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 蔡衛國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起重機械安全使用的管理狀況, 對如何加強建筑起重機械安
全使用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具體措施。
【關鍵詞】建筑起重機械 管理方案
隨著建筑業的迅猛發展, 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在城市建設中越來越普遍。具有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實現預定產量、質量, 極大程度地縮短工期的建筑起重機械, 被廣泛應用于建筑施工現場。但是, 它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 也對安全生產帶來負面影響, 成為建筑施工現場的重大危險源,如使用、管理不當, 會成為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隱患之一。近年來, 全國建筑業發生建筑起重機械事故也為數不少。作為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管理人員, 如何加強對建筑起重機械的使用管理, 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建筑起重機械的管理狀況
據有關資料統計表明, 全國建筑施工機械化程度由上世紀80年代的不到80%發展到現在的95%以上, 有的施工領域已經實現完全機械化施工。但隨著我國建筑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 建筑起重機械事故發生率也不斷增加。造成這些建筑起重機械事故的發生與目前建筑起重機械的管理現狀有關。首先, 主要原因是一些建筑施工企業中出現機械設備管理機構弱化,專業技術人員嚴重流失, 建筑起重機械操作人員素質下降, 設備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機械設備疏于維修保養, 機械設備檔案資料缺失。其次, 監理單位各專業監理人員配置不合理, 開展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理工作時間較短, 安全監理工作經驗不足, 缺乏開展對建筑起重機械安全使用監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和辦法。再次, 各級建設管理部門對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中, 建筑起重機械的安全使用缺乏較為成熟的管理辦法。
二、建筑起重機械的監督現狀
2003年3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3號公布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并從2003年6月1日起執行。條例明確了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的起重機械設備的安裝、使用的監督管理, 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為了抓好本地區建筑起重機械的安全使用管理, 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 紛紛制訂了地方的管理規章, 開始將建筑起重機械的安全使用納入到政府監督管理的范疇。
三、加強建筑起重機械安全使用管理的舉措
國家建設部頒發的《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作為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管理部門, 如何結合本地區建筑行業的特點, 將建筑起重機械安全使用監督管理落到實處,顯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建筑起重機械的安全使用,與本地區建筑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措施和管理辦法有著重要的關系, 與建筑起重機械租賃單位、安裝( 拆卸) 單位、使用單位的管理及建筑起重機械本身存在的材料、結構上的缺陷, 制造工藝及故障隱患, 作業環境、工作條件, 人的不安全行為等因素也有著直接的關系。從上述建筑起重機械的事故原因分析及數據統計結果可知, 要有效地防止和減少建筑起重機械的事故發生, 應從加強管理上著手, 從源頭上進行控制。
1. 完善監管體系
當地建設主管部門對建筑起重機械的安全使用進行監督管理。首先要根據建設部《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 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加強和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監督機構的建設,落實監督機構人員編制, 明確各專業監督人員配置要求, 并委托建筑工程安全監督機構負責建筑起重機械日常的監督管理工作。其次, 建筑起重機械的產權單位、租賃單位、安裝和拆卸單位、檢驗檢測單位、使用單位, 以及施工總承包單位、監理單位, 其它與建筑起重機械安全使用活動有關的單位, 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 建立健全建筑起重機械安全使用的機構和管理制度, 配足相應的管理人員, 并按各自職責范圍對建筑起重機械的安全使用承擔相應的責任。
2. 加強制度建設
制度, 是一個單位行政、業務等工作的各種規范的總和, 是對單位各種活動約束和指導的準則。從建筑起重機械的備案, 安裝( 拆卸) 告知, 使用登記, 到企業的合同簽約, 安裝拆卸方案的制訂, 安拆過程的監督, 設備的檢測檢驗, 設備的維修保養, 人員的培訓教育, 持證上崗等方面都要制定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企業應相應建立建筑起重機械管理機構人員、機務人員、操作人員的信息檔案。建立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檢查制度。建筑安全監督機構應定期和不定期地對施工現場在用建筑起重機械進行檢查, 發現國家和地方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超過制造廠家或者安全技術標準規定的使用年限的、經檢驗達不到安全技術標準規定的建筑起重機械, 應向使用單位發出立即停止使用通知書, 并將有關責任單位違規行為錄入誠信考核檔案中; 同時, 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建筑起重機械設備登記誠信考核制度, 并提供本行政區域內建筑起重機械設備登記查詢服務。以此推動建筑起重機械安全使用有關責任主體單位的自律, 開創一個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 強化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
人的安全意識的強弱、技能的高低直接決定安全生產的具體過程和結果。在推動建筑起重機械安全使用工作中, 要做到“以人為本”, 強化技能的培訓工作, 以多種形式經常進行安全教育, 增強各方人員對建筑起重機械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對建筑安全監督機構的監督人員進行年度培訓時,主要是學習國家和行業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及規范,理解和掌握國家和行業對建筑起重機械的管理要求。對企業的各級管理干部的培訓, 主要是學習建筑起重機械安全使用技術規程、管理方法、維修知識, 以增強其崗位責任心和業務能力。對從事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使用和操作的各類人員, 如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起重信號工、起重司機、司索工等特種作業人員結合年度審證、復驗證, 開展業務知識培訓和考核, 重點解決操作人員排除故障的能力和規范操作技能。
4. 規范租賃、安裝拆卸和使用階段的管理
建立信息網站根據近年來建筑起重機械事故的分析可知, 建筑起重機械事故主要發生在租賃、安裝拆卸和使用階段。在租賃階段, 一些主要部件老化、不符合安全技術標準規范的機械流入施工現場; 在使用階段, 維修保養不到位, 安全裝置失效失靈, 存在帶病作業現象。這些均是引發建筑起重機械生產事故的重大危險源。因此, 加強對這幾個階段的監督管理, 顯得尤為重要。在建設部 《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中, 規定出租單位在建筑起重機械首次出租前, 自購建筑起重機械的使用單位在建筑起重機械首次安裝前, 應當持建筑起重機械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和制造監督檢驗證明到本單位工商注冊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備案。從事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活動的單位, 應當依法取得建設主管部門頒發的相應資質和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 并在其資質許可范圍內承攬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程。使用單位應當自建筑起重機械安裝驗收合格之日起30日內, 將建筑起重機械安裝驗收資料、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制度、特種作業人員名單等, 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辦理建筑起重機械使用登記。登記標志置于或者附著于該設備的顯著位置。這些規定對規范建筑起重機械租賃、安裝拆卸和使用階段的管理, 給出了明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