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剛
摘要: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全新的審計模式,該模式通過全面風險評估,并根據風險程度高低確定審計范圍和重點,并借助相關技術手段來降低風險,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本文詳細論述了這種審計模式在集團公司內部審計中推廣存在的問題,并通結合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實踐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 信息系統 風險評估
一、風險導向在內部審計中應用現狀
風險導向審計,是指以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為基礎,綜合分析影響審計風險的各種因素,并根據量化的風險水平確定實施審計的范圍和重點,進而進行實質性審查的一種審計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審計人員會對評估出來的高風險業務加大審計力度和范圍,同時對企業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等進行評價,在提高內審效率的同時,強化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
2004年,為推進內審工作的國際化進程,我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了《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6號——風險管理審計》的征求意見稿,對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并與2005年,將風險管理審計納入內部審計準則體系中,于2005年5月1日起予以施行。然而,近十年過去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企業往往也是被動的按照法規要求,缺乏積極主動性,審內部審計人員對風險治理還不甚了解,導致風險導向審計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二、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集團公司內部審計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1.風險導向審計缺乏制度依據
目前各集團公司積極探索開展風險導向審計促進內部審計轉型,但基本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建立覆蓋公司整個業務的風險管理制度,對各個部門與分值機構的風險管理與控制職責規定并不明確,風險識別、預警、報告、反饋機制尚未健全。在此基礎上推行風險導向審計,審計人員在其認為能承受的風險水平下省略部分常規的合規性審計內容和程序,審計重點確定容易產生爭議,效果不容樂觀。
2.風險導向審計指標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隨著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轉變,業務流程逐步規范,因業務操作帶來的風險隱患越來越少,而非現場監測等監測分析工作越來越多。風險導向審計的關鍵在于有效的風險識別。但目前,無論事理論還是實務,風險導向審計對審計對法規、操作規程較為明確的合規性風險關注較多,但對非現場監測分析、現場核查等新型外匯管理業務面臨的履職風險關注較少。因此,應健全風險導向審計指標體系,將非現場監測分析等指標納入評價指標。
3.內部審計信息化程度還不能滿足風險導向審計的需要
開展風險導向審計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資源,在審前對被審計單位的各類風險、風險事件進行識別和評價,為審計實踐提供參考依據。一個完善健全的信息化系統使內部審計工作內容更加豐富,審計方法更加科學,且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利用“審計之星”等審計軟件輔助審計,能大大提高風險評估、審計抽樣等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但這些都需要企業信息化程度的高度發展作為配套,而實務中,各個集團公司都重業務,輕后臺管理,對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雖然大部分公司已經應用內部控制風險測評系統,要求檢查人員及時錄入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并在系統中對整體風險進行評估,但仍存在很多問題,如風險點分布更新不夠及時,未能充分考慮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等。
4.內部審計人員素質還不能適應風險導向審計的需要
實施風險導向審計需要內部審計人員除了掌握財務領域技能,還需要掌握風險管理、風險評估技術和方法等專業知識,且應具備識別風險、分析風險的能力。如為了很好的進行風險評估,需要內審部門在平時的審計工作中搜集相關數據,對行業發展狀況、監管環境、企業發展戰略等進行深入了解,建立信息數據庫,才能有效進行風險分析及評價,進而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一個強大的信息數據庫,能很好的實現審計資源的共享,使審計人員很快的了解企業宏觀與微觀環境,高效、高水平的對風險進行評估,但目前審計人員無論是從自身專業水平還是思想意識方面,都不具備建立強大信息數據系統的條件。
三、在集團公司內審中推進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對策
1.為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應用提供制度依據。為保障風險導向審計實施,集團公司首先應從制度上予以保障,修訂內部審計制度,建立相應的風險評估辦法或風險導向審計操作流程等。在制度中明確風險導向審計實施的具體程序和方法,將數據搜集、風險發生可能性、風險影響度分析、風險評價等具體方法做成明確制度,為內部審計人員提供實務操作規范和技術指導。
2.推進審計信息化
審計信息化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有效運行的技術支撐,內審工作人員在審計中經常要面對ERP系統、MIS系統、GIS系統等信息化平臺,內審人員面對大量的信息,往往無從下手。內審人員應積極與其他部門協調,在業務處理系統和信息管理系統中建立審計接口,實現信息流暢的輸入和輸出,建立信息化審計平臺。同時依托內部控制風險測評系統、各業務操作系統,充分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手段,借鑒其他企業應用風險導向審計的技術和方法,構建適合本企業業務特點的風險評估體系,為開展風險導向審計提供技術支撐。
3.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
組織內部審計人員參加風險評估技術和方法方面的培訓,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和職業勝任能力;建立首席審計師和優秀審計師人才制度,對審計人員進行分層、分類培養和管理,通過培訓、進修、實踐等多種方式提高現有在崗審計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從相關業務部門交流業務骨干充實到內部審計隊伍中,經過培訓與審計實踐鍛煉,為開展風險導向審計培養熟悉業務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謝榮、吳建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基本內涵分析,《審計研究》2012,5;
[2]張龍平,國際審計風險準則的最新發展,《財會月刊》2013,1;
[3]馬賢明,鄭朝暉.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探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1;
[4]李曉渝,朱其俊.風險導向審計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