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伶俐等


摘要: 目的:探討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的乳腺癌手術臨床觀察。方法:將90例乳腺癌患者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傳統乳腺癌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的乳腺癌手術,對比兩組患者療效情況。結果: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手術出血量及清除淋巴結數目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復發、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乳腺癌手術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可有效的降低復發及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肋間臂神經;胸前神經;乳腺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intercostobrachial and anterior thoracic nerve sparing surgery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breast cancer surger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tercostobrachial and anterior thoracic sparing surgery of breast cancer.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for curative effects. Results: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blood loss and the number of removed lymph nodes (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Breast cancer surgery that retains intercostobrachial and anterior thoracic nerv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words: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Anterior thoracic nerve; Breast cancer
乳腺癌是臨床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嚴重威脅女性的身體健康。隨著社會的發展,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1】。臨床治療早期乳腺癌通過手術治療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臨床實踐發現,手術切除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患者,術后易出現上壁內側、腋窩持續性刺痛、麻木、灼傷、感覺障礙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3】。近年來乳腺癌手術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成為了醫學界研究的熱點。故本研究對45例乳腺癌患者進行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的乳腺癌手術,與傳統不保留手術相對比,探討其療效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90例,全部患者經腫瘤細胞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根據手術方法的不同將全部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8~61歲,平均年齡(39.25±5.19)歲,其中按臨床分期可分為I期患者10例,II期患者29例,III期患者6例;按病理類型可分為侵潤性小葉癌患者7例,侵潤性導管癌患者26例,黏液腺癌患者12例;按病變部位可分為左乳患者19例,右乳患者26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5~63歲,平均年齡(40.12±5.83)歲,其中按臨床分期可分為I期患者11例,II期患者27例,III期患者7例;按病理類型可分為侵潤性小葉癌患者8例,侵潤性導管癌患者27例,黏液腺癌患者10例;按病變部位可分為左乳患者17例,右乳患者28例。兩組患者年齡、臨床分期、病理類型、病變部位等內容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年齡20~70歲;②本組納入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③本組納入所有患者均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者。
1.2.2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標準者;②年齡<20歲、>70歲者;③合并嚴重心、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功能異常者;④精神疾病者;⑤手術禁忌者。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的乳腺癌手術。于背闊肌前緣腋窩下5cm左右斜切口至第四肋間胸骨位置,游離皮瓣后切除乳腺腺體、脂肪、胸大肌表層筋膜直到腋窩,然后將胸大肌向內和向上提拉,充分顯露胸小肌。全部清除鎖骨下淋巴結及腋窩淋巴結,同時全部保留胸肩峰動脈胸肌支、伴胸前神經內側支及胸前神經外側支。從胸壁第二肋間從上到下清除腋窩筋膜周圍淋巴結和脂肪。沿前側胸壁的肋間臂神經從內到外解剖淺面軟組織,然后徹底清除深面淋巴結和脂肪。
對照組:采用傳統乳腺癌手術。游離皮瓣后切開胸大肌,切斷胸小肌,徹底清掃淋巴結和脂肪,不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清除淋巴結數目。隨訪患者1~2年,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復發、轉移、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樣本用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出血量及清除淋巴結數目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復發、轉移、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出現腋窩轉移2例,骨轉移1例;對照組出現腋窩轉移2例,骨轉移2例。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1例腋窩疼痛,2例上臂麻木感;對照組發生4例腋窩疼痛,3例上臂麻木感,3例胸肌萎縮。觀察組患者復發、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以往的乳腺癌手術忽略了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的重要性,術后易發生上壁內側、腋窩持續性刺痛、麻木、灼傷、感覺障礙等并發癥,被統稱為肋間臂神經綜合征【4】。一般情況下盡可能的保存女性乳房外形,最大程度的清除腫瘤、淋巴結及脂肪是乳腺癌手術取得較好治療效果的最終目的。對于手術中是否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成為了婦科醫師廣泛關注的焦點【5】。有學者認為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不利于淋巴結的清除,可能會導致術后腫瘤轉移或復發的增加。也有報道顯示,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能縮小手術范圍,精準清除淋巴結,可有效減少胸肌萎縮的發生【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出血量、清掃淋巴結數目、轉移發生率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表明,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的乳腺癌手術時可行的。觀察組術后復發和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結果表明,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可有效降低復發及并發癥的發生,患者預后得到了顯著的改善。雖觀察組的手術時間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能與保留肋間臂神經手術操作難度較大有關,臨床治療時應引起注意,需進一步提高手術技能及水平。綜上所述,乳腺癌手術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可有效的降低復發及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何嘉賓. 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乳腺癌手術臨床觀察[J].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3, 34(1):73-74.
[2]石暢, 徐衛國. 乳腺癌手術中保留肋間臂神經的研究進展[J]. 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 2014, 14(1):52-54.
[3] 羅云峰, 張普生, 鄧鑒文, 等. 腔鏡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保留肋間臂神經的臨床觀察[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2, 21(11):1334-1337.
[4] 王利, 馬素剛, 王錫鵬, 等. 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乳腺癌手術效果觀察[J]. 山東醫藥, 2011, 51(2):78-79.
[5] 何嘉賓. 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乳腺癌手術臨床觀察[J].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3, 34(1):73-74.
[6] 梁闊, 康驊, 海濤, 等. 乳腺癌腔鏡腋窩淋巴結清掃術中保留肋間臂神經的臨床價值[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2, 12(6):518-5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