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蓮蓮
摘要:目的: 探討康復護理在骨關節患者中應用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醫院收治的72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36例和對照組36例,實驗組采用康復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對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分以及術后并發癥和護理滿意度進行分析。結果: 術后髖關節功能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術后并發癥和護理滿意度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骨關節患者的優良率,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康復護理;骨關節;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給人們帶來福音也越來越多,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就是科技發展的產物,現廣泛應用于臨床上。隨之而來的護理問題亦成為醫護人員的焦點,傳統對髖關節置換術的護理主要是記錄患者生命體征,并做相應的對癥處理,重視的是疾病本身,而現在對患者的護理是多方面的。筆者將新型康復護理應用于臨床上,探索其效果,現將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醫院收治的72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 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36例和對照組36例。實驗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齡21~66 歲, 平均年齡48.54±5.37歲;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齡20~70 歲, 平均年齡53.44±5.46歲。患者均符合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指證,無手術禁忌癥。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康復護理方法
對照組:傳統常規護理。手術后的返回病房的患者,注意觀察手術切口的術后情況并監測生命體征,如有情況及時匯報醫生,并做好相應的記錄,指導患者常規注意事項。
實驗組:康復護理干預。①心理指導護理。患者處在疾病時期,大都心理脆弱,負面情緒比較多,對醫護人員及周圍病友說的每一句話都比較敏感,這個時候護士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結合不同患者的心理狀況,幫助其樹立對醫生和生活堅強的信心。②康復訓練護理。 患者手術后應盡早進行康復鍛煉,根據患者病情調節相應的鍛煉計劃,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變形,促進肢體功能恢復。③并發癥護理。 由于患者長期臥床,因此應防止廢用性萎縮、壓瘡、肺栓塞、感染等發生。④日常和中醫護理。指導患者平時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營養,并根據患者的病情的變化進行中醫辨治治療,還可以進行傳統中醫的療法[1],比如:針灸、按摩、穴位注射等。
1.3觀察標準
根據 Harris 評分標準,從疼痛、功能、畸形以及關節活動度方面,對髖關節功能行評定,滿分為100分。療效判定標準: ①優: Harris 評分≥90 分。②良: Harris 評分 80 ~ 89分。③中: Harris 評分 60 ~ 79 分。④差: Harris 評分<60 分。優良率=優 + 良。
術后并發癥及病人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加減標準差(X±s) 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所有統計結果均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
實驗組優良率91.67%,對照組優良率69.44%, 經統計學分析,χ2 =5.675,P=0.0172<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康復護理干預比傳統的護理方法在改善術后髖關節功能方面有優勢。
表1 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n, %]
2.1 術后并發癥及病人的滿意度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8.33%,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7.78%, 經統計學分析,χ2 =4.599,P=0.032<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病人滿意度94.44%,對照組病人滿意度75.00%, 經統計學分析,χ2 =5.258,P=0.0218<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及病人滿意度評分比較[n, %]
3 結論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經過了幾十年的臨床驗證,現在的技術已經很成熟,很可靠,緩解關節的疼痛、恢復關節的功能、矯正變形的關節是這個手術的主要治療方向,隨著年齡的增長,骨性疾病的幾率也逐漸加大,其高發年齡在青壯年時期,而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骨科疾病顱內不僅是骨科的重癥,更是治療的難點,臨床上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引發感染、術后并發癥甚至死亡等。骨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等都可以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尤其是骨性關節炎更是首選治療方法,再加上現代先進的康復護理技術,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緩解病人的痛苦,不過都對臨床護士要求比較高,需要臨床護理的再培訓。
康復護理技術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后的應用有以下優點:①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患者在患病時期,心理陰暗情緒較多,康復護理可有效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樹立健康的疾病觀,有助于醫生和護理工作的開展[2]。目前對臨床上應用康復護理的患者,效果理想。②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由于康復護理及早開展了肌肉及關節的訓練,可以有效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變形,尤其是并發癥的護理,有效降低了防止廢用性萎縮、壓瘡、肺栓塞、感染等發生率,對患者今后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③宣傳醫療知識。由于在臨床上對患者的生活進行了指導,使患者對自身所患取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出院后的生活護理,對患者的治療有非常廣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康復護理組優良率91.67%,對照組傳統護理優良率69.44%, χ2 =5.675,P=0.0172<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康復護理干預比傳統的護理方法在改善術后髖關節功能方面有優勢。在術后并發癥方面,實驗組為8.33%,對照組為27.78%, 經統計學分析,χ2 =4.599,P=0.032<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病人滿意度94.44%,對照組病人滿意度75.00%, 經統計學分析,χ2 =5.258,P=0.0218<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骨關節患者的優良率,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紅霞.康復護理在骨關節患者中的應用[J].光明中醫,2013,28(8):1702-1703.
[2]唐秀紅.康復護理在骨關節疾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15):199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