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華
摘要:如今人們對于現代居住環境中的景觀設計越來越重視,引進水景設計也逐漸成為了潮流,但是我國目前在居住區的水景設計方面還存在很多缺陷。本文從居住區水景布局形式以及設計原則兩方面進行了討論,依照相關實例探討了居住區水景規劃的注意事項,希望能為水景規劃注入新的理解。
關鍵詞:住區規劃;水景規劃;形式布局
1居住區水景的布局形式
1.1核心式布局
核心式水景銅材采用人造的水系來當做居住區的景觀主題,通常用地范圍比較規則和方正。從空間上來說,中心水系統帥并且控制著整個居民區,使得建筑的外部空間秩序以及布局等呈現出較強的聚心力;從景觀上來說,水景的均享性較好,居民區的大部分居民都可以享受到水景;從生態環境上來說,核心式水景和周邊的綠化共同構成了居民區的綠化中心,起到了平衡居民區溫度和濕度、強化其空氣對流和改善小區小氣候環境等作用。
1.2線性布局
線型水景布局是指將多點空間用線狀或者點狀水景連接起來,水景線性布局的優點是可以有效的統一居住區的景觀。線型水景布局針對對于那些地形不規則、居住用地的內景要素數量較大以及功能復雜的居住區景觀來說更有效果。通常情況下現形水系會與流經居住區或者靠近居住區的河流相聯系,通過直接連貫的方式或者空間上進行滲透等不同的手段,形成統一有序的水環境系統。
1.3環繞式布局
環繞式布局的居住區水景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然水系為主的,以居住區整體環繞式的開展水景布置;另一種則是充分考慮到地形變化情況和組團布置方式等,將水體作為支架貫穿于整個居住區之中,同時與周圍的硬質景觀相輔相成、融為一體,形成環繞式水景。
1.4組團式布局
組團式水景需要組團對象在尺度和形體等方面具有相同因素,然后將它們不分主次的結合成組,采用組團式水景布局的居住區,通常來說其組團景觀的主要構成要素都是水景,搭配相應的公共設施來讓空間形態更為緊湊。
2居住區水景的設計原則
2.1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是水景規劃能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也是主導性的設計原則,居住區的水景規劃應該屬于居住區宏觀空間規劃的一種,與居住區的總體規劃應該是不分前后同時進行的,而并不是在建筑完成后強加進去的部分。在進行水景規劃時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環境評價、資源調配、水土控制和岸線是否協調等,要從區域的角度出發進行系統性和全方位的規劃考慮,尤其要注意例如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控制水道侵占以及市政配合等問題的解決,如果能妥善解決上述問題,那么就為居住區水景規劃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更好的提高居民區環境質量和土地價值。水景規劃設計是居住區整體環境規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需要做好統籌兼顧和整體協調。
2.2以人為本原則
居住區水景設計是為了居住區內的大眾而設計的,最終的受益人群也是居民們,所以在設計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將大眾的精神、生理、心理等眾多需求作為出發點來進行設計,保證水景環境舒適并且具有人情味。現代人的心理和行為較為復雜,需要也呈現多樣化的狀態,所以現代居住區的水景設計也應該符合人們的特點,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水景的多樣性具體表現在水景在設計風格、表達形式方面的多樣性,形態變化的多樣性以及材料使用的多樣性等方面,如果一個空間內水景眾多且風格、形式各異,那么人們就可以有選擇性的去自己喜愛的水景形式那里去游玩。
人類與生俱來的親水性使得我們希望和誰保持較近的接觸,所以水景規劃也應該盡量滿足人們希望近距離觀看水景甚至直接接觸水面的需求,通過和水的交流嬉戲來體會到水的純情與澄澈,達到釋放情緒、舒緩精神的目的。比如涼亭和浮臺等可以讓人們置身水上,而噴泉或者戲水池則可以讓人們接觸到水。
2.3因地制宜原則
水景設計規劃前應該充分的收集和調查基地的一系列資料,不管是自然、社會還是人文環境等,只有將這些因素都充分考慮在內而設計出的水景,才能更好的保證其景觀、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實現。然后如果水景設計中只有水這一個元素的話,物質空間會因為缺乏文化的象征而欠缺精神層面的內涵,無法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加之不同的人對于水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所以想要讓水景設計做到因地制宜,就應該保證水空間不論是藝術形式還是物質層次或者是精神意境等都保持著和諧統一,充分的考慮到基地環境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等等,讓設計出的水景空間符合基地的整體環境,滿足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對當地的文化等有傳承作用。
