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儀?庫爾班
摘要:我國農業灌溉在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文章介紹了4種農業灌溉方法,地面灌溉、噴灌、地下灌溉和地下滴灌,但是我國仍是一個水資源非常短缺的國家,因此我國農業灌溉將不斷發展,不斷改進,以便來適應國家農業發展需求。
關鍵詞:農業灌溉;分類;地下滴灌;科學發展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自古以農立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不論工業化如何發展,農業發展依舊是我國的一個重點發展對象。隨著農村人口的不斷減少、城市化的規模不斷擴大,發展農業又一次被提上議程,而農業灌溉又是發展農業的重要基礎條件之一,受到各方面的關注。
我國處在亞熱帶地區,地形非常復雜。東臨太平洋,南靠大西洋,又受季風影響,氣候多變,并且各地降水量在地區、時程分配上很不均勻,變率非常大。從南方到北方,從東邊到西邊,降水量不斷減少,形成東南部地區潮濕多雨,水資源豐富,西北部干燥少雨,水資源短缺的格局。就全國范圍而言,南方水多,水資源總量占全國的81%。人口占全國的54.7%,耕地只占全國的35.9%;北方(不含內陸區)水資源總量只占全國的14.4%,耕地卻占全國的58.3%,人口占全國的43.2%。北方水資源短缺嚴重,這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我國農業灌溉發展狀況
農業灌溉經歷了一個由人工灌溉到機械自動化灌溉的過程,由地面灌溉傳統灌溉技術到利用水資源作用于作物根部節水灌溉技術的過程。
1、傳統灌溉技術
傳統灌溉技術是指水從地表面進入田間,靠重力作用與毛細管作用浸潤土壤的方法。目前該方法在全世界普遍使用,占全世界灌溉的90%以上,特別是像我國這樣還處在發展中的第三世界。然而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升,人口的急劇增長,該灌溉方式有很多弊端,譬如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特別是對于水資源尤為短缺的我國,該方式又易引起土壤板結,所以我們應該尋求節水且利用率高的灌溉技術,利用同樣的水量甚至更少的水量獲取更多的農產量。
2、節水灌溉技術
節水灌溉技術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改進現有技術或者創造新的技術來達到節水目的的灌溉技術,它與傳統的灌溉技術相比,有兩個明顯的優點:節約用水和高效用水。
(1)、噴灌噴灌是由地面灌溉發展起來的,依賴于水源的輸送和分布形式,利用專門設備進行灌溉的灌水方法。該設備主要利用有壓水,將水流噴射到空中散碎成水珠并且灑落到農作物上,像天然降雨那樣降落到作物和地表面,具有節約用水、節省工時、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優點。噴灌可以有效控制水量的噴灑,噴灑的方向以及噴灑的時間,能夠避免產生地面徑流和深層滲漏損失,并且便于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節省大量勞動力,更重要的是噴灌淋灑到農作物上可以沖掉植物莖葉上的灰塵,有利于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利于農作物增產。
(2)、地下灌溉地下灌溉系統是一套復雜的工程,首先要設計灌溉線路,再設計管道,最后將各個管道埋設在所設計的灌溉線路地層下面,使灌溉水作用在田間作物根部吸水層,這就形成了地下灌溉系統。地下灌溉主要依靠土壤毛管吸滲作用向四周擴散,又因重力作用向下流動,從而使作物重要根系部位充分吸水得到單位面積節水增產的灌溉方式。管道埋深一般采用40~50cm,間距一般控制在100-150cm以內。每條滲水管道的長度,所用管徑大小,供水水頭大小等,要根據灌水強度要求和農田坡降而定,以能滿足田塊首尾滲水均勻為準。該方法能使土壤濕潤均勻,為農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能減少地面蒸發水量,保持土壤疏松狀態,改善土壤通氣和養分狀況,因此能避免地表土壤板結,節約灌溉用水量。但是它需要埋設很密的管道,工程造價高,所需田間工作量大,在我國仍處于小面積適用階段,但在某些發達國家已經普遍采用,例如該設施在美國東南濱海平原地區已有十余年的運行歷史。
(3)、滴灌滴灌是利用專門的管道系統和設備將低壓水輸送到灌溉地段并緩慢地滴到作物根部土壤中的一種灌溉方式。它使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區的土壤含水量經常保持在最優狀態,保證土壤一水分一植物三者的協調關系。滴灌是目前最先進的灌水技術,具有省水,省工,省地,省肥的特點,并且能控制溫度和濕度,保持土壤結構,使農作物增產增收。滴灌在干旱缺水地區有比較廣闊的應用前景,由于受到技術和經濟的阻礙,該方法在我國尚未得到廣泛適用,而在以色列等農業水利比較發達的國家得到廣泛利用。
二、展望我國農業節水灌溉的發展前景
從國際國內的建設節水灌溉工程實踐中,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搞好農業灌溉工程除了要有科學的規劃設計和良好的工程建設質量外,有效的管理更為重要。所以我們只有高度重視水的問題,大力發展節水灌溉,不斷提高用水效率,長期堅持搞好節約用水、防治水資源污染的工作,使中國節水事業出現新的局面,才能實現水資源的永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中國自然、經濟條件,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們要努力研究開發“適用、成套、可靠、高效”的節水灌溉設備,努力實現按照農作物的需水要求進行灌溉,力求改變過去澆地的傳統習慣,把澆地變為澆作物,切實提高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用先進的噴灌、微灌技術和設備取代傳統落后技術的簡易節水灌溉方式,把水的控制和利用真正建立在科學基礎上,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制定發展節水灌溉規劃,以發揮中國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的巨大潛力。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對灌溉要求系統化、現代化,灌溉技術向精細化、自動化、可操作化發展,主要體現在技術和管理方面。
1、在技術上,逐漸將網絡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自動控制、測量監測等高新技術應用于節水灌溉領域,深入研究非充分灌溉、精細農業等技術;應用高效節水的灌溉技術和設備,實現灌溉自動化;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加強田間管理。
2、在管理上,結合我國國情現狀以及各地農業發展的不同情況,發展高效節水管理技術和系統,研究節水灌溉管理模式的適用性、選擇條件和規范化管理辦法,在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改革創新。
三、不斷改進農業灌溉技術的重要性
我國是一個農業發展大國,農業離不開灌溉,灌溉離不開水源。而我國在水資源上是很緊缺的,因此,不斷改進我國農業灌溉技術,不僅是提高農業產量的重要舉措,更重要是可以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保障社會經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及糧食安全,并且對于維持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具有重要意義,可謂“一箭雙雕”。
結束語
在農田灌溉水資源日益緊缺的今天,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業灌溉不斷改進,灌溉用水要在用水總量基本不增加的情況下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只能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所以灌溉必須走節水型的發展道路。我國應該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提高其應用水平,研制出一種既可防止灌水器堵塞,又具有較佳灌溉性能的地下滴灌灌水系統,向國際上其他國家學習。當然,也會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以便在節水的基礎上,農業生產取得更加高效的收益。
參考文獻:
[1]王初榮,謝朝平.節水地面灌溉技術的現狀[J].中國水運,2010.(10).
[2]水利部2009年全國水利發展統計公報[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
[3]聶影,謝瓊.微灌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2(10).
[4]金肥沃.發展節水灌溉的措施[J].水利工程建設,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