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麗
摘要:目的:對我科心肌梗塞患者的護理內容進行總結,探討心肌梗塞患者全系統全面的護理方法。方法: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急性期護理干預和穩定其護理干預,穩定期護理干預系統劃分為用藥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預防并發癥護理、康復鍛煉、出院指導。結果:經過我院的觀察和護理之后,56例患者病情明顯好轉,39患者基本好轉,8例患者無明顯變化,例患者病情惡化轉上級醫院救治。結論:我科系統總結的心肌梗塞護理方法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護理;急性;心肌梗塞
Abstract: Objective: To care the content of my departm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mmarize, discuss methods of care for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rehensive system-wide. Methods: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cut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stabilize its nursing intervention, st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 system is divided into medication care, psychological care, life car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car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discharge instructions. Results: After my hospital observation and care, 56 patients condition improved markedly, 39 patients improved substantially, eight patients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turn higher hospital treatment. Conclusion: Our department systematic summa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s of care,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 Nurs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因冠狀動脈急性閉塞、血流中斷或部分中斷導致心肌持久的缺血而引起的心肌壞死。急性心肌梗塞是臨床常見發生的急性病之一,起病急驟,且病情危重、復雜,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死亡率約為10%~l5%。因此,除用時正確地進行診治外,整個病程的觀察的細心護理至為重要。現將本科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觀察和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心內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間診斷為心肌梗塞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經動態心電圖、心肌酶譜檢查后確診。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齡38-79歲。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8例,下壁心肌梗死17例,后壁心肌梗死9例,其他部位梗死2例。
1.2治療方法
AMI后立即絕對臥床休息,吸氧,鎮痛,監測生命體征和心電圖,根據情需要使用硝酸脂類,ACEI及B-BLOCKER口服;使用用尿激酶150萬U~200萬U加人生鹽水中30min靜脈滴注完,尿激酶用完后12h開始低分子肝素納4000U皮下注射。
1.3護理方法
1.3.1急性期護理干預
(1)急性期24h內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減少一切不良刺激,保持環境安靜,謝絕探視,如不注意休息,過早下地活動,使病情變化,會導致廣泛心梗而死亡,死亡率高。將病人安置在搶救室。嚴密觀察心率、心律、血壓、脈搏等各項生命指數,及時檢出可能作為室性心動過速先兆的任何室性早搏以及室顫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房性心律失常等,及時將情況通報醫生。(2)在急性期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狀態,用鼻導管持續高流量吸氧3~5d,流量為4~6 L/min,以后間歇吸氧,流量為1~2L/min。吸氧不僅能改變心肌缺氧狀態,減輕疼痛,也可減輕氣短、胸悶及呼吸困難等癥狀,早期吸氧有助于縮小心肌梗塞范圍。(4)準確記錄出入量,尤其尿量的變化,以防急性腎功能衰竭。(5)急性心肌梗塞時,胸悶或胸痛均可使交感神經興奮,使心肌缺氧加重,促進梗塞范圍擴大,誘發嚴重的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因此,迅速止痛極為重要。護士應按醫囑盡快給病人以止痛劑,以使病人疼痛減輕或消失,從而有效地控制梗塞范圍的擴大。
1.3.2用藥護理
用藥的觀察:① 抗凝劑的應用。在應用抗凝劑以前,應先查對凝血時間和血小板計數,一般用于人院時距發病時問少于6小時、年齡在6O歲左右的病患者。多用尿激酶靜脈給藥,在給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有無出血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我們對9例使用尿激酶的患者進行觀察,用藥后未發現有明顯的出血現象,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② 在輸液過程中,應當嚴密控制滴速,以慢為原則。過快則易加重患者心臟負擔,使其出現面色蒼白、胸悶或胸痛、頭暈、惡心嘔吐等不適現象,嚴重者還可出現咳嗽、紫紺、呼吸困難并誘發肺水腫等不良后果,要注意觀察用藥后的療效和不良反應,并采取相應措施。
1.3.3心理護理
保持病房清潔舒適,減少不必要的噪音。護士要以周到的服務、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言語和精湛的技術,護理操作輕巧等使患者產生安全感和信賴感。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應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關心和同情患者。幫助患者保持穩定,樂觀的心情,積極配合醫生做好各種治療及護理。患者能 持最佳的心理狀態,有利于疾病的康復。這種積極的作用往往是藥物不能代替的。由于急性心肌梗塞發病急驟,常在沒有思想準備的前提下,加上救治過程中近于苛刻的強制性措施及頻繁的監測和治療,疾病及搶救治療所帶來的痛苦和不適,均給患者造成心理壓力。醫護人員要耐心細致地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本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及愈后和注意事項等,使家屬能配合醫護人員護理患者。
1.3.4生活護理
飲食與大小便護理AMI患者在飲食上要給予低熱量飲食,少量多餐,保證足夠的維生素。因患者多臥床,心功能下降,心搏出量減少,故因給患者進低脂、低膽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飲食,避免飽食,導致心衰和心律失常的發生。急性期為防止便秘、腹脹,保持大便通暢,3~4d內應給流質飲食,避免進刺激性的食物如病情穩定改為半流質飲食,也可給口服緩瀉劑或外用開塞露,以減輕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臟負荷,誘發心律失常甚至室顫,導致死亡。
1.3.5預防并發癥護理
(1)心律失常:消除心律失常,護士要掌握心電波形的變化和除顫儀的使用方法,應特別注意QRS波及 T段的變化,鑒別室早與房早,一旦發現室早或室速立即給利多卡因50mg-100mg靜脈注射,根據病情5min-1Omin重復1次,發現室顫盡快采用非同步直流電除顫,心率慢時可用阿托品靜脈推注。(2)心源性休克: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及面色、皮膚色澤濕度、溫度、尿量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臨床醫生處理。(3)急性左心衰: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煩躁等癥狀,注意輸液滴數,掌握藥物的劑量、濃度、用法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掌握各種急救術。
1.3.6康復鍛煉
康復鍛煉:護理人員依據患者病情和活動中反應,指導逐漸增加活動量、活動持續時間和次數:第1周內:第1d絕對臥床,第2d起進行關節 主動運動,第3d坐位洗漱、進餐、床上靜坐,床邊使用坐便器;第2周:坐椅子就餐、洗漱等,由床邊坐位過渡到床邊步行、室內行走、走廊散步、做醫療體操;第3周:在幫助下洗澡、上廁所,試著上下一層樓梯;第4周起:若病情穩定,體力恢復,可考慮出院。
1.3.7出院指導
出院指導:叮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過度勞累、避免觀看刺激、暴力性強的電 影電視等。洗澡水溫不要過低或過高,時間不宜過 長。酷冷、炎熱的天氣避免外出。忌熱量、脂肪過高的食物,戒煙、酒、濃茶、咖啡等。同時,患者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以備急用,患者及家屬應熟知常用藥放置地點。治療按醫囑進行,定時到醫院復查。
2 結果
經過我院的觀察和護理之后,56例患者病情明顯好轉,39患者基本好轉,8例患者無明顯變化,例患者病情惡化轉上級醫院救治。
3討論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心肌持久嚴重缺血而引起的部份心肌壞死,以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電圖進行性改變為特點。護理工作在急性心肌梗塞搶救過程中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搶救的成敗,關系到患者的恢復和預后[1]。不但要求護士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而且要求護理人員加快更新知識,掌握先進醫學理論,能認識和判斷疾病的變化,認真觀察,及時巡視,發現病情變化及時配合搶救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83;293;296
[2]劉雯,盧惠娟,胡雁,等.急性 Ii,肌梗死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及預測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1,26(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