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等
摘要: 總結了“患者至上理念”在基層醫院晨間護理中的應用,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認為基層醫院應該以提高護士綜合素質為基礎,轉變護理模式,建立患者滿意型護理組織并以健康教育為重要手段,用“患者至上理念”做好晨間護理。
關鍵詞:基層醫院;晨間護理;患者至上;護理模式
晨間護理是基礎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有效的晨間護理能使患者感覺清潔舒適,能使病床和病室保持整潔,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休養環境。同時還可預防褥瘡及肺炎等并發癥;更重要的是晨間護理有助于護士觀察和了解病情,促進護患溝通,滿足患者身心需要;但縱觀基層醫院,晨間護理幾乎是走過場,基本落實不到位。本文針對基層醫院晨間護理難以落實進行分析,并提出理念轉變的對策。
1基層醫院晨間護理存在的問題
1.1患者方面
基層醫院的服務對象以農村患者居多,一旦住院,普遍存在帶物多、陪伴多、探視多等現象。受經濟條件的限制,陪伴住宿全擠在病房,經常出觀與患者擠在一張床上或者將晚上回去住的患者床位占領等現象。總之,病區內只要有空床,就被家屬占用了。此外,由于知識缺乏,衛生習慣普遍偏差,如吃剩的飯、菜不及時傾倒,常致食物發酸;用過的餐具常未及時刷洗,招引螞蟻、蒼蠅;食物殘渣往水池上倒,常造成下水道堵塞;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用完衛生間不沖水,用過的手紙、衛生巾往下水道扔,衛生間被堵;隨處倒水,將水潑向走廊或往窗外倒;不愿開窗(尤其是婦產科),空氣無法流通;喜歡坐床鋪,尤其兒科患者家屬為了方便,坐到嬰兒床上喂哺等,總之患者對維護衛生和整潔的自覺性不高。
1.2護士方面
護士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以中專學歷為主,文化基礎差,健康教育落實不到位,應變能力及業務能力有待提高。受功能制護理模式的影響,護士責任心不強。由于晨間護理的特殊性,長期以來護士在進行此項工作時,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為完成工作任務,都從醫院需求的角度出發,要求患者“要怎樣怎樣”。護士工作時臉上基本沒笑容,說話語氣生硬,降低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3醫院方面
條件差,無陪伴床;椅子不夠;無患者食堂;無蒸煮間;無櫥柜放物;醫技水平落后,病情轉歸不能令患者及家屬滿意。最絡導致的局面是:部分患者及家屬不配合,存在抵觸情緒,更有甚者與護士吵架;部分患者及家屬表現為面上配合,或‘付“無所謂”的態度,護士“愛怎樣就怎樣”,看著護士替他整理。但護士前腳走,后腳就恢復原狀了。因此晨間護理幾乎成了走過場。以上諸多因素的存在,均給晨間護理造成了很大的難度,也是導致晨間護理落實難的重要原因。
2患者及家屬的需求
有地方放物;方便蒸煮;提供廉價的陪護人員住宿(最好是免費);最重要的是有令人放心的治療和護理,患者能夠早日康復。
3用“患者至上理念”做好晨間護理
針對晨間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改革多年來以“醫院需求理念”的晨間護理工作模式勢在必行。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晨間護理,切實達到醫、患雙方都滿意的效果,提出用“患者至上理念”做好晨間護理。
3.1以健康宣教為重要抓手,創建指導一參與型晨間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康復為中心”的宣教模式開展健康教育。
3.1.1針對患者講解主動功能訓練及自我護理在疾病轉歸中的重要性,根據奧瑞姆自理模式理論,護士首先對患者進行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的評估,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決定晨問護理的內容。護士通過健康教育的途徑,提高患者自覺參與自我護理的意識,凡在病情允許范圍內,都將在護士的正確指導、協助下,完成力所能及的晨間自我護理,滿足患者的自理需求,幫助患者逐步恢復自理能力。通過倡導患者主動參與晨間自我護理,淡化了病房中的患者角色,促進患者的身心康復。
