市居民生活和生產用水的基本保障。
一、市政工程給排水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1.在進行市政給排水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忽視職位職責,不夠重視對于工程項目的監管,因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沒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工程進度和質量監管體系,使得政府部門對于工程進度和各階段建設質量缺乏基本的掌控和管理,任由其發展。近年來,由于市政給排水工程建設的質量問題以及其對于城市運行的重要作用,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配套的專項管理規范和制度,以提高給排水工程的政府監管力度。然而,這些規范和制度雖然在范圍和深度方面都在不斷完善,但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對于自身工作的懈怠和對于政府政策的忽視直接造成了對應法律規范在工程管理中的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從而影響了完善的監管體系的建立。
2.質量監管工作效率低下,對施工環境進行全面控制,施工質量進行全面管理都是市政部門應當負責的關鍵環節。然而,由于工程系統管理體系并未構建起來或為構建完全,導致在實際的工程施工過程中,對項目的具體質量管理出現無人管理或者管理職能交叉的情況,質量管理難以找到專門的負責人或者負責部門,自然對于工程建設就做不到科學的質量監控。
二、市政管道工程施工技術要點及應用
1.雨水和污水管道施工技術。在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其應當與道路工程施工以及其他建筑的施工相配合,因此在工程的工期安排方面應當進行有效的協調。在進行工程施工之前,要對污水和雨水管線的具體位置進行確定,同時計算其標高,采用機械設備與人工合作的方式進行管溝開挖,按照溝槽的開挖進度,確定管線的施工和安裝進度,為了保證管溝回填的順利進行,一般建議采用有深入淺的施工原則。
2.測量放線。在針對溝槽進行開挖之前,應當由專業的測量部門對其進行測
量定位和施工放線工作,測量放線開始之前一般需要由施工人員對控制樁點的布置進行審查,確保每個樁的位置都能滿足工程施工需要。在進行放線時要注意,確保其始終處在管道的中間位置,每隔20米進行標記,并且按照要求做好相應的防護工作。
3.管溝開挖。根據現況管線的分布和實際地質情況,采用人工和機械開挖兩種方法,對管線埋深較淺和管徑較小的工段采用人工進行管溝開挖;用機械和人工開挖分別采用1:0.25和1:0.33的放坡系數,開挖溝底比設計基底每側加寬0.5m,以保證基礎施工和管道安裝有必要的操作空間,開挖棄土置于挖溝槽邊線lm 以外,以減少坑壁荷載,避免對坑壁的擾動,保證基坑穩定;溝槽開挖期間還將加強對其標高的測量,以防止超挖。采用機械開挖時,將用挖掘機沿開挖管線進行反鏟開挖,開挖至設計管底標高以上0.2m 時,即停止機械作業,改用人工開挖至設計標高。
4.地基處理。管溝開挖完畢,按規定對基底洼處進行整平,清除溝底雜物,如遇不良地質情況或承載力不符合要求應與設計及監理單位協商,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重錘夯實、換填片石、填筑碎石、排水、降水等方法予以處理。經檢查符合設計及規定要求后即抓緊進行基礎施工,以免地基暴露過久。
5.管道接口。污水管道采用橡膠圈接口,在接口插口端套上膠圈,膠圈放置平正無扭曲,然后用起重機吊起管,將插位對正于裝好的另一管的承口位,用卷揚機將管徐徐拉入,牽引應緩慢進行,用力均勻,并由專人察看膠圈的滾人情況,膠圈和承口接觸均勻緊密,如發現不均勻,并由專人察看膠圈的滾人情況,膠圈和承口接觸均勻緊密,如發現不均勻,暫停牽拉,由人工用錘子輔助敲擊,以使膠圈均勻滾入。雨水管道接口采用水泥砂漿抹帶接口,安管前將接口部位清洗干凈,并在承口內底及插口外底途滿瀝青油膏,然后再校正,頂壓及內外填縫、抹口,要求填打飽滿密度。混凝土采用機械攪拌,嚴格按配合比下料,注意控制塌落度;澆灌混凝土前用純水泥漿涂刷管身以保證粘結度,澆灌時從管道兩側錯開進行,振搗均勻確保管底密實飽滿。接口和包管完成后用CT一20混凝土養護劑及時加以養護。
6.閉水試驗。污水管道施工完畢并達到一定強度后,及時分段進行閉水試驗,合格后立即清底回填,防止暴露時間過長或遇水浸泡。一是閉水試驗管道長度按規范規定不大于1000m,帶井試驗。二是管道試壓段的兩端用M5水泥砂漿、M7.5紅磚砌堵板,堵板厚度為240mm厚,迎水面用1:2防水砂漿抹面壓實。三是污水管道閉水試驗前,管道及窨井外觀質量已檢驗合格;管道未回填且溝槽內無積水;全部預留孔應封堵,不得滲水。滿足上述條件方可進行閉水試驗。四是閉水試驗。試驗管段灌滿水浸泡24h后,試驗水頭在規定水頭時開始計時,觀測管道的滲水量,不斷向試驗管段內補水,保持水位恒定直至觀測結束。滲水量的觀測時間為30min。閉水試驗,應作好記錄,記錄表格要符合規范。
三、給水管道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本標段共有兩條新建給水管,管材采用球墨給水鑄鐵管,橡膠圈接口,管徑DN400;預應力混凝土管,橡膠圈接口管徑DN600;鋼管,管徑DN600、DN300、DN200、DN100。給水管道施工方法如下:
1.管材及防腐。管道采用鑄鐵管、預應力混凝土管和鋼管,管內壁涂襯無毒聚合物水泥砂漿,管道外壁采用噴砂除銹,環氧煤瀝青架強防腐(即一底三布四油)。
2.管道基礎。在管基土質情況較好的地層采用天然素土夯實;如遇不良土質,通知設計院、監理等各方研究處理;如遇回填土,則分層夯實達95%以上密實度,再敷15em粗砂墊層至設計標高。
3.管道安裝。鋼管安裝時,除設計要求的蝶閥和閘閥位置采用法蘭連接外,
其余根據具體施工情況采用6m 或12m 分段吊運到溝槽底部進行對位焊接。安裝時使內壁平齊,對口準確,錯口誤差小于0.2倍壁厚;管道焊縫表面不得有裂縫、氣孔、夾渣等情況發生,焊縫表面光順、飽滿、均勻,其寬度、表面余高、咬邊、錯邊等均符合規范要求。焊接管道質量經油滲試驗和x 射線無損探傷檢測控制。
4.管道壓力及滲水試驗。給水管道水壓及滲水試驗原則上分段進行,分段長度根據具體情況及上部結構的施工要求而定,以使開挖管溝能盡早回填,確保上部結構的施工進度。管道試壓分段長度最長不得超過1Km,試壓堵板采用鋼板加肋與管壁進行焊接,支撐視具體情況分別采用鋼結構,千斤頂或混凝土支墩等形式。管道試壓、滲水量試驗符合要求后即進行填土作業。
管道安裝工程質量是影響市政給排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要根據市政給排水工程的施工特點,從前期準備工作開始,到施工技術的運用,保證工程施工過程中每一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才能夠有效的保證工程施工質量,以此促進市政給排水工程質量的不斷提升,促進我國市政工程建設事業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振強.淺談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術[J].科技傳播.2011,(09)。
[2] 陳湘青.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質量問題及對策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07)。
[3] 易伯文.芻議管道工程在市政給排水中的質量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