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貞瑜
【摘要】土工膜是一種新型的工程材料,具有質輕、強度高、伸長率大、防滲性能好、適應變形能力強、施工簡便、易于保證質量、造價低廉等優點,因而廣泛地應用于水利工程。本文就對圍堰土工膜袋施工技術展開分析,對施工過程中中質量控制要點進行探討,對施工中遇到以下幾種情況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供同類工程參考。
【關鍵詞】圍堰土工膜袋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問題應對措施
土工模袋充填筑堤技術是利用土工織物的隔離、透水性和防護功能,將土工織物制成大模袋,利用泥漿輸送設備向袋內充填砂類并疊砌形成的袋體堤。具有適應地基能力強、整體連續性好、施工速度快、工程造價低等優點。因此在水利工程中被廣泛的應用。
1、土工膜袋施工工藝
1.1施工工藝流程
土工模袋現場施工工藝流程圖
圖1 土工模袋水下灌砂流程圖
1.2土工模袋加工
(1)材料
模袋充填材料選用透水性較好的中粗砂。模袋采用防老化丙綸編織土工布,單位質量不小于250g/m?,縱橫向抗拉強度不小于30KN/m,伸長率不大于30%,滲透系數不小于(1-10)×10-1cm/s。
(2)模袋砂制作與保存
模袋砂圍堰施工前,根據圍堰大小確定好各個模袋的尺寸,出廠前通過工業縫紉機將土工布加工成袋形。需要在水中鋪設的模袋,長度按照設計要求17m、24m、26.7m等,高度0.5m,在模袋面層每隔5m設一灌砂孔,灌砂孔加工成衣袖形狀,和模袋連在一起。模袋加工好后運至施工現場,用雨布蓋好,防止暴曬,注意保護好模袋。
1.3基地清理整平
為保證底層模袋能坐落在基本平整的基面上,在模袋安放之前,須對基底進行整平。根據設計提供的海底地形圖,擬定對海底基面“掃平”的位置。用測深儀或打水軟尺,對擬放模袋的范圍的海底地形進行測量,每5~10m一個斷面。繪制出實測地形斷面圖,做出整平方案報監理工程師批準。按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方案,預先對海底地形,或吸砂,或填砂,進行基底整平處理。
1.4模袋鋪設安裝
模袋定位前應進行基線測量、布設控制樁。施工前要設計好模袋排布圖,水下鋪袋時,為了防止灌砂時模袋移位滾動,需在擬鋪設模袋的兩側每隔3米打好定位樁。在鋪設處四個角插上毛竹,將模袋的角拉環套在毛竹上,灌砂時讓模袋順著定位樁沉入水底。當水位較深時,可將加工好的模袋卷軸,在填充袋施工位置上下游布置機動船,裝有填充袋的一艘機動船在水流的上游垂直于堤軸線方向定位,校正邊線位置并拋錨固定,另外兩艘機動船在水流的下游平行于堤軸線方向定位,待以上的工作準備就緒后,將模袋上的繩子連接到機動船卷揚機上,開啟下游機動船的卷揚機,將模袋平展與水面,再根據放樣標志調整上下游繩子長度,使填充袋處于正確的填充位置,然后系緊繩子,再檢查填充袋位置是否正確,確定無誤后在模袋的邊緣綁扎碎石袋固定,并用鋼管打設定位樁加以固定。
1.5灌砂
完成模袋安裝作業之后,向模袋中灌砂。潛水員將采砂船的吹砂軟管插入土工模袋的袖口中,綁緊袖口后開始向模袋中灌砂。向袋中充砂,由一頭到另一頭,先袋中后袋邊進行。
充填砂袋時,首先沿長邊方向進行充填,避免應力集中損壞袋體,并在充填過程中經常調整出泥管口方向,防止袋體在充填過程中受力不均而移位變形,待袋體固定不再發生位移時,再次充填,直至達到理想的充滿度。灌砂模袋的平整度控制,主要依靠調整吹砂管的方向。吹砂一般是吹砂管出口處的地方先高。當吹砂管處的砂的厚度基本達到砂袋控制厚度時,調整管口方向。若發現原吹砂的地方高了,則站在砂袋上用腳均勻地踩調平袋面。當充灌到一定飽滿度后人工踩踏袋體表面,以利于充填袋中水的排出,充填袋達到預定的充盈度后要控制好充灌壓力以防充填袋破裂。