3.1.2針對家屬講解患者住院期間因抵抗力下降,各種不良因素均會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如過多陪護及探視,尤其是帶菌人群可導致交叉感染的發生;餐后餐具不及時清洗,可因螞蟻、蒼蠅等造成的污染而引發腸道疾病;坐在病床等方面給患者帶來不適感,同時將細菌帶到床上,增加對患者的危害;將水隨意往地上潑,增加患者行走時摔傷的風險;不開窗通風,空氣污濁,增加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機會,最終均導致患者恢復不良,甚至造成多重感染,住院時間延長,花錢增多等。通過宣教,讓家屬主動配合做好晨間護理,并自覺維護病區衛生,為患者創造良好的住院環境。
3.2轉變護理理念,強化護理人員人文知識和文化素質培訓,提升健康宣教能力。
3.2.1文化融入培訓 針對基層醫院服務對象文化程度較低的特點,要切實做好晨間護理,必須轉變護理理念:首先從思想上接納患者,學會換位思孝;其次以幫助解決幽難、促進健康為前提,說明晨間護理的目的和重要性。在與患者溝通時,要求護士使用和藹可親通俗易懂的語言、必要時使用本地話與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及家屬切實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進一步融洽護患關系。
3.2.2 語言能力培訓針對護士受教育程度低的特點,結合公休日定期與不定期組織寫作輔導,開展院內及科內月講課比賽等活動,以提升文化素質和語言溝通能力。
3.3 建立患者滿意型護理組織
3.3.1 轉變護理模式,實行責任包干的整體護理,開展一些溫馨服務,在滿足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礎上確立服務理念。
3.3.2 以患者需求為核心,以評選“微笑天使”活動為拉動,科室每月、護理部每季召開工休座談會,對住院、出院患者發放需求滿意調查表,了解分析患者的真實需求,提出持續改進意見,及時調整護理服務方案,建立患者滿意型護理組織。
3.3.3 強化業務培訓,提升護士業務素質。護理部指定一人專門負責教學管理,嚴格做好各級各類人員的對口培訓,如禮儀、理念、崗位職責、核心制度、操作流程等,規范崗前培訓及三基三嚴培訓;成立教學質控小組,定期與不定期進行教學質量檢查及指導;科室推選一位責任心強、業務素質好的主管護師擔任總帶教,負責科室各級護士的強化培訓和專科培訓;根據各專科發展需求,有計劃地選送相關護理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以提高護士業務素質,提升服務能力。
4 討論
4.1 根據奧瑞姆理論,護理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患者的治療性自理能力,以改善或維持人類最好的功能。護理人員的作用是幫助、教導或引導那些無法維持自理的人逐漸走向自理。因此,護士的責任是幫助而不是替代,晨間護理中讓患者參與和自理,有助于提高疾病狀態下患者的自理能力,促進其身心的全面康復。
4.2 責任制整體護理的實施,讓患者切實感覺到:有自己的責任護士,有困難可以有責任護士幫忙,得到健康知識指導。融洽了護患關系,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3 要從真正意義保證晨間護理的質量,轉變護理理念、做好健康宣教是重點;加強護患配合,讓患者及家屬主動參與、主動配合是關鍵。
5 小結
用“患者至上理念”做好晨間護理的核心是實現“以醫院需求”理念到“以患者康復為中心”理念的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首先要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轉變護理模式,以健康教育為重要抓手,明確護士的定位和職責,以提升護士的綜合素質為保證;同時,注重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信息反饋,不斷改進晨間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
[1] 曾秀支,駱麗玲,陳寶珍.規范化晨間護理的做法與應用[J].護理學報,2006,12(13):68~69.
[2] 馮月文.目標管理理論在晨間護理中的應用[J]. 醫院管理論壇. 2011
[3] 楊芳,龍蘇蘭.??醫院晨間護理質量現狀調查[J]. 吉林醫學. 2010(14)
[4] 劉尋.白云的心愿——贊晨間護理[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1990(01)
[5] 曾秀云,駱麗玲,陳寶珍.??規范化晨間護理的做法與體會[J]. 護理學報. 2006(12)
[6] 吳翠平,鐘彩英,梁冬梅,黃蘭惠,劉海燕.??規范化晨間護理的做法與體會[J]. 中國醫藥導報. 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