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自動化技術在社會各行各業生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國機械控制技術進步速度非常快,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得到了良好的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逐漸向著智能化、自動化、規范化以及精度化方向發展,尤其是在煤礦生產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本文就電氣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備中的應用進行了簡單分析,從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確保煤礦生產的安全性。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技術;機械設備;應用
引言
自動化技術是一門涉及學科多、復雜強的綜合性技術,與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通信技術、電子學、系統工程等密切相關,其中計算機技術和自動化控制技術對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影響較大。煤炭作為社會生產生活中重要的能源,人類對煤炭的依賴程度日益增加,但由于煤炭生產環境十分惡劣,稍有不慎將會發生嚴重的人員傷亡事故。為了營造一個安全的生產環境,將自動化技術應用于煤炭生產設備中,在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的同時,實現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從而確保整個機械設備運行的可靠性。
1.電氣自動化發展現狀分析
1.1電氣自動化和煤礦企業的管理
煤礦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從企業員工到安全設施,再到企業員工是一個循環反復的過程,其中員工是第一生產力,直接關系著煤礦企業的生產、管理以及最終的經濟效益,因此保障員工的安全,是煤礦行業安全生產和健康發展的前提。由于煤礦生產始終處于十分惡劣的環境,必須將安全生產和管理放在首要位置,確保經濟效益。傳統煤礦安全管理,多數都是采用行政方案,通過集中整治和治理的方式,只能在事后對事故進行處理,無法彌補煤礦事故所帶來的損失。從電氣自動化發展情況來看,煤礦本質安全屬于風險控制,如果將危險源作為辨識的基礎,對不安全行為進行管理和控制,將事前處理取代事后處理,從管理對象到管理目標形成完整的因果鏈,降低因果鏈中安全事故的發生率,達到強化管理體系,提升管理能力的目的。
1.2電氣自動化技術發展水平
在計算機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煤礦自動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電氣自動化通過理論控制、計算機網絡技術、儀器儀表等,不斷優化、檢測、控制和管理工業生產,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確保生產量和綜合性設施安全。在該過程中,電氣自動化包括三個模板,即自動化硬件、自動化軟件和自動化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具有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企業目標和生產之間的矛盾、實現最大化生產效益等優勢。在電氣自動化中,用戶需求影響著電氣自動化的發展,也積極推動了計算機技術和自動化的融合。信息技術直接影響著電氣自動化,不僅可以通過網絡監控、存儲和提取相關過程和數據,以便第一時間掌握生產信息,還能拓展到自動化設施、機械和結構中,從而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促進我國電氣工程向著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2.電氣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備中的應用
2.1采掘機械電氣自動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機械設備采掘技術逐步向電牽引發展,在增加裝機容量的同時,讓電機以橫向布置的形式呈現出來。根據不完全數據顯示,采煤機裝機功率逐漸增高,速度逐漸增大,這就使得交流牽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維護方便、抗污能力強,在諸多煤礦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與應用。近年來,我國社會生產生活對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煤礦產量得到了提升,在井下作業時應用膠帶進行運輸,引入PLC控制系統,礦井安全監控和生產實現連接,從而對地面進行更好地監控。在變頻技術和變頻同步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利用PLC系統對采掘機械設備進行安全監視、行程控制等,確保煤礦產品的一致性,同時讓控制整個微機,保障所有監控回路,不僅能良好地診斷出裝置故障,還能實現煤礦采掘機械設備自動化,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確保生產安全。
2.2煤礦監控管理系統的自動化
煤礦監督管理系統前期主要認為是負責靜態信息的收集、處理,并將處理后的數據存儲到數據庫中,方便設備的購置和等級,以便更好地了解所有電氣設備運行情況。在電氣設備使用管理中,設備管理模塊在礦井生產中必須遵循相關規范和標準,并積極做好日常的維護保養工作,根據需要提供完善的維修方案和缺陷故障,積極采取科學合理的維修方式,確保維護工作順利進行。為確保煤礦監控系統運行正常,設置DCS體系,包括監控系統和監測儀器等,積極推動電氣自動化技術開發,確保生產安全,實現煤礦監控和管理的實時性和自動化。
3.總結
電氣自動化技術作為機械設備運行、管理中關鍵的技術,對煤礦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營造一個安全的煤礦生產環境,企業運用電氣自動化技術,加強科研力度,將自動化技術和機械技術有機融合,提高煤礦生產效率和質量,確保煤礦生產安全,促進我國電氣自動化工程和煤礦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賈瑛.煤礦機械設備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3,13:137.
[2]王興偉.電氣自動化技術在機械制造企業的應用[J].科技創業家,2013,11:85.
[3]江志軍.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4,18:66-67.
作者簡介:徐典友(1993-)男,漢族,籍貫四川資中縣,學歷本科,單位:西華大學,研究方向: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