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
【摘要】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就工民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工民建;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1、影響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因素
1.1、選用的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不合格
我國目前對于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檢測主要是依據檢測人員的工程施工經驗來完成的,加上原材料的使用量大而法律規定的質量檢查方法的取樣代表性低、周期長、費用高、檢測操作復雜等等,使得施工中有些混凝土的原材料質量達不到施工要求的標準。
1.2、混凝土的運輸
混凝土的運輸一般分為垂直和水平運輸。在運輸過程中,由于運輸時間和運輸溫度的影響,往往造成混凝土在運輸途中出現水泥、細骨料上浮而粗骨料下沉等攪拌物分離的現象,從而降低了混凝土的質量和強度。
1.3、混凝土的配比攪拌
在混凝土的攪拌過程中,有些施工單位為了降低成本采用低質量的配合比例,或者選用強度不達標的骨料,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強度過低,達不到施工要求的標準;在對商品混凝土進行調配時加入的水量與水泥量比例相差過大或者添加外加劑時操作方法不當;不能及時在雨季時去除砂石中的多余水分等等都導致了新拌混凝土的質量不合標準。
1.4、水泥水化熱
水泥在水化過程中的放熱峰值和速率會直接影響到其水化的過程。水化的過程過快,會使溫度的收縮增大,從而導致產生溫縮裂縫,造成建筑結構的整體質量下降,對建筑結構的使用性和耐久性也有著嚴重的影響。
2、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2.1 裂縫預防與控制
現階段的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由于受到外界氣候、以及人為的機械操作、技術水平限制等原因的綜合影響,在建筑物體表或正面墻體易出現局部裂縫的情況。戶外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施工相關的技術人員必須考慮到由于外界的氣候條件和天氣狀況的不同,混凝土相應的結構自然也會存在相應的一些差異,因為這些差異使得建筑物裂縫的大小也會存在不同的標準。當前來說,混凝土施工技術對建筑物出現裂縫情況能夠加以預防和控制,對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強化和重點監督將有效避免裂縫出現,不能等到后期建筑出現了裂縫再來考慮此類問題,為時已晚,那時的補救措施也很難達到施工初期所要求的施工效果和質量標準。
2.2 澆筑要點的把握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澆筑技術也是十分之重要的,澆筑前要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細致檢測并將檢測結果記錄在冊。首先要檢查模板的尺寸、位置、標高、剛度和強度;然后是鋼筋和預埋件的數量、位置以及保護層的厚度;最后在混凝土澆筑前必須清除模板內的雜物以及鋼筋上面的油污,模板上所存在的漏洞和縫隙也必須全部堵嚴,另外對模板來說要做到整體濕潤狀態,但不能過度,不能出現有積水情況。
混凝土澆筑的同時必須遵循先低后高的澆筑順序,分層澆筑,每層相應的澆筑厚度應該根據建筑物本身所使用的鋼筋情況和搗實方法等綜合原因進行確定。豎向目標的澆筑深度如果超過3m 時,要采用施工溜管以及串簡等方式使混凝土能夠均勻下落分布到目標處。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該反復的觀察模板、鋼筋、預埋件以及縫隙和孔洞的情況,如果發現變形或者位置移動時,要及時聯系混凝土施工技術人員,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不能視而不見。
2.3 混凝土強度控制技術
滿足結構設計強度要求是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首要任務。任何建筑物都會對不同結構部位提出“強度設計”要求。為了保證配合比設計符合這一要求,必須掌握配合比設計相關的標準、規范,結合使用材料的質量波動、生產水平、施工水平等因素,正確掌握高于設計強度等級的“配制強度”。配制強度畢竟是在試驗室條件下確定的混凝土強度,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影響強度的因素較多,因此,還需要根據實際生產的留樣檢驗數據,及時做好統計分析,必要時進行適當的調
整,保證實際生產強度符合《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的規定,這才是真正意義的配合比設計應滿足結構設計強度的要求。
2.4 混凝土養護措施
對于已經成型的混凝土養護要更為重要一些,例如建筑物屋面板的養護。屋面板相對來說處于高處而且表面積比較大一些,這會使混凝土中的水分快速蒸發,混凝土澆筑早期的失水也會有所增加。對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是混凝土表面被壓平以后,應先在其表面進行適量灑水,保持濕潤狀態;然后進行覆膜處理;最后在覆膜上通過使用相應保溫材料進行養護。夜間保證混凝土處于保護嚴密狀態,白天氣溫較高的時候應該適當取消保溫材料的覆蓋,混凝土中的膨脹劑的化學反應需要大量的水,要注意水分的補給,始終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濕潤狀態。
3、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難點控制
3.1 質量環節的控制
混凝土質量環節的控制包括兩個基本內容:一個是使混凝土達到設計的質量標準;另外一個是在滿足基本設計要求的質量指標前提下盡量的降低制造成本。以上提到的兩個基本內容實際上是降低混凝土的標準差,混凝土的強度具有一定的離散性,這個是施工過程中難以把握的,也是客觀存在的,施工過程中也難以控制,但是可以通過科學技術對其優化,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各個流程都達到規范要求,科學的施工和管理可以將其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混凝土的標準差能夠反映
出一個混凝土施工單位的實際操作水平和施工技術,技術水平越高相對的標準差就越小,混凝土施工中的整體質量水平的控制和把握都是對于標準差的控制。
3.2 混凝土的質量通病
(1)麻面
關于建筑表面麻面的產生主要歸咎于混凝土施工的時候對于模板的要求不達標。模板的粗糙程度、清潔程度;拆掉模板的時候混凝土是否粘連在模板上;混凝土澆筑時模板未進行濕潤處理或濕潤程度不夠;模板出現縫隙和空洞;隔離劑的使用不恰當,涂抹不均勻;混凝土振搗時氣泡未排除停留在模板上。以上幾點都是建筑物表面出現麻面的原因。
(2)夾層、夾縫
夾縫和夾層出現的原因只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施工縫、模板變形縫后期未進行填補和接縫處理;后期混凝土表面未進行水分補給;混凝土澆筑高度過高,未進行溜管以及串簡處理造成混凝土離析等。混凝土施工中小范圍的夾層和夾縫的出現也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這些是施工過程中的細節把握問題,嚴格把握施工流程可以減少或避免夾層和夾縫的出現。
3.3 溫度應力的計算
當前混凝土結構的建筑設計中,溫度應力的計算數值一般和工程實施工程中所得到的數值有著較大差異。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如果不能充分的考慮到澆帶的作用和影響,就極易導致溫度應力的計算數值和實際實施中所得到的數值不符合;如果未能充分的考慮和計算梁和樓板整體的相互作用力也極易出現數據存在差異。因此,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嚴格計算溫度應力,其數值和建筑結構設計的數值盡最大可能保持相近。
結束語
總之,在工民建筑施工中要對混凝土項目施工予以高度地重視,這是提高建筑行業運行質量,實現行業整體健康發展的重大舉措和基本保障。以及在全面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達到設計和規劃標準的基礎上,實現對建筑物使用和安全的全面保障。
參考文獻
[1]楊振華,林海軍.工民建筑現澆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的探討[J].當代經理人.2011.(02).
[2]尚科文,趙丹丹.混凝土施工在工民建筑中的質量控制探討[J].工業設計.2011.(06).
[3]高明,李頂峰濺談工民建中混凝土質量控制問題[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