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麗
摘要:目的:探討潘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治療療效。方法: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消化性潰瘍患者76例,按照使用治療藥物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38例。對照組患者使用甲硝銼+阿莫西林+奧美拉唑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使用甲硝銼+阿莫西林+潘托拉唑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結果: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顯效14例,有效15例,無效9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6.32%;觀察組患者顯效19例,有效18例,無效1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37%。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結論:在甲硝銼、阿莫西林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潘托拉唑治療的效果比加用奧美拉唑治療的效果更加明顯,能夠有效提高治療的總有效率。這種治療方式是一種較為有效地治療方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潘托拉唑;奧美拉唑;消化性潰瘍;臨床治療療效;相關觀察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困擾醫學界的常見疾病,此種疾病的產生于多種因素有關,例如藥物、膽汁、環境和遺傳等。在臨床中治療此種疾病的藥物較多,但是作用機制各不相同,取得的效果也有所不同,為了探討消化性潰瘍的有效治療方式,我院特進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消化性潰瘍患者76例,按照使用治療藥物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38例。對照組患者男性20例,所占比例為52.63%;女性18例,所占比例為47.37%;年齡范圍在25~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36±7.38)歲,病程時間為1~7年,平均病程時間為(3.24±0.18)年;觀察組患者男性19例,所占比例為50%;女性19例,所占比例為50%;年齡范圍在24~5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25±7.29)歲,病程時間為0~7年,平均病程時間為(3.31±0.21)年。
患者入選標準:1、年齡在18歲~70歲之間;2、患者在治療之前均被確診證實為消化性潰瘍,并且潰瘍的大小在4mm~21mm之間,潰瘍的數量不超過2個;3.患者在進行本次研究之前患者停服抗潰瘍的藥物。
患者排除標準:1、排除妊娠期婦女和哺乳期的婦女;2、排除串口、幽門阻梗等有嚴重并發癥患者;3、排除有手術史患者;4、排除腫瘤患者;5、排除有其他嚴重性疾病的患者;6、排除服用過非甾體類藥物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患者;7、排除對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治療藥物過敏的患者。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甲硝銼+阿莫西林+奧美拉唑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使用甲硝銼+阿莫西林+潘托拉唑進行治療。兩組患者甲硝銼、阿莫西林的使用量相同,其中甲硝銼服用的劑量為每次1.0g,每天2次;阿莫西林服用的劑量為每天兩次,每次0.5g。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使用奧美拉唑進行治療,每天兩次,每次20mg,需要空腹服用;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使用潘托拉唑進行治療每天1次,每次40mg。潘托拉唑主要由錦州九泰藥業有限公司提供,生產批號為H20010035。
患者的正相關癥狀消失后需要進行全面的檢查,例如胃鏡觀察、血尿常規等。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總有效率=(顯效人數+有效人數)/總人數×100%。
1.4評價指標
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潰瘍面均轉入瘢痕期或潰瘍面完全消失,無不良反應情況發生,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顯效: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潰瘍面進入愈合期,患者的病情情況朝著較好的方向發展,無不良反應情況發生,患者生活質量有所提高;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朝著更加嚴重的趨勢發展,潰瘍面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發生不良反應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19例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潰瘍面均轉入瘢痕期或潰瘍面完全消失,無不良反應情況發生,18例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潰瘍面進入愈合期,患者的病情情況朝著較好的方向發展,1例患者的臨床癥狀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朝著更加嚴重的趨勢發展,潰瘍面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發生不良反應情況,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37%。兩組患者的相關結果經統計學分析后發現,X2=7.37,P=0.0066,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在不良反應情況方面,對照組患者有9例,其中2例患者發生惡心情況,所占比例為5.26%;4例患者發生脹氣情況,所占比例為10.53%;2例患者發生腹瀉情況,所占比例為5.26%;1例患者發生便秘情況,所占比例為2.63%。觀察組患者有1例發生不良反應情況,主要為惡心。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屬于慢性復發性疾病的一種。在臨床中,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于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1】,此種情況產生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酸性胃液對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潰瘍形成的最為基本的因素,會產生較為劇烈的疼痛,給患者造成了嚴重的痛苦。
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消化性潰瘍患病的幾率在6%~12%之間,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發癥情況,給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及時對患者實施救治。常規的治療藥物是奧美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的一種【2】。奧美拉唑能夠特異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頂端膜構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質內的管狀泡上,并轉化為亞磺酰胺的活性形式,通過二硫鍵與質子泵的巰基發生不可逆行的結合,從而抑制H+,K+-ATP酶的活性,阻斷胃酸分泌。此種藥物與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合用能夠起到殺菌的作用,雖然在治療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會發生惡心、脹氣、腹瀉、便秘、上腹痛等不良反應。
潘托拉唑也屬于質子泵抑制劑的一種,但是是一種較新的質子泵抑制劑,起作用的機制與奧美拉唑相同【3】,但是在不良反應方面明顯低于奧美拉唑。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證明了這一結果的正確性。
綜上所述,在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潘托拉唑治療的效果比奧美拉唑的效果更佳明顯,能夠有效提高治療的總有效率,減少不良反應情況發生的幾率,提高了醫院整體的治療水平,減少了患者的痛苦,給患者帶來了福音,具有極強的臨床推廣價值,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學興. 潘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觀察[J]. 當代醫學,2012,16:137-138.
[2]林庚金,蕭樹東,張德中,江石湖,袁耀宗,許國銘,李兆申,劉厚鈺,王吉耀,王根生,錢立平. 潘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觀察[J]. 中華消化雜志,2001,01:18-20.
[3]禤建寧. 潘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51例的臨床療效[J]. 廣西醫學,2006,07:1035-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