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軍
【摘要】隨著土地資源的日漸緊缺,都使高層建筑成為必須選擇的建筑形式.在高層建筑的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提高高層建筑的工程質量。本文就高層建筑的特點探討一下其常見施工技術及措施,希望能給予相關專業讀者借鑒。
【關鍵詞】高層建筑;特征;施工技術
前言:隨著社會的發展,我高層建筑發展迅速,建筑朝體型復雜、功能多樣的綜合性方向發展。由于其結構類型多樣,體型復雜,施工難度大,施工工藝技術要求高,交叉作業多,工作風險,工作量等特點,因此,合理且先進的工程施工技術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結合高層建筑的特點探討一下其常見施工技術及措施。
1、高層建筑工程施工特征
1.1技術復雜,施工難度大
高層建筑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項目多,涉及單位多、工種多。特別是一些大型復雜的高層建筑,往往是邊設計、邊準備、邊施工,總、分包涉及許多單位,協作關系涉及眾多部門。這就帶來了高層建筑施工計劃、組織、管理、協調的難度大。
1.2高空作業與技術設備要求高
由于高層建筑物的自身高度大,垂直運輸工作量大。高空作業要處理大量的材料、制品、機具設備和人員的垂直運輸。另,高層建筑則以鋼筋混凝土為主,并逐步發展鋼和鋼混結構。因此,以鋼筋混凝土和鋼為主要結構材料及相關的施工技術成為高層建筑施工的特色。而鋼筋混凝土又以現澆為主,需要著重研究解決各種工業化模板、鋼筋連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結構安裝等施工技術。
1.3.基礎埋置深度深
高層建筑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層建筑的基礎埋置深度甚至達20m以上。深基礎施工,地基處理復雜。
1.4高層建筑施工周期長
一般高層建筑的工程量大,施工周期均比較長,要縮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縮短結構和裝飾施工周期。各種高層結構體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現澆混凝土是高層建筑施工的主導工序,合理的選擇模板體系是縮短主體結構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徑之一。
1.5施工條件復雜
高層建筑一般在市區施工,建造在密集的建筑群中,因此施工用地緊張,要盡量壓縮現場暫設工程,減少現場材料、制品、設備儲存量。
2、高層建筑基礎施工技術
2.1 基礎技術
高層建筑的基礎形式種類繁多,常用的有:十字交叉條形基礎、筏板基礎、箱形基礎、樁基礎和復合基礎。通過采用相應的方法,保證人工地基的穩固性,由相關監管人員監測工程施工的各個環節,保證施工中不發生紕漏。目前廣泛應用的混凝土灌注樁,一般直徑為3m、孔深為104m。此外,還利用一定的壓力通過預埋的注漿管在灌注樁成樁后將水泥漿壓入樁底和樁側,來對樁底和樁側的泥皮、樁底部沉渣和樁身進行加筋、膠結和固化,這是在樁基技術中研究使用的新型技術。這種技術一經采用后,既減少了樁的體積又降低了成本。
2.2 深基坑支護
深基坑支護主要方式有:內支撐、土釘墻、地下連續墻、逆作法施工等,如在某工程中,由于工程大部分范圍內基坑邊線與用地紅線距離很近,無法設置足夠寬的水泥土重力式圍護墻;放坡打設土釘也將超越紅線;采用普通水平內支撐方案,因基坑面積大,大量臨時支撐將增加造價,且工期較長。因此根據工程自身特點并綜合考慮基坑安全、施工可行性、經濟性、建筑安全性等因素采用雙排SMW工法樁加內斜撐的支護形式。在場地平整及周邊工程樁施工完成后進行支護樁施工,支護樁分為雙排SMW工法樁及坡頂加固、工法樁間土體加固、被動區加固水泥攪拌樁。整個開挖到回填過程監測數據都在允許范圍內,對主體結構基本無影響,實踐證明該支撐體系十分可靠。
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
3.1高層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縮短施工周期,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但采用這種形式時,要嚴格控制澆筑和振搗,同時要嚴格執行養護制度。要按照混凝土和不同水泥品種的要求確定養護時間進行養護,同時要根據氣候條件按施工方案采取控溫措施。在上海金茂大廈,泵送高度已經達到了382.5m,在世界上已名列前茅。
3.2 預應力混凝土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進行混凝土試配;根據混凝土用量,組織商品混凝土供應站、現場泵車、備用電源、混凝土罐車確保現場混凝土供應的連續性;混凝土采用斜面推進、大斜面分層下料,分層振筑;現場測溫采用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微機自動測試儀,對混凝土內外溫差進行監控。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工藝。
4、結構轉換層施工技術
高層建筑由于結構下部樓層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較小,正常布置時應當是下部剛度大、墻多、柱網密,到上部漸減少墻、柱。因此結構的正常布置與建筑功能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為了滿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結構必須以和常規相反的方式進行布置。上部分布置小空間,下部分布置大空間。上部布置剛度大的剪力墻,下部布置剛度小的框架柱。為了實現這種結構布置,就必須在結構轉換的樓層設置轉換層。這種轉換層廣泛應用于剪力墻結構及框架-剪力墻等結構體系中。通過轉換層上下層間位移角及內力變化情況的分析,可得出影響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不同的高層建筑結構,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強化其下部結構,例如,帶轉換層的剪力墻結構,可以增加厚度,提高等級加大筒體及落地墻厚度,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必要時可在房屋周邊增置部分剪力墻、壁式框架或樓梯間簡體,提高抗震能力;對于建筑高層的上部,可以采用不落地剪力墻開洞、開口、減小墻厚等措施的方法減弱其上部。
5、建筑防水與防滲漏施工技術
目前,我國建筑防水材料的使用量逐年遞增,但依舊以APP 和SBS 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產品為主;硅酮、聚氨酯、丙烯酸酯密封膏是密封材料里普遍適用的;丙烯酸酯、聚氨酯類防水涂料是防水涂料的發展重點;EPDM、PVC 兩種產品是高分子防水卷材中重要材料;另外金屬屋面材料、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剛性防水材料等也將是防水材料發展的重點。
高層建筑出現滲漏的問題主要是由于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對于防滲漏施工技術沒有進行嚴格的控制。在進行高層建筑施工前,首先應該對磚塊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根據對房屋施工的相關標準要求,在磚塊的選擇上,抗壓強度應該>5MPa,并且干燥收縮值應該<0.5mm/m。另外,在砌塊進入到施工現場的時候,在堆放時,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要求進行堆放,并且應該做好嚴格的防雨措施。
6、節能技術
在進行高層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蒸壓粉煤灰添加氣混凝土來砌塊作為建筑物的外圍墻,經過先進的生產技術加工而成的一種新型墻體材料。這種材料對于高層建筑物的保溫有著很好的效果,而且非常節能。通過利用這種材料,不僅能夠較少垃圾的產生,而且能夠大大的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是一種非常綠色的建筑材料,有利于節能和環保。另外,在高層建筑施工中,應該充分的利用太陽能技術可以很好的控制房屋建筑的采光,進而有利于建筑物的節能和利用。應用太陽能安全可靠,不消耗燃料,無污染,維修和維護比較簡單,不受環境限制以及方便安裝等優勢。
7、結束語
總之,在高層建筑的工程建設中,其施工技術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作為一名建筑工程人員,要不斷學習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提高高層建筑施工技術標準,促進高層建筑各項工程建設水平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偉,王飛.建筑工程施工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1.
[2]齊偉.高層建筑轉換結構施工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11(04).
[3] 廉鳳梅.高層建筑施工安全評價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