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要】針對高層住宅滲漏問題進行了簡單分析,并結合防滲漏施工的基本原理和要點,對防滲漏施工技術在高層住宅區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層住宅;防水防滲漏;施工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發展中的人地矛盾日益緊張,以高層化、集約化為特征的現代化城市建筑得以產生和發展。對高層建筑而言,滲漏問題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而且直接影響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滲漏問題原因就在于施工過程中,防滲漏質量控制不夠嚴格,防滲漏技術還有待改進,一些防滲漏技術在施工過程中還沒有做到位。施工單位加強對于高層住宅施工質量的管理工作,盡量以預防為主,具體就是要做好事前控制、事中監督和事后檢查等,切實解決房屋業務當前反映較為普遍的高層住宅滲漏的通病。
1.高層住宅樓工程防滲漏施工技術原理和要點
高層住宅樓工程防滲漏施工技術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一般來說,高層住宅樓工程容易發生滲水的部位為外墻面、外墻窗口、廚房及衛生間地面以及地下室等。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針對高層住宅樓各部位容易導致滲漏的不同原因需要制定不同的防滲漏施工措施,以便在建筑工程中徹底減少并消除常見的高層住宅樓滲漏質量隱患。
從當前技術條件來看,建筑的防滲漏施工方式可以分為兩種,即構造防滲漏和材料防滲漏。構造防滲漏是指依靠構造手段,對水進行引導,從而避免滲漏現象的發生。這種方式屬于一種永久性的防滲漏方式,是從主動防范角度出發的。材料防滲漏是指利用防水材料,對水進行隔離。這種方式屬于一種臨時性的防滲漏方式,是暫時性的。
在實際應用中,要想確保防滲漏施工技術能夠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就需要從結構設計、材料選擇、施工管理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規劃。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的部位,要有針對性地采取防滲漏措施,確保防滲漏技術應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高層住宅樓工程防滲漏施工技術措施
2.1外墻面防滲漏
高層住宅樓外墻面滲漏一般產生于結構與外墻粉刷施工中控制不嚴的工序和環節。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高層住宅樓外墻面施工縫處理上一般為水平施工縫,控制要點在于剔除夾渣,去浮漿,接濃漿,搓平,壓實。為使預留孔洞安裝準確,可以先留加大的方孔,準確定位后,再用防水砂漿分層嵌實。第二,在不失去塑性的前提下,在高層住宅樓墻與梁、板連接處加層混凝土,特別是對鋼筋密集處,澆灌砼時控制其離析,加強振搗,防止過振和漏振。第三,外墻面使用的砌體磚建議使用三排孔多孔磚或其它輕質實體砌塊,為提高砌體防水能力,磚之朝外面應選擇棱角齊全的磚,當墻的長度與磚模數不符時,不足模數部分由實心磚調整。外墻面砌體砌筑完畢應盡量避免鑿打,如有預埋暗管,砌筑砌體時可事先于安裝管道位置兩側留通縫,縫間豎向每隔600mm留拉結鋼筋,拉結筋伸入墻內各250mm,砌后澆C20細石混凝土。第四,磚墻與砼柱、梁接觸部位的外墻面抹灰,必須釘掛鋼絲網,抹灰前濕水充分,鋼絲網上抹灰應分層壓實,表面抹光,特別注意鋼線網底砂漿到位。第四,固定砼墻模板用的螺栓處應鑿成喇叭口,用摻入膨脹劑的砂漿堵塞,預埋套管時必須做成內高外低,形成泛水,管周打玻璃膠。
在混凝土外墻澆筑施工中,要嚴格按照相關規程操作,墻體分層澆筑,分層振搗,振搗上一層時要插入下層50m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砌塊,墻體和混凝土結構連接處要加強拉結,砌體與混凝土結構之間用砌筑砂漿填塞密實,避免不同材質結構之間因收縮、沉實、溫度變化等不同而產生裂縫。
對于砌塊外墻,盡量延遲整個砌體墻面的抹灰時間,待砌體結構沉實穩定后再進行找平層抹灰;避免因墻體沉實引起表面抹灰開裂,并且抹灰后要加強養護,打底找平層必須噴水養護3天,找平層施工完成后14天才能進行面層施工,避免砂漿因干縮變形和溫度應力而起殼、開裂。
