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
摘要: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性是未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追求的不單單只是經濟總量的提高更是追求一種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社會共同進步、共同繁榮的最高境界。其實,很多城市成功的實現可持續發展表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之間并不矛盾,如果規劃合理經濟、環保便可得兼。本文對城市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重要性及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城市?規劃?可持續
在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中,為了實現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做的創新工作,基礎建設工作都可以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用盡可能少的資金和能源以及廉價的勞動力,將新科技的引入與人觀念的進步作為主要的手段,來發展城市的經濟變革城市的結構。這樣不僅能夠滿足目前城市發展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來城市發展的要求。
1.城市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重要性
從狹義上講,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指的就是在城市建設中充分考慮到環保的因素,也就是強調的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局面。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人意義:首先,合理的進行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工作有助于促進當地的經濟的發展。一個可持續發展工作進行順利的城市必定是受投資者青睞的城市,因為沒有一個投資者會拒絕良好的自然環境。良好的環境同時也會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度。科學研究表明,良好的環境對工人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繼而,公司的工作效率,城市的經濟總量也隨之提高。從反而來看,城市規劃建設不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導致生態環境破壞,這樣不僅不會吸引新的投資者甚至會使已有的投資者紛紛離去,城市產能自然下降。可見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實行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在我國人部分城市中綠色植物和公園既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舒適度的調節劑。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可以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綠色的植物覆蓋率,新鮮的空氣在如今的城市建設中都需要靠可持續發展來保證,而這些正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關鍵。再者,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可持續發展簡單的說就是指在滿足我們現在生活需求的同時又給未來留有滿足后代需求的自然條件。以往我們在很多城市的建設中目光短淺,為了當前的利益沒有考慮到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方式對未來的影響。現在,舊的落后的發展方式所帶來的缺陷已經顯露,導致很多補救工作需要實施,如退耕還林等政策。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要為未來中國留下可用的資源。可見,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對我國城市的發展建設意義非凡。
2.城市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措施
面對城市的建設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在發展現代化城市的同時,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的惡化,努力的建成一個現代化的環境保護規范城市,實現城市與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
2.1減少污染源
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經濟的利益而忽略了環境污染的問題。要使工業的布局規劃結合城鎮的規劃,防止境外污染型的工業向本市轉移。淘汰落后的工業技術,大力的推廣節約型資源、能源、原材料,減少污染性的工業技術和方法。積極的推行清潔生產,制定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標,積極發展環保產業。可以發展生態型工業體系,建立重點工業園區。此外,工廠也不易過分集中,一些排放量較大的工廠要遠離城市和居住區,通過對廢氣和廢水的綜合利用,減少廢棄物的排放。
2.2提高綠化率
在城市建設中,要因地制宜地進行綠化的建設。城市中心往往是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所以也是最需要綠化的。在城市中合理的安插綠色的空間,來增加人們的休閑場所,降低建筑的密度。在有限的地面上采用立體綠化的方式從而來增加綠化的面積,提升環境的質量。實行綠化的建設與其他工程施工,有條件的還可以建設城市公園,不僅能美化環境,更凈化空氣,降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溫室效應。
2.?3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基礎設施
城市得以穩定發展的一般條件是城市基礎設施,同時,它也是為居民生活和物質生產提供服務的行業總體。城市基礎設施包括能源利用系統、環境改善系統、水利系統、交通系統、災害防護系統、郵電系統這六大系統。目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滯后,需要做的工作和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說:合理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公用事業,改革原有的傳統服務觀念:制定并且落實改善基礎設施現狀,實現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
2.?4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
城市的發展建設要以城市的生態環境不遭到破壞為前提,滿足人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做到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另外,為了縮小城市向外蔓延的范圍,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致力于把廢物的處理、土地的使用情況以及已有的基礎設施進行最合理的使用能源和材料的規劃。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工作中要把環境保護作為中心內容。整座城市的規劃以城市基礎自然生態環境為中心,最大限度的發揮利用城市中擁有的自然生態資源,通過合理的利用規劃這些自然生態資源來為城市創造經濟效益。生態城市建設的主要特點是,把人類城市的發展建設和生態學中的基本規律、基本原理相結合,把一些生態學中的理論運用到城市建設發展的實踐中,著力打造人類與自然生態平衡協調發展,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居住地!為實現這個遠人的目標,還應該將自然資源的建設和保護工作進行詳細的分工,并且設立相應的監督機構。
科學合理地規劃生態化城市建設是確保城市規劃和城市布局,實現人與生態之間的平衡,也是科學編制生態城市的前提,在促進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一致,著重體現生態環境的主要特征,構建經濟、社會、環境三結合的生態城市規劃體系,以城市建設活動為核心,形成協調發展統一推進的格局,從科學發展的角度看生態城市規劃的主要內容有生態環境布局、生態經濟發展、城市人口分布、自然生態環境優化、環境質量的提高,始終兼顧生態城市規劃指標體系,達到協調統一。
2.?5強化對城市建設規劃的可持續發展的支持
第一,妥善處理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間的關系,需要投資者和執政者樹立經濟發展的同時離不開環境保護的觀念。良好的自然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切不可一昧的追求發展經濟而犧牲自然環境。為了創造一個環保與發展共存的局而,政府各個部分要落實以下幾點:工業方而:鼓勵環境無污染、少污染型工業代替傳統污染嚴重型工業!農業方而:拒絕引進可能對環境存在污染的項目,人力發展綠色農業,綠色蔬菜等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項目。第二,政府部門應加人環境保護工作。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建設中各個部分間應各司其責,狠抓落實。比如:發展計劃局要做好宏觀指導、統籌規劃的工作:各個環保部門則要進行統一的管理監督。
3.結語:
城市發展的進程告訴我們,經濟的發展不能說就是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發展還應包括人類自身的發展。如果說人類是城市發展的主體則城市便是發展的載體。保護自然環境給人提供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崇尚以人為本才是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鄧梅泰.城市規劃的可持續發展觀[J].科技與生活,2010.?(17):204.
[2]孫海兒,郭剛.淺談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與規則設計[J].中國房地產業,201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