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志
摘要:加強林業有害生物控制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營林技術作為林業有害生物控制的最主要措施,我們應確保其有效進行。從提前預防、綜合控制、依法整治、健康發展等方面探討了控制森林中有害生物的措施,闡述了營林有害生物的內容及營林技術在防治森林有害生物中的應用,提出了相應的控制對策。
關鍵詞:營林技術;有害生物;預防控制
隨著不斷增長的人口,我國對木材有了更大的需求。但我國是世界上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紅脂大小蠢、油松毛蟲、落葉松紅腹葉蜂、落葉松鞘蛾等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和本土常發性有害生物發生而積居高不下,損失嚴重。為了有效地改善這樣的局而,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必須與營林技術共同進行。現將主要從營林技術概述、林業有害生物的概念及其防治方針、常見營林技術與防治有害生物的措施及當前營林技術防治林業有害生物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等方而進行逐一論述。
1.林業有害生物的概念及危害
1.1林業有害生物的概念
林業有害生物的概念是指影響森林、林木、林木種子等正常生長發育并造成嚴重損失的林業病、蟲、雜草以及其它有害生物。外來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原產國(境)外,傳入我國后己經影響森林、林木、林木種子等正常生長發育并造成嚴重損失的林業病、蟲、雜草以及其它有害生物。國家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我國境內局部地區發生,危險性大,能隨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經國家林業局發布禁止傳播的林業有害生物[1]。
1.2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
在全國,經常造成危害的林業有害生物有200多種。在山西省危害較嚴重的林業有害生物有紅脂大小蠢、自蟻、油松毛蟲、楊樹蛀十害蟲、松樹葉蜂、華北落葉松鞘蛾、楊樹食葉害蟲、雙條杉天牛、沙棘木蠢蛾、經濟林蟲害、森林鼠(兔)害以及其它蟲害和森林病害等。隨著全球貿易和旅游業的發展,林業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問題日益突出。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目前已知至少有380種入侵植物,40種入侵動物和23種入侵生物,每年給中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900億美元之多,可以說有害生物入侵是一場無形的戰爭,悄無聲息但卻驚心動魄。
1.3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
我國是世界上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有害生物有100多萬種。近幾年來,每年發生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而積都在8 100萬平方千米左右,損失近900億元。可以說林業有害生物是破壞森林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隱形的“殺手”。林業有害生物災害也因此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
2.營林技術在防治森林有害生物中的應用
2. 1及時清理蟲害木
綜合撫育中幼林及時處理蟲害木,有效控制擴散根源,是害蟲治理的關鍵工作[2]。1980一1990年,在山西大同光肩星天牛泛濫并造成了嚴重的災害。自從1992年開始,該市學習外省優秀的經驗,嚴格根據技術規定進行操作,對于天牛產生的林木危害進行有效的清理,并且選擇針對天牛產生抗性的造林更新,控制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
2. 2快速恢復林地
對砍伐的楊樹進行有效的嫁接,如對小老樹實施改造時進行嫁接伐根的實驗,嫁接之后苗高平均超過了2m;改造更新林網農田時也多使用此項技術,當面嫁接苗平均超過了2. Smo嫁接伐根能夠允分使用強大的伐根根系迅速進行林分的恢復,盡量減少造林的程序,減少造林產生的費用。
2. 3構建隔離帶
森林絕大部分害蟲都具有一定的擴散遷飛的能力,尤其是單一食性的害蟲,當害蟲處于幼蟲階段時因缺乏食物而出現了數量較大的遷移,可是因為其處于幼蟲階段無法進行較長距離的遷移,因此利用隔離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害蟲遷移過程中產生的危害。在營林工作中盡可能避免種植單一的樹種,針對經常出現害蟲遷飛與具有較強擴散能力的林區,可以采用種植非寄主的林帶,能夠有效預防害蟲的傳播與擴散。
2. 4科學采伐
森林與其他類動植物一樣都具備一定的生存壽命,超出其旺盛的生長時問或是遇到自然災害的破壞之后,樹木增長趨勢逐漸衰減,非常容易遭遇病蟲的侵害。某市日前很多槐樹的平均樹齡己經超過了40年,在林網農田中的樹木生長年齡也多半在20年以上,己經達到了采伐的正常年限。假如能夠適當的減少采伐樹木的周期,在害蟲侵害之前就對樹木進行大范圍的采伐,能夠有效的提升林木的經濟價值。
3.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對策
3.1制定新的防治策略應對有害生物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要樹立“健康森林”和“森林保健”的新理念,實施四個轉變:山重除治向重預防轉變;防治策略上山治標為主向治標兼治本為主轉變;防治組織管理上,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轉變;防治技術上,山化學防治向生物防治轉變。要實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可持續控制策略,積極推行科學的營林措施。
3.2注重植物檢疫
植物檢疫是預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險性有害生物的重要措施。對發生植物檢疫對象地區,應劃為疫區進行封鎖;對種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調運加強管理,采取嚴格的檢疫措施,確保營造健康森林,減少有害生物的發生。
3.3選用抗病蟲的良種造林
不僅不同樹種有不同的抗有害生物能力,而且同一樹種的不同品種間的形態結構、生理特性、生化成分也都存在差異,具有不同的抗有害生物能力。人工造林應適地適樹地通過各種選育措施,選擇抗病蟲能力強的樹種。同時,還要選擇適地適樹適種源的樹種,適當發展鄉土樹種。在混交樹種上,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可采取針葉與闊葉、針葉與針葉、喬木與灌木、灌木與灌木的混交方式,在混交方法上,可采取帶狀和塊狀為主的混交方法。
3.4營造混交林,形成良好的森林環境
人工造林應進行必要混交,混交林內枯枝落葉層能形成易分解的腐殖層,生物種群比較復雜,昆蟲種類較多,有些昆蟲雖然對林木危害小大,卻是一些寄生天敵的補充寄主,能在主要害蟲數量少的時候,使天敵小因缺乏寄主而凋落,從而能夠形成良好的森林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抑制有害生物的發生。在苗圃建設中,山于種籽及土壤中潛存有一定的病原和害蟲,在育苗過程中應對種籽和土壤進行消毒才能確保出苗率,必要時還需進行輪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是一項基礎性公益事業,是現代林業建設和國家公共危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3]。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對林業有害生物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就越豐富,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做好監測預報,加快林業生態平衡進程的發展,實現林業生態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只有實現對林業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才能保護生態環境,保證森林健康,為我國綠色產業的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厚先.淺談營林技術與林木病蟲害的關系.[J]現代農業科技.2013.25(5)63-66
[2] 李玉萍.淺談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重要性[J]中國森林病蟲2014.5(4)24-26
[3]楊金智.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J]農業科學.2013.(7)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