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壯
【摘要】我國現行的住宅體系在設計理念上對老年人的需求考慮不多,住宅設計應如何適應老齡社會,如何滿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為我們所面臨的、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對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設計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老年人;居住住宅;設計探索
老年人過去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現在是社會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要從青年、中年走入老年,關心老年問題就是關心每個人的未來。老有所養必須老有所居,適宜的居住環境是老年人安度晚年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住宅設計應如何適應老齡社會,如何滿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為我們所面臨的、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設計老人住房時,從目的性、方案及實際設施上要考慮到他們的起居、日常事務、個人愛好習慣、社會接觸及文娛體育活動等方面,以體現他們早先生活方式的連續性,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盡可能長時間維持其獨立生活能力。從生理學角度研究發現,人進入老年后,身體機能退化,功能降低。這些都決定了老人相對而言身體較虛弱,行動遲緩,體力下降,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設計應從方便和經濟角度出發,占地宜小,室內空間緊湊,使老人平時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動的困難最少而且省力,應使防火設計能保證最大安全。老人一般都喜歡寧靜,怕吵,尤其是兒童的吵鬧,因此外界的環境及室內的環境也應高度寧靜。而從建筑心理學出發,老人一般都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容易產生孤獨感和被拋棄的消極心理,因此建筑室內布置應寬敞明亮、居住舒適,建筑造型應富有生活氣息,不應看上去像在社會福利機構。因此,在老年人居住宅的規劃與設計上,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充分考慮:
1、考慮老年人的戶外環境設計特色
在老年社區,首先考慮到要彌補老年人減退和喪失的機能,住宅區的道路系統、交通組織應以保護老齡人的行動為基礎。社區內應采用人車分流或部分分流的道路交通結構,增加社區感和安全感。合理安排適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務項目,如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大學、棋牌中心等;有足夠面積的室外活動場所,保證老人戶外活動的需要;適當布置綠化、噴泉、亭子、長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綠地的局部設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擋視線的樹木,配以桌椅、燈具等,可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具有私密、隱蔽、安全特征的用來休息、交談的安靜場所。在具體設計中,要考慮室外環境的開闊平坦。無障礙物的綠地則為老人或殘疾人行進、散步、晨練提供了場所。其次是室外環境的衛生性。小區應有良好的通風、日照條件,防止噪聲和空氣污染,給老年人一個衛生、健康的生活環境。
2、綠色生態設計
要重視綠色生態設計,把它作為落實可持續經營理念的技術保障體系,要求對影響所規劃地區的自然界力量進行生態學的觀測,通過觀測確立最適合這些自然條件的設計形式,謀求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強調尊重自然、享受自然、適度消耗、可持續發展,如在設計中,采用雨水收集管理系統,廢水處理系統,利用植物調節改善氣候條件,通過水體幫助創造舒適的小氣候及清潔能源的利用,使綠化和水體不僅是景觀要素,也是環境優化的重要部分,采暖采用水源熱泵技術,這些新技術的運用也能有效地提高老年社區的環境品質并降低社區運營成本。
3、無障礙設計
1)環境的可識別性。社區按功能差異賦予每組團相對獨立的外觀形象,然后通過道路、綠地、水體空間形態和植物配種等方式區別處理強化鄰里單元的視覺特色,形成良好的空間導向性。
2)細部環境中的無障礙設施。在無障礙設施方面,多層公寓及公共建筑均應設有電梯、坡道;小花園、風景帶、步行道結合小品建筑設置充足座椅,供老人們中途休息;細節配置方面,老人心理、生理需求涉及的諸方面內容要得到周全細致的回應,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規范要求。
4、適應老年生活的住宅戶型設計。
1)戶型類型覆蓋范圍廣,針對不同收入階層的老人設計不同類別產品,如公寓、聯排住宅、獨立住宅等,形成級差完整的系列設計。
2)注重公寓戶型的舒適性和經濟性的統一。如主臥開間3.6m以上,起居室開間3.9m以上,二居室90m2,三居室125m2左右,主臥門寬1.0m,廚、衛門寬0.9m,另外戶型采用緊湊布局方式,小進深大面寬,性價比高。
3)對老年住宅形態進行創新和探索,如經濟型公寓考慮到空巢型家庭中,當老人病弱后需長期護養,部分較大戶型可設工人房;在聯排和獨立住宅中突出二代居設計理念等。
4)平和健朗的立面造型,老年人思想成熟,處事穩健,不喜歡浮華喧鬧的事物,立面應平實簡潔大方,立面色彩宜選用淺黃、磚紅等柔和醒目的色彩。
5、從空間(消除室內高差)、裝置(設置扶手、地面防滑)、設備(緊急通報系統、安全電熱源)、管理員或護理人員等方面對應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緊急時刻可立即采取措施。從環境行為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考慮大多數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習慣,提供傳統形式的室內空間。從建筑人類工程學的觀點出發,在家具、衛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體特征。
6、加強社區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
針對老年人開發建設的老年社區規劃的基本要求是從老年學、社會學、心理學、美學和醫學等新角度來研究和設計老年人的住區環境,設置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如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有農貿市場、超市、餐廳飲食店、物管中心、圖書閱覽室、活動室、健身中心、銀行、郵局等。另外配備功能較完善的社區醫院。在規劃設計上為老年人提供恰當的生活條件,滿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種種特殊需要,以充實他們的生活內容,提高生活質量。另外,隨著科技的進步,可以在社區中擴展智能環境,達到及時、有效為社區中老年人服務的目的。例如住宅區的管理中心應能及時對諸如有害氣體的泄漏、火災、醫療救護、意外事故、求助等主動提供緊急幫助。此外,為老年人服務的各項設施的位置和環境也必須結合社區規劃,否則難以充分發揮作用。
結束語
總之,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識,有建筑學上的,景觀學上的,有心理學上的,有醫學上的,有社會學上的等等。面對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的嚴峻現實,我們應當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教訓,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老齡住宅政策,切實落實《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老年住宅“事業化”轉變為“產業化”,在設計理念上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做好人性化設計和開發,并完善社區公共設施,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建設。為老年人創造適宜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