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摘要:目的:分析和總結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抗結核治療致藥物性肝炎的發病規律和臨床特點。方法:對75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抗結核治療致藥物性肝炎發生情況。結果:治療期間有24例出現藥物性肝炎,發生率為32.0%,調整抗結核方案后,有23例肝功能恢復正常,治愈率為95.8%。結論:在結核性腦膜炎治療過程中應重視抗結核治療致藥物性肝炎的發生情況,及早調整治療方案,能夠促使肝功能恢復正常。
關鍵詞:結核性腦膜炎;聯合治療;藥物性肝炎;肝功能
Abstract:Objective:th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anti tuberculosis treatment of drug induced hepatiti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7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meningit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summarized the anti 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itis caused by the occurrence of.Results:during the treatment of 24 cases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the incidence rate was 32%,the adjus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23 cases of liver function returned to normal,the cure rate was 95.8%.Conclusion: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ti tuberculosis treatment of drug induced hepatitis in the treatment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in the process,to adjust the treatment plan,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liver function.
KeyWords:tuberculous meningitis;combined therapy;drug hepatitis;liver function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多呈慢性過程,以15~35歲人群居多,潛伏期6周左右,近年來患者人數不斷增多,相關防治工作備受重視。目前對該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具有療程長、多種藥物聯合使用的特點,一些常用藥物都帶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長期多種藥物聯合應用容易引發藥物性肝炎,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研究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5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抗結核治療致藥物性肝炎的發病規律和臨床特點進行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75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49例,女性26例;年齡范圍為13~74歲,平均年齡為(33.5±10.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結核性腦膜炎的相關診斷標準,治療前檢查肝功能均正常,藥物性肝炎診斷標準為:用藥后出現肝損表現,伴有發熱、皮膚瘙癢等癥狀,血清學檢查顯示均為陰性,符合上述條件即確診為藥物性肝炎,對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先天遺傳性肝病以及阻塞性黃疸患者予以排除。
1.2方法
75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在強化期均接受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鏈霉素四聯抗結核治療,方案設定劑量分別為400~600mg、450mg、1000~1200mg和800~1000mg,并采用脫水、激素等輔助治療,每周各行1次腦脊液和肝功能檢查,住院時間為7周左右;出院后每3周各行1次腦脊液和肝功能復查,對于出現藥物性肝炎患者,采用異甘草酸鎂等藥物加強護肝治療,效果并不明顯者可適當調整抗結核用藥方案[2]。鞏固期均采用異煙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三聯抗結核治療,方案設定劑量分別為400~600mg、450mg和800~1000mg,對于出現嚴重肝功能損害患者,應調整抗結核方案,采用鏈霉素、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和丙硫異煙胺進行聯合治療,設定劑量分別為800~1000mg、800~1000mg、450mg和300~600mg。
1.3觀察指標
參照國際藥物性肝損害分型標準和Maria藥物性肝損害診斷標準,其中2UIN
2結果
2.1藥物性肝炎發生情況
75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抗結核治療共24周,期間有24例出現藥物性肝炎,發生率為32.0%。其中,強化期(16周內)藥物性肝炎發生率為80.0%,詳見表1。
2.2結核性腦膜炎和藥物性肝炎治療情況
24例藥物性肝炎患者中有23例肝功能恢復正常,治愈率為95.8%;經干預治療后,75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中有70例出現好轉,治療有效率為93.3%,詳見表2。
3討論
結核性腦膜炎是一種非膿化性炎癥性疾病,由結核桿菌引起,該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均非常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最嚴重的肺外結核病,對其進行規范治療尤為必要。目前用于結核病腦膜炎的治療方案以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鏈霉素四聯抗結核治療為主,但是前三種用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損害不良反應,而且在遼河應用中還會增加藥物的毒性,容易導致藥物性肝炎,如果長期大劑量使用抗結核藥物,藥物性肝炎的發生率會更高[4]。本組研究中,選取75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強化期均接受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鏈霉素四聯抗結核治療,設定劑量分別為400~600mg、450mg、1000~1200mg和800~1000mg;鞏固期均采用異煙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三聯抗結核治療,設定劑量分別為400~600mg、450mg和800~1000mg,對于出現嚴重肝功能損害患者,及時調整抗結核方案,采用鏈霉素、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和丙硫異煙胺進行聯合治療,設定劑量分別為800~1000mg、800~1000mg、450mg和300~600mg。
結果顯示,強化期(16周內)藥物性肝炎發生率為80.0%,從年齡分布來看,以18~60歲居多,但是從發生率來看,以18歲以下和60歲以上患者居多,其原因在于兒童身體機能發育尚不成熟,而老年人身體機能已經呈退行性發展,均容易致?。粡暮喜⒓膊☆愋蛠砜?,以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患者居多,發生率也較高,其原因在于肝臟本身承受負擔過重,肝細胞破壞嚴重,容易致??;從肝損程度來看,以輕度肝功能損害患者居多,說明對該病早期發現、及時處理尤為必要。經過有效治療,24例藥物性肝炎患者中有23例肝功能恢復正常,治愈率為95.8%;調整治療方案后,75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中有70例出現好轉,治療有效率為93.3%。
綜上所述,在結核性腦膜炎治療過程中應重視抗結核治療致藥物性肝炎的發生情況,及早調整治療方案,能夠促使肝功能恢復正常。
參考文獻:
[1]努斯來提·阿不都米吉提,文倩,劉瑞.對169例初治的結核病患者進行抗結核治療導致藥物性肝炎的相關因素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0(3):285-286.
[2]鄧國防,吳于青,鄒凌云.抗結核藥物致藥物性肝炎210例臨床分析[J].江蘇醫藥,2010,12(2):1387-1389.
[3]陳沛冬.腦脊液置換加鞘注異煙肼及地塞米松在結核性腦膜炎治療中的價值—薈萃分析[D].復旦大學,2012.
[4]陸迪雅.腦脊液IFN-γ及外周血T-SPOT.TB檢測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的意義[D].復旦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