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建設水平的不斷加快,促使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相應的其對周圍環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區作為人們生活與休息的重要場所,在對其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除了要滿足美觀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從人們生理與心理角度出發,通過合理的設計來提高設計的綜合效果,在整體上滿足人們居住生活需求。本文對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進行了分析,并從多個角度來就其設計優化方式進行了簡要討論。
【關鍵詞】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如今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尤其是對于城市居民來說,經過一天緊張的工作學習后,居住區已經成為最為放松的場所,這就決定了人們對其要求的嚴格性。對于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需要保證其能夠在生理與心理上滿足居民需求,為其提供活動、交流與休息的空間環境。園林景觀設計與景觀規劃涉及了建筑學、園藝學、美學以及設計學等多專業,在進行設計時需要從實際出發,對各專業進行綜合分析,確定最合理的設計方案。
一、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特點
1.觀賞特點
園林為一種相對特殊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同時也兼具相應的功能性特點,尤其是對于居住區園林景觀來說,在生理與心理上都對居民有很大的影響。從景觀觀賞性角度分析,我國古典園林設計更注重的是意境的渲染,而西方園林則更注重美學視覺效果,在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上,需要結合實際需求來進行規劃。但是其作為觀賞性區域,在設計時要求其必須要具有藝術性,從園林學與美學角度出發,將提高景觀美化為中心,對景觀創意、內涵以及表現形式等進行研究,為居民提供賞心悅目的景觀環境[1]。
2.生態特點
園林景觀的主要構成物為植物,植物生長需要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存儲在體內,基于此在對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必須要好生態特點的研究,通過合理的研究設計,不但可以保證園林植物可以正常生長,同時也可以改善居住區環境質量。對居住區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本質上是來提高居住環境的生命力,借助綠色植物來提高居住區的活力[2]。另外,通過對不同種類植物的利用,還可以為居民營造出不同功能的區域,對居住區內各系統功能進行合理的劃分,提高居住區內的秩序性,并且不同的植物群落可以形成一個和諧有序的植物群體。
二、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1.舒適性原則
舒適性主要是指園林景觀的設計可以滿足人們心理與生理上的需求,通過對各類植物的合理搭配,來營造輕松的環境氛圍,可以讓居民在其中得到放松。基于此,在進行設計時應以方便舒適作為核心,從美學與藝術角度出發,做好審美藝術與色彩營造的設計,注意花卉樹木等物理化學特征對人或建筑造成的影響,減少設計不合理造成的安全隱患。并且要脫離簡單布景的約束,營造文化氣息更為濃厚的“家”的氛圍,更高程度上得到人們認同[3]。
2.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也是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環境設計需要研究的重點,即做好居住區內景觀整體性與統一性的研究,降低周邊環境因素對景觀設計造成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對于花卉樹木的選擇種植,應遵循其生態多樣性與搭配多樣性的原則,建立不同植物群落相互促進生長的環境,并通過合理的搭配來營造觀賞性高的環境,從整體上來提高居住區布局的完善性。另外,植物的種植還應做好與建筑工程的搭配,避免景觀樹木與景觀設施對住房以及人們居住造成的不良影響。例如水體環境的設計,需要做好水體循環與使用的設計,降低其對居住區以及居民生活產生的影響。
3.公平性原則
即在設計時將以人為本作為核心,將提高居民舒適性作為設計的第一目的,基于此來對景觀環境內的各項因素進行選擇而與布置,確定空間結構設計的合理性,例如樹種的選擇,避免花粉與飛絮等因素妨礙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在對居住區景觀環境進行設計前,應對居民生活習慣進行調查,提高花卉樹木選擇與種植的合理性,提高景觀設計的層次性,經過搭配不但可以提高觀賞性,同時也不會對居民產生不良影響,為居民提供優良的服務效果。
三、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優化措施分析
1.合理選擇植物
現在城市居住區的建設逐漸呈現多樣化特點,并且園林綠化設計已經成為提高工程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建設單位加強了對此方面的重視,園林景觀設計效果也不斷提高。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部分建設單位盲目追求觀賞性效果,盲目選擇景觀植物,種植規劃不合理,大量選擇外地物種,不但不會提高設計效果,反而會因為過低的成活率造成成本增加,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生物入侵問題。針對此,在對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必須要合理選擇綠化植物,盡量選擇用本地樹種,這樣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另外,在設計規劃時,需要做好對不同物種之間的搭配管理,使其可以相互促進生長,避免因為搭配不當而出現相克,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例如胡桃與蘋果、松樹與云杉等不宜種在一起[4]。并且還要做好空間的設計規劃,提高設計方案的精細度,堅持因地制宜的種植方式,并制定養護管理制度,確保園林植物可以正常生長。
2.提高景觀設計實用性
就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實際情況來看,很多設計方案都忽視了實用性要求,完全以景觀為主,過分重視景觀觀賞作用的噴水池、雕塑等,設置數量過多占用大量綠化面積,降低實際了變化面積的應用效率。并且,很多居住區在布局設計上,將大面積草坪定位成歐式景觀基調,綠地內缺乏樹木的搭配,在天氣炎熱環境中,大片的綠化草坪完全起不到任何實際作用。針對此,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必須要從實用性角度出發,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的設計理念,重視居民對園林景觀環境的參與性,通過對不同園林植物的相互搭配,營造吃層次不同的景觀,并且可以利用灌木叢與樹木來對不同功能性區域進行劃分,滿足不同年齡階段人們活動需求,提高居民與環境的互動性。例如在草坪周圍與道路兩旁種植高大的樹木,可以在炎熱的夏季提供遮陽的作用。
3.提高各元素的綜合利用
水體是居住區園林景觀環境設計中不可獲取的重要部分,并且長久以來水體就是人們更為偏愛的環境特征。因此,在對居住區景觀環境進行設計時,需要做好其他元素與水體元素的融合,對水補充、循環、凈化等進行綜合分析。例如利用瀑布、涌泉等作為動力,營造水位高差,為水體營造自然循環流動的環境,產生跌水、溢水、涓流等動態水景觀。同時在對水景進行設計時,還應做好其與綠化植物的相互搭配,做好水邊植物的選擇,為人們營造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
結束語:
在對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環境進行設計時,需要結合實際需求,遵循各項設計原則,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措施來對各方面內容進行設計,提高整個園林景觀設計的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 宋仲鈺.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與植物配置探討[J].農家科技,2011,S1:83.
[2] 王剛,車代弟.基于SD法的哈爾濱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評價[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0,05:40-43.
[3] 楊鹛.淺析城市居住區的互動景觀設計——以貴陽恒大綠洲為例[J].美與時代(上),2015,01:57-60.
[4] 胡洋萍.當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人文傾向性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4:74-75.
作者簡介:周媛媛(1981-),女,山東省榮城人,學歷:本科,專業:園林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