因地制宜原則更重視設計規劃和現存條件的協調與統一,在對于水空間和外部自然、文化、社會和人類需求等條件的關系處理方面更為成熟和先進,所以對于水景規劃設計來說,因地制宜原則可以更好的保證其生態化、社會化和合理化。
2.4可持續性原則
現在居住區的水景規劃更大程度上是營銷商為了推廣樓盤的手段,居民們很難真正享受到水景所帶來的景觀和生態效益,導致這種情況的最終原因是缺乏對于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居住區的水景規劃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而是不斷發展的動態的概念,我們不能單純的只看到水景規劃時前期的整體效果,還要考慮到后期的運行和維護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保證水景和生態環境以及維護管理工作可以可持續進行。
3實例研究——杏壇金海岸住區
3.1項目背景
杏壇金海岸一期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中心區的北區,以東為二環路、以南為杏龍路、以西為30米市政規劃路、以北為市政規劃路,場地較為平坦。該項目的總用地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建筑總面積約為55萬平方米,建筑密度約為25%左右,容積率為2.8。杏壇金海岸一期的項目場地呈梯形,但是右下角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整體雖然不算復雜但是仍然有一定的設計難度。
3.2水景規劃的設計理念和方法
3.2.1以小見大
杏壇金海岸的外部空間環境通過和水體景觀進行組織,達到了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是充分做到了因地制宜,將原有的貫穿小區的河涌通過空間處理和駁岸處理等引入小區內,讓整體風格更有自然之趣,同時突破了空間限制,為居住區創設出了依山傍水的園林景觀;其次是用隨意型水景形式來創造組團水景,小喬木散植在土坡,水岸等地方,通過綠化植物的遮擋和圍合等營造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之趣。
3.2.2具有空間層次感
杏壇金海岸在水景設計時充分利用了水體的流動性,用流動的水體和兩側的物體一起融為了流動的空間,用帶狀布局將各種景觀串聯起來,比如小區活動場、廣場和各種綠化等等,項目內有一條貫穿南北的河涌,將沿河的商業裙樓和小區內的庭院水系相連接并且延伸,帶來了煥然一新的景觀面貌,從風格上來說保持了杏壇逢簡的水鄉特色,延續了杏壇水鄉文化景觀,為嶺南水鄉人居環境的建設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注重了群眾的參與性和駁岸處理。
3.2.3水景的巧妙穿插于融合
杏壇金海岸的水景設計巧妙地利用了水體自身的特點,用其蜿蜒曲折的態勢和流動起伏的形態,將組團住宅的轉交、架空等過渡空間的穿插巧妙地結合了起來,同時在設計時綜合考慮了交通、空間以及景觀等因素,對于主入口的廣場和水景軸線進行了相應的滲透與強化,配合上形態高貴的建筑更使得整個結構高端大氣。
3.3存在不足之處
在杏壇金海岸的水景布局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建筑布局歸于規整,缺乏錯落之感并且容易遮擋觀景視線;以及水景的分布不夠均勻,除了沿水的房屋和中心地帶之外的居民很難享受到水景等。
結束語
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居住環境的園林化時代,水景在人居環境中也占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給人們帶來了生態和環境方面的眾多好處,所以近年來關于居住區的水景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伴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們也應該尋找新理論和新方法來為水景規劃設計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梁華,查爾斯·諾里斯,梁喬. 現代人居環境中的水景設計——以重慶左海灣為例[J]. 中國園林,2011,04:52-56.
[2]范利飛. 現代居住區水景景觀設計分析[J]. 北方園藝,2012,18:116-119.
[3]劉泓汐. 關于住區水景營造的幾點思考[J]. 科技傳播,2014,14:9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