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景
摘要:目的:在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中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理念,觀察效果。方法:選擇100個物品,記錄100個物品的發放合格率、滅菌、包裝以及洗滌,與此同時,選取本院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者9名,并且對9名工作者服務滿意度進行問卷抽查。結果:在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中應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理念以后,工作者的服務滿意度以及供應室工作質量均得到了本質上的提升,和運用前瞻性護理理念之前進行對比,差異顯著,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消毒供應中心日常工作中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理念,對消毒供應中心文化建設高度重視,注重提升護理的品質和質量,加強溝通和理解,對專業文化修養進行培養,提升工作者的服務意識和專業水平,注重拓展和領會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塑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和人際關系,從本質上提升消毒供應中心的滿意度以及工作質量,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的概率。
關鍵詞:消毒供應中心;前瞻性護理;應用;效果
在醫院感染控制的過程中,消毒供應中心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消毒供應中心的技術性、科學性以及操作性均很強,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者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患者的生命安危以及醫療護理質量[1]。在消毒供應中心護理工作中,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管理理念包括PDCA循環應用、“五常法”、人力資源管理、“三化字”以及創建網絡信息一體化等[2]。本研究選取本院9名消毒供應中心職工,對9名工作者服務滿意度實施問卷抽查,現做如下詳細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的9名消毒供應中心的職工,所有職工性別均為女性,職工年齡為21歲~51歲,9名職工中,技術工人6名,主管護師2名,護士1名,9名職工的文化程度為:3人高中,5人中專,1人大專。9名職工的工作年限為1年~6年。
1.2 護理方法
在消毒供應中心護理工作中,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管理理念包括PDCA循環應用、“五常法”、人力資源管理“三化字”以及創建網絡信息一體化等。
1.2.1 “五常法”
“五常法”包括整頓、清潔、自律、組織以及規范。首先,要建立健全護理管理體系,實施人文管理和科學管理,盡最大可能實現人人管理,明確每一名職工的職責,對其執業行為進行規范,將QCC活動作為平臺,培養護理人員服務質量的意識,降低缺陷和失誤的發生。同時,實施績效考核,對上進和積極職工進行激勵,鼓勵職工提供主動式服務,從本質上提升滿意度,將投訴率降低甚至避免。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過程中運用五常法,能夠從本質上對職工工作方法進行改進,使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1.2.2 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是指嚴格根據消毒供應中心具體流程和管理需要來對職工進行管理,在分配工作的過程中,職工必須要對承擔發放、儲存、檢查包裝、消毒、滅菌、清洗、回收等各項工作,明確護理人員的職責,彈性調配和團結協作,提升護理人員工作效率,為無菌物品質量提供保障,充分利用人力資源。
1.2.3 PDCA循環應用
PDCA循環是一種科學程序,包括處理、檢查、實施、計劃,其中A為處理,C為檢查,D為實施,P為計劃,消毒供應中心中質量管理必須要遵循PDCA循環[3]。通過使管理機制和循環激勵透明,對計劃進行認真落實,對標準進行嚴格執行,并且加大對于薄弱環節和難點檢查的強度,使護理人員能夠對自身職責進行認真和自覺履行。對獎勵和懲罰制度進行嚴格落實,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參與性以及主動性,同時,對醫院感染管理質檢員以及質控員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其水平和能力。堅持以點帶面,持續改進質量,提升護理工作整體的質量。
1.2.4 “三化字”
“三化字”是指程序化操作、制度化管理以及規范化陳設。嚴格遵循我國衛生行業標準開展具有規范化的管理工作,對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結合。同時,制定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根據流程和操作進行管理,對管理監督機制和體系進行追溯,將護理質量考核的標準進行增進,為患者安全以及醫療護理質量提供保障[4]。
1.2.5 及時記錄
對供應中心物流的各個環節和工作進行認真、及時的記錄,建立健全追溯機制,控制好物品流程,對護理人員職責進行明確,以便從本質上提升消毒供應中心管理水平以及工作效率。
1.3 護理觀察指標
在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理念前以及以后,選取出100個物品,詳細記錄其防范合格率、滅菌、包裝以及洗滌。與此同時,對于本院9名消毒供應中心服務滿意度實施問卷抽查,并且分析調查的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實施分析、收集和處理,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兩組數據對比,差異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
2. 結果
2.1 前瞻性護理應用前后效果比較
在運用前瞻性護理前,100個物品中,87個物品洗滌合格,合格率為87%;包裝合格的物品數量為80,合格率為80%;滅菌合格的物品有75個,合格率為75%;發放合格的物品有80個,發放合格率為80%。在運用前瞻性護理后,發放合格的物品為100個,合格率為100%;滅菌合格的物品為100個,合格率為100%;包裝合格的物品為100個,合格率為100%;洗滌合格的物品為99個,合格率為99%。兩組比較,差異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前瞻性護理運用前后效果比較
2.2 服務滿意度結果
問卷抽查結果表明,在運用前瞻性護理之前,護理服務人員滿意度比例是90.5%,在運用前瞻性護理以后,服務滿意度所占比例是98%。對比兩組結果,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中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理念,適宜性很強,通過對質量組織管理機制管理進行充分運用,能夠達到相關檢查標準[5]。當前,本院的根據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的理念,對于本院的物品、器具、器械實施集中、統一的專業化管理和規范化管理。
本研究結果表明,運用前瞻性護理前,物品洗滌合格率為87%,物品包裝合格率為80%,滅菌合格率為75%,發放合格率為80%。在運用前瞻性護理后,發放合格率為100%,滅菌合格率為100%,包裝合格率為100%。在運用前瞻性護理之前,護理服務人員滿意度比例是90.5%,在運用前瞻性護理以后,服務滿意度所占比例是98%。對比兩組結果,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
消毒供應中心是重要的科室和部門,必須要結合消毒供應中心的特征,建立起完善的工作系統,各個工作環節的質量中均存在密切的關聯。通過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理念,將患者作為中心,將服務臨床作為宗旨,實施具有科學化的管理措施。持續改進質量,保證供應物品以及各個環節質量,避免發生護理缺陷,從本質上將醫院感染發生的概率降低,提升服務意識以及專業水平,將優質護理服務內涵進行擴展,切實了解患者需求,為臨床和患者提供服務,保證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周紅芳. 細節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18-19.
[2]呂勇娟,李杏,吳娟,張志蘭,蘇冰蓮. 品管圈活動在提升臨床科室對消毒供應中心滿意度中的作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05:4-6.
[3]蘇晶靜. 探討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對降低院內感染的可行性[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1:224-225.
[4]曲雁萍. 消毒供應室對手術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實施一體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藥論叢,2015,07:9-10.
[5]劉彥. 淺析臨床科室溝通表在消毒供應室工作質量改進中的應用效果[J]. 當代醫藥論叢,2015,0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