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 佟昀 張艷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務工程市場的前景預測,然后針對如何有效開發市場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水資源要想得到有效和低成本利用,必須實行市場化經營,而這將為水務市場帶來新的商機。本文以下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水務市場; 市場開發; 前景;
一、前言
水作為一種戰略性稀缺資源,對經濟發展甚至人類生存有巨大的影響。解決好水務的問題才能更好的利用水資源。
二、水務產業的經濟技術特征
水務產業是圍繞自來水的生產、使用等一系列業務而形成的產業,是典型的“公用事業”,除具有“公用事業”的一般特征外,還具有較明顯的經濟技術特征,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自然壟斷性
經濟學家對自然壟斷及其基本特征的認識不同,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從規模經濟的角度而言,自然壟斷是這樣一種狀態,生產規模越大,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就越小,或者說是單個企業能比兩家或多家企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同樣數量的產品,自然壟斷多是由于行業的規模經濟造成的。水務產業不僅包含自來水的生產和供應,還包括輸水管網和污水處理等,這一整套系統的建設如果由兩家或多家企業來提供就會造成重復建設,違反了經濟效率原則,由一家或數量很少的企業為整個市場提供供水服務,這時的平均成本是最低的,因此,水務產業具有典型的自然壟斷性。水務產業依賴于輸水管網的建設,受政府財政、城市規劃、管網覆蓋范圍的約束,水務市場實際上在地域上被分割為若干塊,由各地區政府管理,受到當地城市規模、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供水企業的服務提供范圍也被限制在一定的區域之內,因而形成了很強的區域性壟斷性。
2、資本密集性
水務產業產業鏈涉及到的基礎設施不僅包括生產和提供產品的自來水廠,還包括供排水管網及污水處理廠,這些固定資產的投資建設所需設備昂貴,投入資金量大,供排水管網系統等基礎設施的工程量大、建設期長,也具有較長的使用周期,如污水處理設施的使用年限至少為20年,輸水管網的年限一般為50年、100年甚至更長;與此同時,水務產業形成的資產專用性較強,這就決定了資產一旦形成,即使設備停用或閑置,也很難被改用于其他用途,面臨較高的沉淀成本風險。因此,水務產業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出,屬于資本高度密集的產業,有研究表明,一個中小規模的城市水務資產就能達到10億元以上。
3、不可替代性
水資源作為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必需品,具有不可替代性。這是由于水務產業所提供的產品(自來水)和服務(污水處理)是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的必需品,是城市生存和發展的命脈,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一種物質可以替代水,企業、居民等用水戶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價格彈性較低,水的資源功能相對而言是不可替代的,這就決定了水務產業與其他自然壟斷產業的不同,同時也使得水務產業不存在與其他替代產品的競爭,在經營上的壟斷性更強,能夠保證定價高于邊際成本時不會導致企業利潤的流失,收益也會相對穩定。
4、外部性
水務產業作為一種公用事業,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一方面,水務產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社會、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水質與用水者的健康緊密相關;另一方面,水務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營需要政府從合理規劃和開發利用水資源的角度出發,兼顧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公眾效益。水務產業取水源頭所需建造的設施具有強烈的外部性,這些設施建造與維護成本龐大,但卻在滿足社會公眾生產生活必需之外,還有治山防洪之功能,不僅如此,污水處理服務的提供與質量的保證對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國內水務市場發展趨勢
我國水務市場改革的規范發展應當是自2002年起,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環保總局等單位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文件之后開始的。建設部于2002年12月發布的《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確定了允許外資、民資同時進入,共同競爭全國市政公用行業。財政部等五部門2002年4月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城市供水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中,對如何建立合理水價形成機制、推進水價改革、污水處理費和水資源費的征收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國內城市水務市場化的深入,水務市場上的投資主體豐富多樣,有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各種市場化模式也被紛紛采用,有出讓股權、設立合資公司、經營權轉讓等;水務行業資本運作形式也呈現多樣化格局,有兼并、收購、轉讓、重組等。
四、國內水務市場的發展趨勢總體體現在“七化”
一體化――水務企業逐漸實行給排水一體化。水務行業涉及范圍包括供水(原水、自來水)、排水(防汛、污水處理)和水利(防洪排澇、防汛防臺安全)等三大行業,它與燃氣、公共交通、電力等同屬公用事業類基礎性行業。
科技化――加大科技含量,加大研究與發展投資,企業與院校、研究機構結盟。據統計,全球已經有300多家擁有第一流水處理技術的大公司、大企業和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加入國內的水處理新產品、新技術的戰略合作。國際上較為先進的自來水臭氧消毒和碳粉薄膜超過濾技術,已進入中國市場并在個別水廠試用。蘇伊士集團技術部門負責人表示,像用噪音定位、聲音傳感等手段檢測控制水量流失的技術,在中國逐步成熟的自來水行業將會找到市場機會。
規模化――規模經營與適度競爭相結合的水務經營模式將成為發展方向,大型水務投資公司將成為中國水務市場的主力軍。為了與國外資本在水務產業領域相抗衡,上海成立了注冊資本為100億元的上海水務資產經營發展公司,深圳市政府牽頭組建了規模達50億元的深圳水務。
專業化――水務的生產運營向專業化發展。水務生產運營包括水處理質量控制、運營成本控制、專用設備維護保養、營銷服務和政府關系協調等方面,這當中的每項工作要求運營企業具備專業的工藝技術力量、成熟管理體系、生產服務配套體系、管理人才和管理經驗。縱觀國際水務市場四大巨頭(威立雅、蘇伊士、泰晤士、柏林水務),無一不將強大的技術、運營力量作為其核心競爭力。
國際化――洋水務依靠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水務市場競爭中占領先地位。近年來,全球最大的四家水務公司法國蘇伊士集團、威立雅環境集團(原法國通用水務公司)、英國泰晤士水務公司、柏林水務先后登陸中國水務市場。特別是近幾年,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與中國多家城市大型水務公司進行了成功合作,具有良好的經營業績,目前在中國的投資已經超過100億元。如與深圳市政府簽約,轉讓深圳水務集團45%的股權;參股蘭州供水集團及污水處理項目,受讓蘭州供水集團45%股權等。
外向化――打破地方保護,有實力的水務集團憑借資本、技術、經驗及人才優勢開始向其它地區進軍。
市場化――水務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要領域,價格聯動機制是發展趨勢之一。從發展趨勢上看水價進一步上漲已成必然趨勢,且未來幾年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為了建立完善的水價機制,第一階梯確保基本需求;第二階梯抑制超額消費;第三階梯遏制奢侈浪費。其水價定價機制包括:原水基本由政府投資提供,保本不盈利;排水中政府投資部分保本不盈利,社會性投資適當盈利;自來水行業是保本微利。中國水價調整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但邊改革邊提價的趨勢是必然的。
五、結束語
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資源,要想解決水的利用問題就要解決好水務市場的發展,以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西,麗娜.水型社會體制建設研究[J].中國水利,2010
[2]王俊豪.政府管制經濟學導論[J].北京:北京商務出版社,2010
[3]吳季松.我國城市水務市場化發展狀況及改革模式[J].北京:清華水務環境科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