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薇 孔祥峰
【摘要】整體地面施工作為建筑工程整體項目中一項重要的的技術分支,以整體工程表現形式對整體建筑工程產生的直接影響巨大。面對整體建筑工程的工藝精進,整體地面施工技術也有待提高,相關施工過程和技術、工藝正在向更先進、更高效的方向發展。本文對建筑工程中整體地面施工技術展開討論。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整體地面
隨著工業建設進程的加快,對建筑工程的質量要求也逐漸提高,建筑工程項目在順應總體質量要求提升的發展潮流下,逐漸對每一部分的施工技術予以精進質量、提高效率的研究,從而提高整體建筑工程項目的水平,提升競爭力。
一、整體地面施工技術的材料控制
水泥是建筑工程地面施工過程中常見的施工材料之一,而適合整體地面施工要求的一般是強度在33mpa以上的硅酸鹽水泥。如果施工選用的水泥為礦渣歸順鹽水泥,則其必須保證強度在33mpa以下。對于水泥的材料控制,包括前期對于整體施工過程設計時制定的配比要求和施工過程中的質量要求,必須嚴格按照相關制定計劃和配比要求,選用合格水泥材料,施工前仔細試驗,確保質量過關。
與水泥一樣,砂也是整體地面施工技術的常用材料之一,在施工過程中,由于粗砂的強度、耐磨性、干縮性等方面的優勢,往往采用粗砂更為常見。粗砂的含量在混凝土配比中十分關鍵,選用粗砂時,需將其總體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粗砂的耐磨性、干縮性使得它的含量直接影響地面質量,因此對砂的控制包括對材料選用的控制和對配比過程中的含量控制,兩者都十分關鍵。
二、整體地面施工技術的基層施工工藝
在建筑中,基層是指面層下的構造層,包括填充層、隔離層、找平層、墊層和基土等。基層質量的好壞,往往直接影響著整體質量。基層施工出現差錯,會造成地面下沉或者基層開裂等等問題,這些問題關乎整體建筑項目的質量,影響企業建筑水平,一旦發生事故,將會是不可挽回性的巨大損失,因此,對基層的工藝處理、質量控制、測試試驗等等都要嚴格要求,保證萬無一失。
在對基層進行施工時,要仔細清潔、濕潤地面,保證基層的清潔、粗糙、潮濕。在對地面清潔時,要認真細心,對塵垢進行清除工作,并且要及時防止出現二次污染,破壞面層清潔。在對光滑的層面處理時,要用硬毛刷等工具鑿毛處理,并用清水清洗,保持表面清潔。在對灰塵、污漬等進行清除時,要清除徹底,防止面層污染帶來后續工作不便,要防止出現隔閡層從而無法粘合。待水泥砂漿達到1.2Mpa抗壓標準之后,在進行抹面施工步驟,整個過程要注意控制時間和水泥砂漿的狀態。
按照先遠后近、先里后外的施工順序,結合施工標準及要求,運用專業手段對無集料墊層分段施工;然后,使用鋼筋和鋼筋網片進行捆綁固定處理;混凝土的坍落度必須符合施工標準,即在140mm左右,誤差范圍內波動,并且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環境干燥粘合度高;在澆筑前進行清理和清潔處理,保持干凈;分段施工時,澆筑過程保持不間斷澆筑,一氣呵成;振點之間的距離應符合標準500mm左右;碾壓過程保持科學高度,碾壓過程實時控制。
三、整體地面施工技術的具體施工方法
圍繞墻面進行彈設一條施工前的基準線,能有效保證地面面層符合施工規范,從而降低后期施工的難度,提高施工效率。一般來說,基準線的高度應該為500mm或者1000mm,具體數值應該根據地面整體施工設計標準而定,基準線高度有嚴格范圍控制,高度誤差不能超過0.00數值,彈設高度時,還應充分結合地面面層高度考慮,從而彈設出符合要求的基準線。
彈線技術完成后,應以水平基準線為施工基礎,在墻角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起點,進行鋪抹,鋪抹過程保證水泥砂漿的合理配比,砂漿標示塊的距離也要合理控制,方便鋪抹。完成后,再次以標示塊為基礎,沿縱橫方向進行標筋技術處理,標筋的書泥沙漿配比一般為1:2,寬度控制在80mm到100mm之間,具體數據以實際情況而定。標筋技術完成后,還有后期的維護過程不可忽略,以保證面層的標高和口線的緊密結合。
地面施工控制中對坡度的施工要結合多水位置地面,尋找合理的科學的排水坡度,這一坡度的處理要防止產生積水現象,在坡度處理過程中恰當處理,事先及時考慮周全,提前想到施工完成后的排水狀況,完成后還應及時進行試驗,用以檢查坡度控制是否合理、科學。另一方面,找平時,要充分考慮走廊與室內地面的連接關系,在用戶至上的要求下,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形成合理的、與施工要求一致的高度差。
在完成以上各項任務之后,為了確保門框的測量準確無誤,也為下一步的抹面技術提供良好的施工前提和技術環境,必須在針對門框的鋸口線檢查地面與門窗之間間隙的設置,從方位、距離大小等等角度出發綜合考慮、衡量間隙的合理性,接著進行門窗的固定,開始地面的抹面施工。
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材料配料,應該嚴格按照建筑工程標準配置,認真攪拌均勻,結合地面條件是否潮濕,如果不潮濕還應提前進行濕潤工作,最后進行抹面。抹面施工時,必須按照一定的標準順序進行,即將水泥砂漿鋪設標筋之上,以標筋的高度為標準,使用端木剛刮平墻面,同時注意掛平順序,從室內到門口、由里到外的順序,不可顛倒以保證整體地面的連貫性和效果。抹面完成,檢查面層是否存在水分過多現象,如果存在,應根據水量涂抹適量的水泥砂漿,待地面進入初凝階段,進行試壓然后進行壓光處理。
上述階段都完成之后,進行后期的地面養護,防止人員踩踏,保護施工成果,同時觀察地面硬化的過程,在此階段,施工人員要合理控制灑水的時間和頻率,一般而言,春秋季節為施工48小時之后灑水,夏天是24小時之后即可進行灑水。當養護工作完成之后,施工人員檢查面層強度是否達到5Mpa,達到強度要求即可展開下一步施工。
總結
本文以建筑工程地面技術為出發點,從地面施工的水泥和砂漿等的材料控制,地面施工的基層施工工藝以及包括談基準線技術、標筋技術、坡度控制、抹面技術及地面養護技術在內的整體地面施工技術討論整體地面施工技術。
【參考文獻】
[1]?黃炳偉.建筑工程中整體地面施工技術摭談[J].新材料新裝飾,2014,(10):224-224.
[2]?王貴生.基于當前建筑工程中整體地面施工技術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3,(23):120-121.?[3]?方立宏.建筑工程中整體地面施工方法探討[J].民營科技,2014,(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