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又青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急性危重癥患兒死亡的危險因素及臨床對策。方法:選擇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兒科重癥監護病房的300例患兒進行研究,對這些患兒在入院第一天、第三天和第七天時,分別檢查小兒危重病例評分、全身炎癥綜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等指標,同時對所有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和記錄。結果:結果顯示,死亡組的全身炎癥綜合征的比率明顯高于存活組,危重病例評分低于存活組,P<0.05。全身炎性綜合征組的死亡率顯著高于非全身炎性綜合征組,P<0.05,其危重病例評分出現顯著下降。危重病例評分小于70的死亡率高于71-90分的,P<0.05, 危重病例的評分越低,預后就越差,死亡率也越高。隨著功能障礙器官數目的增加,死亡率也增加。結論:結果表明,積極控制炎癥反應的發生是降低急性危重癥患兒死亡率的關鍵因素,加強臨床護理,可以保護重要器官的功能。
關鍵詞:急性危重癥患兒;全身炎癥綜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礙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醫療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水平也變得越來越高,其中,急診醫學作為一個新興起的科室,在醫院急性危重癥患者的搶救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受到醫院和患者的重視[1]。一直以來,兒童的死亡率被作為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類進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隨著社會發展和環境的改變,加之重癥醫學的迅速發展,影響兒童死亡的因素也在發生著變化。本文對300例重癥監護病房的患兒進行研究,具體結果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隨機選擇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兒科重癥監護病房的300例患兒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死亡病例是40例,死亡率是13.3%。其中,男27例,女13例,0-3歲之間的32例,3-15歲之間的8例。原發病的情況如下:重癥肺炎患兒13例,感染性休克患兒5例,顱內感染的患兒3例,重癥病毒感染3例,重度營養不良2例,意外中毒患兒4例,嚴重電解質紊亂的患兒3例,顱內外傷1例,顱內出血1例,心律失常1例,消化道出血2例,重癥心肌炎2例。
1.2 方法
對入選本研究的患兒在住進醫院后的第一天、第三天和第七天進行危重病例評分、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等指標的檢查,將所有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調查和記錄。其中危重病例評分是按照中華醫學會兒科急救學組制定的小兒危重病例評分法[2],而全身炎癥綜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的診斷是根據第四屆全國小兒急救醫學研討會制定的診斷標準[3]。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資料應用SPSS 16.0軟件進行處理,所有的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統計處理采用X2和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急性危重癥患兒死亡率和原發病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中,死亡病例中死于感染性疾病的28例(70.0%),死于非感染性疾病的12例(30.0%),其中,最常見的有重癥肺炎、感染性休克和嚴重感染。
2.2 急性危重癥患兒死亡率和危重癥評分之間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評分<70分的患者90例,死亡23例,死亡率是25.6%;∽80分的患者89例,死亡12例,死亡率是13.5%;∽90的患者121例,死亡5例,死亡率是4.0%。1組和2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X2=4.1461,P=0.0417);2組和3組之間差異顯著,P<0.05(X2=6.0269,P=0.0141)。這表明危重病例的評分越低,預后就越差,死亡率也越高。結果見表1。
2.3急性危重癥患兒死亡率和全身炎癥綜合征之間的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組的全身炎癥綜合征的比率明顯高于存活組,危重病例評分低于存活組。全身炎性綜合征組的死亡率顯著高于非全身炎性綜合征組,其危重病例評分出現顯著下降。結果見表2和表3。
2.4死亡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礙之間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所研究的病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礙,隨著功能障礙器官數目的增加,死亡率也增加,這表明急性危重癥患兒的死亡率和器官功能障礙的數目密切相關,結果見表4。
3 討論
危重癥醫學兒童急性危重癥在很多年齡段都會出現,一般在嬰幼兒中的比例較高,危重病的病情發展非常迅速,預后較差。急性危重癥在各個年齡段兒童中都會出現,特別是在嬰幼兒中常出現,在本研究中的比例達到了80.0%,并且兒童的年齡越小,死亡率也越高。這主要原因有,一、嬰幼兒的各個器官的功能都沒有發育完全,一旦受到感染或者其它方面的傷害,很容易發展成全身炎癥綜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礙,嚴重的時候會使患兒死亡;二、嬰幼兒的免疫力比較低,在面對感染或者其它創傷時,感染會被加重;三、嬰幼兒的臨床表現不突出,病情的發展較快,不容易被及時發現,因此,對其需要加強護理和監測。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死亡組的全身炎癥綜合征的比率明顯高于存活組,危重病例評分低于存活組,同時,全身炎性綜合征組的死亡率顯著高于非全身炎性綜合征組,其危重病例評分出現顯著下降。這一結果表明嚴重感染是引發全身炎癥綜合征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對感染給予重視和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發生。,隨著功能障礙器官數目的增加,死亡率也增加,這表明急性危重癥患兒的死亡率和器官功能障礙的數目密切相關。多器官功能障礙是急性危重癥患兒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當三個以上的器官出現功能障礙時,在臨床上進行治療就非常困難。
危重病例評分在臨床上時一種應用廣泛和有效的急性危重癥患兒病情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急性危重癥患兒的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危重病例評分包括十項指標,該方法具有客觀、簡單的優點。本研究中評分<70分的患者的死亡率是25.6%;∽80分的患者的死亡率是13.5%;∽90的患者的死亡率是4.0%。這表明危重病例的評分越低,預后就越差,死亡率也越高,這與文獻報道的結果是一致的[4]。
綜上所述,加強急性危重癥患兒的臨床護理,可以有效降低炎癥反應,進而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葉立剛, 張茂, 周光居, 等. 綜合性醫院急診搶救患者構成和分流的狀況分析[J]. 中國急救醫學, 2011, 31(10): 933-936.
[2] 中華醫學兒科學會急救學組. 小兒危重病例評分法(草案)[J]. 中華兒科雜志, 1995, 33(6): 371.
[3]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急救組. 第4屆全國小兒急醫學研討會紀要[J]. 中華兒科雜志, 1995, 33(6): 370-373.
[4] 蘆金萍, 徐曉楠. 淺議小兒危重癥評分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相關性[J]. 甘肅科技縱橫, 2010,38 (5): 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