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君
【摘要】城市規劃中的主要問題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公共利益問題展開的,作為協調和解決公共利益的城市規劃,其基本的作用應著眼于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文章通過分析城市規劃中以公共利益為重的理論基礎,探討城市規劃中的利益表現形式和實現方式,分析影響城市規劃中公共利益實現的因素,然后明確了城市規劃中公共利益實現的幾條途徑。
【關鍵詞】城市規劃;公共利益;影響;實現因素
1.公共利益的內涵
公共利益,即公益,在法律的界定上,它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凡是與個人利益相對的利益,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公共利益。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公共利益通常都與其政府的公共目標相一致,但對于公共利益而言,它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內容和受益對象的不確定性。但對于像我們這樣的一個國家而言,社會正處于深刻的變化當中,公共利益的內涵必然也在發生變化。我們可以從變化中大致看出我國公共利益可以界定為:公共利益是指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該社會群體所能獲得的物質的、非物質的利益形式,它表現了一種共同的價值取向。
2.在城市規劃過程中保護公共利益的理論基礎和重要性
城市規劃的立足點和起點就是對城市的各類資源實行優化配置,從而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在城市規劃過當中,城市規劃中的公共利益,代表了大多數市民的共同利益訴求和共同價值觀,是全體市民對于城市環境當前的和未來的需要。反映在城市的發展路徑上,表現了當前人們普遍關心城市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從規劃主體而言,城市規劃的主體是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因而,在城市規劃的過程當中,應該也公共利益為重。
3.影響城市規劃中公共利益實現的影響因素
3.1規劃者個人因素
規劃者,即開發商。城市規劃的大部分具體工作都由他們來完成。開發商和公眾的利益存在沖突,一方面,開發商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和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他們工作的主要目標,另一方面,市民是城市規劃的直接受影響群體,他們也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開發商和市民的出發點不同,因而,兩個群體之間必然產生矛盾,開發商需要獲得經濟利益,在施工環節上就會控制成本,減少支出,甚至對某些必要的施工工序偷工減料,從而造成了工程質量低下。對于城市居住的市民而言,他們更渴望安全、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開發商的上述行為會從不同方面影響到市民的生活質量。從而也就加深了開發商與市民的矛盾,輕則引起糾紛,重則引起社會發展動亂。城市規劃過程當中,開發商與市民只有達到追求利益的平衡點,改變各自為政的局面,才能更進一步提升城市規劃水平,更好實現公共利益,從而實現利益的雙贏。
3.2非政府利益集團的博弈
城市規劃過程中,像其他的經濟市場,也存在著“市場失靈”的現象。城市規劃以政府為主體,具有非盈利性質,主要的目標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各方的博弈過程當中,一些利益集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動力的驅動下,不考慮公共利益。給公共利益帶來了較大的損失,因此,城市規劃中并不能只顧非政府利益集團的利益,也應將其納入綜合的考慮之內。在城市規劃這個行業內,一些企業“各自為政”,為了實現自身的利益,在博弈過程中往往以損害公共利益為代價;同時,給企業惡劣的競爭,也使處于弱勢群體的利得不到公平對待和法律保障。市場規則被扭曲,公共利益的實現舉步維艱。
3.3政府主管規劃部門自身利益訴求
作為政府工作和政策的一部分的城市規劃,越來越突出的反映了政府執政能力的強弱。城市規劃在現代城市發展的過程當中有著重要的影響。政府在城市規劃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以公共利益為基礎,是制定公共政策的主體,但是,政府在具體的政策制定和政策落實的過程當中也會考慮自身利益,有些政策也難免會事與愿違,政策的扭曲和政策失靈使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從而也影響到了公共利益的實現;所以政府部門的利益訴求也會給城市規劃中公共利益的實現帶來巨大的影響。
4.城市規劃中公共利益的表現形式和實現方式
4.1表現形式
4.1.1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
隨著市場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政府的職能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政府的職能越來越強調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重要性。政府除了統籌安排城市規劃的各類用地之外合理配置城市各項基礎設施,還在可持續發展和“中國夢”的發展觀念下不斷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推動了城市的發展。
4.1.2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市場經濟社會是一個有規則的社會,規則來自于公平。但是,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在城市規劃中,由于受市場的作用,如果我們放任市場決定土地利用和空間發展,那么就會造成資源的分配不均,從而帶來一些列的不公平問題。因而,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是十分必要的。
4.1.3維系和諧的社會秩序
城市發展規劃代表著公共的利益,在城市土地的發展規劃過程中,只有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按照規定進行城市規劃和建設施工,才能在全社會行成一種良好的秩序。對于違反規定的行為,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制裁,從而推動城市建設的健康發展。
4.1.4改善城市環境
城市規劃的本質是對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空間環境及其他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從而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城市規劃以總規劃和區規劃為依據,對城市的各方面進行協調,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優化城市生活和居住環境,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2實現方式
4.2.1提高規劃者的個人職業道德素質
規劃者個人素質的高低對于城市規劃質量有一定的影響。規劃師實際上處于一種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選擇當中。因此,應該加強規劃師職業道德建設,同時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大對規劃師違法的處罰力度,從而規范規劃師行業。
4.2.2加強城市規劃中社會利益機制體系建設
通過法律法規,在實際操作中建立城市規劃中的利益訴求機制。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加強對社會各階層進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相關產權制度,明確他們的利益需求,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協調好各方的利益需求,才能夠為進一步實現社會共同利益提供必要的條件。
4.2.3增強城市規劃中市民的公共利益意識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實現科學的城市規劃是城市管理者必然選擇。然而,公共利益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市民對于公共利益的意識薄弱,基本上持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這讓一些不法開發商有機可乘,間接的降低了城市規劃建設的質量。因此加強市民的公共利益教育重點在于加強法制教育,要讓公民充分明確自身利益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以主人翁的地位來參與公共利益事項的決策。
5.結語
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腳步,我國城市化的全面發展需要多方主體的密切配合。同時,為了滿足社會各方利益訴求,城市規劃在實現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尤為突出。然而,在城市規劃中也存在著各方利益主體之間的相互斗爭,從而不利于城市化進程。因此只有從根本上提高人們的民主意識,改善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才能更好地推動公共利益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石楠.試論城市規劃中的公共利益[J].城市規劃,2012(6):20-31.
[2]趙民,羅震東.改進城市規劃評審制度的探討[J].城市規劃學刊,2012,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