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涵
摘要:目的: 觀察分析姑息性胃切除術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4例,根據手術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行姑息性胃切除術治療,對照組行姑息性非切除術治療,對患者隨訪2年,比較兩組患者0.5年、1年及2年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0.5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別為88.10%、66.67%、61.9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7.62%、26.19%、11.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良好及較好者占59.53%(25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3.33%(14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晚期胃癌患者行姑息性胃切除術治療,可以明顯提高其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關鍵詞:姑息性胃切除術;晚期胃癌;姑息性非切除術;臨床分析
近年來,我國胃癌發生率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呈逐年上升趨勢[1],胃癌作為一種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早期診斷較困難,確診時往往已進入晚期,喪失了手術根治時機[2]。雖然各種治療對晚期胃癌患者來說,仍然無法挽救其生命,但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有研究顯示[3],姑息性胃切除術可以明顯延長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其生活質量。筆者通過對該院收治的42例晚期胃癌患者行姑息性胃切除術治療,臨床效果較滿意,現做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經胃鏡、CT及細胞學檢查并確診為晚期胃癌,主要臨床表現為進行性消瘦,食欲減退,上腹疼痛,或伴有進食梗阻及嘔血等;其中男性44例,女性40例;年齡41-64歲,平均年齡(47.6±7.9)歲;54例Ⅲa期,30例Ⅲb期;根據手術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營養支持、化療等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行姑息性胃切除術治療:12例行全胃切除術,3例行全胃聯合脾切除術,15例行近端胃切除術,9例行遠端胃切除術,3例行遠端胃聯合肝右葉部分切除術;對照組患者行姑息性非切除術治療:18例行胃空腸吻合術,12例行空腸造瘺術,9例行剖腹探查術,3例行胃造瘺術;所有患者術后均采取化療治療,并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2年。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術后0.5年、1年、2年的生存率及生存質量。
1.4評價標準 患者的生存質量根據《腫瘤患者生活質量(QOL)評定標準》[4]進行判定,包括12個方面:食欲、疼痛、疲乏、精神、睡眠、面部表情、對疾病的認識、家庭的理解與配合、治療的態度、同事的理解與配合、日常生活及副作用,每一項分5個等級,每一個等級為1分,共計為60分,良好為51-60分;較好為41-50分;一般為31-40分;差為21-30分;極差為<20分。
1.5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所得數據,并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結果
2.1兩組生存率比較 觀察組0.5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別為88.10%、66.67%、61.9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7.62%、26.19%、11.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存率比較(例,%)
2.2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良好及較好者占59.53%(25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3.33%(14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例,%)
3討論
胃癌可在胃部的任何部位發生,胃竇部多見,尤其是胃小彎側處[5]。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該病在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生,40歲-60歲人群中最為多見。胃癌的致病因素較多,如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環境因素、免疫功能、遺傳因素及精神因素等,與慢性胃炎、胃息肉、腸上皮化生、胃黏膜異形增生、術后殘胃及幽門螺桿菌長期感染等有關。該病早期往往無明顯癥狀,患者會出現噯氣、泛酸、上腹部不適、隱痛、輕度貧血及食欲減退等。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胃部臨床癥狀也逐漸明顯,如: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貧血及消瘦等。后期則出現癌腫轉移、腹部腫塊、黑便、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腹水、嚴重營養不良等癥狀。由于晚期胃癌患者的身體狀況差,患者行根治術甚至聯合臟器切除的術后病死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均高[6]。因此晚期胃癌患者只適合行姑息性手術治療,分為姑息性胃切除術及姑息性非切除術兩種。胃造瘺、空腸造瘺、空腸吻合等術式是姑息性非切除術,但并不像切除腫瘤組織那樣簡單易行;所謂姑息性胃切除術,是指腫瘤未發生廣泛轉移或僅轉移至臨近器官的情況下將腫瘤部分切除,具有較大的手術風險及創傷。無論腫瘤具有怎樣的轉移程度,不會明顯改變未切除腫瘤者的自然病程,因此,姑息性非切除術對患者的生存時間無延長作用;而姑息性胃切除術是將癌組織進行最大程度的切除,大大降低了腫瘤對人體的破壞程度,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營養條件,使患者的生存時間得到延長,生活質量得到提高[7,8]。本研究也證實,觀察組0.5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別為88.10%、66.67%、61.9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7.62%、26.19%、11.90%;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良好及較好者占59.53%(25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3.33%(14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袁松亮[2]通過對74例晚期胃癌患者分別行姑息性胃切除術和姑息性非切除術治療,經過比較發現姑息性胃切除術組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姑息性非切除術組,其結果與本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晚期胃癌患者行姑息性胃切除術治療,可以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其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丁瑞利.姑息性手術治療中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20(7):726-727.
[2]袁松亮.胃癌晚期姑息性切除可行性分析及對患者術后生存期限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2):2012-2013.
[3]李漢智.104例晚期胃癌姑息性手術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88-89.
[4]Amaral L,Mendes J,Martins P,et al.Survival benefits of palliative gastric cancer resection-a regional center experience[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59(117):1651-1656.
[5]陳立強.晚期胃癌姑息性手術106例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0,23(7):2341-2342.
[6]周冬冬,施益九.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術38例臨床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5,27(1):77.
[7]歐陽洋,歐陽植庭,夏緒東.胃癌手術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32(9):1061-1064.
[8]劉宏根,梁寒,鄧靖宇,等.腫瘤最大徑對T4a期胃癌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外科雜志,2013,51(3):23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