2、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及注意事項
(1)相鄰袋體間的搭接應保持不小于1.0m。施工時,先將砂袋的一端鋪放在已充填好的砂袋上,確保搭接部位的充填質量。
(2)模袋上下層之間應錯縫,其長度應大于2m,以免形成“通天縫”。
(3)底層模袋安裝的位置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上一層模袋的位置,底層模袋下沉后,潛水員水下擺鋪好之后,應重新測量檢查一次,然后再開始灌砂。
(4)低潮能出露水面的土工模袋灌砂,應盡量利用低潮作業。
(5)灌砂過程中應控制平整度,檢查密實度。密實度滿足要求后再移管到另一個袖口。
(6)袋裝砂的充灌壓力控制在0.2~0.3MPa;充盈度一般控制在80%左右;充填砂袋邊角處不易飽滿,充填時應充分注意,確保邊角處砂袋的厚度達到要求的厚度。
(7)模袋灌砂密實度的檢查方法:密實度要求達70%,施工過程中應邊灌砂邊用力按或腳踩,明顯感覺砂體不松散,有一定的硬度后才停止灌砂封口。
(8)平整度可按如下方法控制:灌砂模袋的平整度控制,主要依靠調整吹砂管的方向。吹砂一般是吹砂管出口處的地方先高。當吹砂管處的砂的厚度基本達到砂袋控制厚度時,調整管口方向。此時,若發現原吹砂的地方高了,則站在砂袋上用腳均勻地踩調平袋面。
3、監控量測
(1)在圍堰和施工便道每20m設置一個地表沉降監測斷面,每個監測斷面設監測點7~11個(具體根據地形地貌及實際需要確定)。測量頻率為每天一次。
(2)沿圍堰每6~10m設置一個水平位移及沉降監測斷面,預計設置30個監測斷面;每斷面設置測點3個,預計總監測點90個,每天對圍堰進行兩次沉降、位移觀測。
4、施工中遇到以下幾種情況應對措施
當堤身兩側水頭差較大或者承擔擋潮任務時,底層模袋接頭處容易被水流擊穿發生流土,導致堤體垮塌。未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一般在基層鋪設200-400㎡高強聚稀土工布1至2層,來保護底部的土體。未了控制堤體的不均勻沉陷,土工布還要輔以用尼龍繩組成加筋網絡,以改善地基受力性能,減少沉陷和沉降的差異。
當堤身承擔擋潮或擋水任務時,施工時要避免出現龍口,盡可能均勻的上升。尤其是大堤施工高度達到水位變化區時,在每一次漲退潮時,不可以留下缺口,同一層的模袋應在一次漲退潮期間完成,避免集中水流對堤體的沖刷。
當大堤底寬超30米,頂寬超10米時,可以考慮夾心砂方案,但是底層模袋橫向寬度不宜低于8米,頂層模袋橫向寬度不宜小于3米,用于大堤兩側搭接的模袋間距不應超過30米,搭接模袋縱向寬度不應低于20米。
5、結語
應用土工模袋堤防加固施工方法,進行水利工程堤防加固施工,不僅具有較為的堅固、耐久的堤防加固施工效果,而且提放修筑的外形也具有一定的美觀性,具有一定的應用優勢,在水利工程堤防加固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其施工技術簡單,優點明顯,但是對工程地質條件有一定的要求,施工前要結合理論實踐經驗和現場試驗選擇最優施工方案。
參考文獻:
[1]邱紅,王素芳,王茜.淺談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設計方案的比選[J].山東水利,2012(5).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50290-98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