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紅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CT與核磁共振(MRI)檢查結果比較。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70例,對其分別進行CT 檢查和核磁共振檢查,比較兩種檢查方式的優點和缺點。結果: 核磁共振檢查在檢出率方面明顯優于CT檢查,檢出的病灶明顯小于CT檢查,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CT檢查在檢查時間、病灶發現時間方面優于核磁共振檢查,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T檢查具有檢查時間短的優點,但核磁共振具有檢查診斷率高、結果準確的優點,推薦臨床應用核磁共振為檢查老年多發性腦梗死的首選方法。
關鍵詞: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核磁共振;CT檢查;檢查結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results. Methods January 2013 ~ Dec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7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its CT and MRI examination, respectively,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inspection methods. Results MRI in the det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T, the lesions detected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CT, 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T examination in examination time, the lesions found time superior to MRI ,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Conclusion CT examinat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shorter examination time, but MRI has a high rate of diagnosis, accurate advantage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RI is recommended to check for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preferred method.
Keywords: elderly with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MRI; CT examination; findings
多發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一般發生在基底節區,檢查方法有實驗室檢查、電生理檢查和影像學檢查【1】,其中影像學檢查包括CT檢查和核磁共振(MRI)檢查。筆者就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的CT檢查與核磁共振(MRI)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具體報告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70例,其中男患者45例,女患者25例,年齡62~75歲,平均年齡(66.57±3.34)歲,所有患者在送入醫院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感覺功能障礙、意識模糊、語言障礙、偏癱等癥狀。對70例患者分別進行CT 檢查和核磁共振檢查。
1.2方法
1.2.1CT檢查 采用16層螺旋CT掃描儀(西門子公司生產),掃描參數:220mAs,120KV,螺距為1,層厚為10mm,矩陣512×512,以OML作為CT檢查的標準,5mm、2mm分別是薄層掃描的目標,對患者顱腦進行常規掃描,根據患者的CT掃描結果決定是否需要對患者進行增強掃描。
1.2.2MRI檢查 采用1.5T核磁共振掃描儀(西門子公司生產),掃描參數:T1WITE:21ms,T1WITR:400ms,T2WITE:80ms,T2WITR:3000ms,層厚3mm。分別對患者顱腦的橫斷面、矢狀面及冠狀面進行掃描,并根據患者的核磁共振掃描結果決定是否需要對患者進行增強掃描。
1.3評價指標
記錄CT檢查及核磁共振檢查兩種方法檢出的病灶個數、病灶大小、病灶發現時間、檢查時間,并對其進行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分析處理本次研究中的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分別用t檢驗、卡方檢驗,P<0.05說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CT檢查檢出的病灶個數為140個,而核磁共振檢查出的病灶個數為251個,核磁共振檢出的病灶個數明顯多于CT檢查,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CT檢查檢出的病灶大小為(11.02±0.14)mm,明顯大于核磁共振檢查檢出的病灶大?。?.48±0.32)mm,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CT檢查的病灶發現時間為(0.69±0.11)d,明顯比磁共振檢查的病灶發現時間為(1.51±0.29)d短,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CT檢查的檢出時間為(7.68±1.13)min,明顯短于核磁共振檢查的檢出時間(19.47±2.23)min,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多發性腦梗死是腦梗塞的一種特殊類型,多發于50~65歲的老年人,且男性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有短暫性腦缺血、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發作等疾病病史的患者,一般以腦卒中發作開始,且多發性腦梗死呈臺階式進展【2】。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一般會有感覺障礙、偏癱、神經功能紊亂、精神異常等情況,病情較重,早期對其診斷及治療對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的預后有很大的意義【3】。
臨床診斷除實驗室檢查之外,還有CT檢查及核磁共振檢查,CT檢查和核磁共振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檢查方法,且各具有優缺點【4】,CT檢查具有很高的空間分辨率,且掃描時間短,但CT檢查對軟組織具有較差的分辨度,且在檢查過程中,常因患者的特殊情況如肥胖造成偽影【5】;核磁共振檢查需要較長的時間,但對軟組織具有高度的分辨率,對極小的病灶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從各個方面對病灶做出圖像,能夠提供大量的信息,診斷準確率高,尤其對腦部疾病具有很大的優勢【6】。
本次研究顯示的結果與分析一致,CT檢查和核磁共振檢查均具有各自的優缺點:CT檢查具有檢查時間短的優點,但其檢查準確率有待提高;核磁共振檢查具有檢查檢出率高的優點,但其檢查過程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傮w而言,對于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核磁共振檢查更具優勢,推薦核磁共振作為臨床檢查老年多發性腦梗死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杜飛,郭艷霞.MRI與CT在老年多發性腦梗死病人診斷中的臨床結果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3):487-489.
[2]張禎銘,楊海山.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MRI與CT檢查結果 的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0):4047-4048.
[3]路融,劉瑛,廖順明等.MRI與CT影像檢查在老年多發性腦梗死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4):611-613.
[4]李君權,徐小東.MRI與CT在老年多發性腦梗死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12):2034-2036.
[5]朱紅霞,陳義林,林平等.MRI與CT檢查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8):1386-1388.
[6]蔡望洲,張燕,陳亮等.MRI與CT應用于老年多發性腦梗死病人診斷中的比較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8):1463-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