2.2高層住宅樓外墻窗口防滲漏技術
高層住宅樓外墻窗口防滲漏技術中,控制關鍵工序的質量是關鍵。首先,高層住宅樓外墻窗框與洞口之間的填嵌、封閉是關鍵環節,必須嚴格控制質量。高層住宅樓外窗安裝完畢后,應按規范要求進行全數檢查及抽樣進行噴淋試驗。其次,高層住宅樓外墻窗口選材必須能抵抗規定風壓值,保證窗臺低于室內窗臺板并設置順水坡。門窗洞口的大小應按設計規定校正準確。
2.3廚衛防滲漏
廚房和衛生間由于經常接觸大量的水,因此也是整個建筑中最容易出現滲漏的部位。提高廚衛防滲漏施工質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①對使用的供排水管材、防水涂料、嵌縫油膏等原材料進行嚴格控制,避免因材料問題引發滲漏問題;②主體結構施工時廚衛間板面混凝土確保振搗密實,防止因結構板面裂縫而引發的滲漏水現象;③洞口處理時可按下述工序進行:洞口打毛 洞口及管道表面清洗,并刷一道素水泥漿 嵌縫細石砼澆筑(分層次澆筑至板面下10mm處確保搗固密實) 清理管壁,用塑料油膏沿管道周邊嵌縫
整體地面防水涂料施工;④待整體防水層成型后及時進行蓄水實驗和保護層施工;⑤加強對面層施工過程中防水層的保護。廚房和衛生間防水作為住宅防水施工的重中之重,應將各道工序認真落實,切實做好廚衛的防滲漏工作。
2.4地下室防滲漏
地下室防滲設計包結構自防水和外防水。結構自防水采用抗滲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8;外防水主要是地下室外墻面涂刷聚氨酯防水涂膜。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澆筑前,按照設計強度等級和抗滲等級制定配合比,要求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按防水混凝土規定及砂石混合料最大容重法確定混凝土中的砂率,根據構件情況分別確定包蓋系數,防止余漿過多或不足。適當摻入摻合料以降低水化熱,同時考慮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的早期強度與抗混凝土收縮能力的匹配。施工中嚴格按制定的配合比配制混凝土,確保混凝土抗滲等級滿足設計要求。
嚴格按設計和規范要求在后澆帶部位設置加強鋼筋,同時在新舊混凝土連接部位設置鋼板止水帶,加強鋼筋和鋼板止水帶均按要求與先澆筑的混凝土進行搭接設置。另外,后澆帶部位的混凝土抗滲等級提高。底板與外墻混凝土之間的水平施工縫留在底板以上300mm部位,采用鋼板止水帶。為使接縫嚴密,后澆帶部位混凝土和外墻砼澆筑前對先澆筑的混凝土進行鑿毛處理,清除浮粒及垃圾,用水沖洗并保持濕潤,然后鋪上一層20mm厚的級配與大體積防水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漿,再繼續澆筑混凝土。
設計為直埋和可卸式兩道橡膠止水帶,立足于直埋式解決問題,可卸式止水帶僅在因沉降差過大遭到破壞時起作用。重點是控制材質。采用氯丁橡膠止水帶,接頭處理保證鋪放平直,接頭處理后試水。可卸式止水帶在兩側結構均完成且沉降基本穩定后安裝,開孔應準確不留余量,螺絲壓緊,防銹處理完善。
結束語
目前我國高層住宅滲漏這一質量通病雖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仍然很大程度上長期困擾著建筑施工技術工作者,這里總結了較為全面的高層住宅樓工程防滲漏施工技術體系,并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的防滲漏效果,實踐證明上述高層住宅樓工程防滲漏技術措施在提高施工質量、預防滲漏這一質量通病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較為明顯的。
參考文獻:
[1]汪茂.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優化措施的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8).
[2]莊藝玲.建筑外墻滲漏原因及預防[J].山西建筑,2010,36(4):168-169.
[3]彭永強.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優化措施的探討[J].施工技術,20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