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芳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免疫檢驗的影響因素及相關控制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免疫檢驗控制方法劃分,對照組46例患者采用常規免疫檢驗,觀察組50例從標本采集到檢測全程均采用嚴格監控措施,對比兩組患者免疫檢驗假陽性檢出率。結果: 觀察組假陽性檢出率為6.0%,顯著低于對照組28.3%,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5)。結論 :有諸多因素會影響臨床免疫檢驗結果,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檢驗室溫濕度,選擇高質量儀器與試劑,提升檢驗人員水平,避免影響檢驗結果。
關鍵詞:免疫檢驗;影響原因;措施
臨床免疫檢驗范圍較大,包括放射免疫檢驗、免疫原制備、抗血清制備、酶免疫檢驗、化學發光免疫檢驗以及抗原抗體反應等[1]。臨床醫師在對疾病種類進行判斷并選擇最佳治療方法時多將檢驗結果作為主要依據,因此疾病治療療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免疫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故此一定要保證免疫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然而,臨床免疫檢驗工作影響因素較多,因此對其檢驗質量進行控制的關鍵在于做好免疫檢驗前的質量控制工作。本文為探討臨床免疫檢驗的主要影響因素并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現選取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免疫檢驗控制方法劃分,對照組46例患者采用常規的免疫檢驗,觀察組50例從標本采集到檢測全程均采用嚴格監控措施。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齡為36至71歲,平均(53.6±6.2)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為35至70歲,平均(52.8±5.8)歲。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免疫檢驗,觀察組從標本采集到檢測全程均采用嚴格監控措施,具體如下:
1.2.1 免疫檢驗前監控措施 標本質量得以保證是采集標本的前提,與此同時還要將標本采集時間、止血帶使用方式以及采血姿勢等全方位考慮進來。若患者口服過激素類藥物,在采集其血液標本時應高度關注患者體位變化以及采集時間,防止出現生長激素、促卵泡激素以及促黃體激素的激素峰值。同時在保存標本時要按照標本特性進行分類,比如對于熱敏感標本在送檢之前需要冰凍,心鈉素或者血栓素等在檢測之前需要添加抗凝劑。在開始免疫檢驗前需對酶標儀、比濁儀、水浴箱、恒溫箱、分光光度計以及溫度計等行校正與核對,同時還要對反應板、吸量管、微量加樣器以及稀釋棒進行定期檢查,最大程度降低實驗誤差,此外對于免疫檢驗儀器應防止對制造商予以頻繁更換。
1.2.2 免疫檢驗中監控措施 主要采用EQA(室間質量評價),每個季度按照相關要求對臨檢中心與衛生部下發的標本予以嚴格檢驗。應用IQC(室內質量控制):在檢測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甲型肝炎等患者時推薦第三代夾心法酶免試劑盒,在選取試劑時應注重其保存條件、有效期等。最好固定廠家,避免頻繁更換。醫院在選擇自行配置的試劑時應確保其配置過程的嚴格性,且經過鑒定顯示合格后才能夠使用。
1.2.3 臨床免疫檢驗后監控措施 初檢全部樣本,同時檢驗人員還要審查初檢結果,對可疑樣本或者結果為陽性樣本需復檢,且每次都對血清采用室內質量控制。同時檢驗室還要對標本予以保留,認真記錄,便于后期查詢。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軟件SPSS21.0對所有數據行統計學處理,若P<0.05代表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3.1 臨床免疫檢驗影響因素
3.1.1 內源性感染因素 包括異嗜性抗體、濃度較高的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類風濕因子、部分自身抗體。補體以及交叉反應物質等均屬于免疫檢查的內源性干擾因素。一般而言臨床血清標本中均存有程度不一的內源性干擾因素,進而會導致結果產生假陽性現象。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假陽性檢出率為6.0%,對照組為28.3%,對比差異明顯(P<0.05)。為避免行ELISA檢驗時受到類風濕因子干擾,需對血清標本予以稀釋,最大限度降低非特異性類風濕因子濃度,進而將ELISA測定遭受的類風濕因子干擾程度降至最低,以提升檢驗結果的有效性與精準度。此外,還可對酶標抗體進行改變,首先用變性IgG對類風濕因子進行封閉,再檢測抗原,亦可添加LgY(特異性雞蛋黃抗體)或者還原劑至標本中[2],降解類風濕因子,將干擾充分消除。
3.1.2 外源性感染因素 在免疫檢驗中外源性影響因素包括溫度、洗液更換、實驗員素質、標本質量以及試劑平衡時間等。在免疫學檢驗中多為血液類標本,除血液標本外還有腦脊液、大小便等標本,其標本質量會受到采集時間、過程以及方法的影響,比如在采集血漿時患者姿勢一定要正確,同時還要觀察是否需要應用添加劑等。此外標本放置時間過長、溶血、凝固不全以及遭受細菌污染等都會影響檢驗結果,因此要想確保檢驗質量就一定要避免標本出現溶血現象。而采血會受到不良習慣及劣質采血器具影響等會導致標本溶血。因為血紅素基團存在于血紅蛋白中,故而其性質與過氧化物相似,在ELL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中主要將HPR(辣根過氧化物酶)當做標記酶,在該實驗中若血清有較高的血紅蛋白濃度,就會在溫育時吸附固定相,而后顯色于HRP底物,對檢驗結果造成干擾。且在實驗過程中使用電化學發生免疫分析法對NSE(神經特異性酸純化酶)予以檢測時若發生溶血現象其影響較為明顯。當溶血在1g/L Hb標準時會明顯提升NSE檢測結果,且血紅蛋白提升水平與NSE檢測結果的影響為正相關關系。一般而言,血紅蛋白提升1g/LNSE檢測結果會上升25mg/ml左右[3],因此一旦出現溶血現象需重新采血,避免檢驗結果受到誤差影響。此外,檢驗設備、試劑與檢驗人員等均會影響檢驗結果。一定要定期校正與檢查儀器設備,確保使用時具有高精密度。檢驗人員參與檢驗全程,因此其專業水平、操作熟練度以及工作態度等均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
3.2 相關措施
①在孵箱中放置酶標板時溫度為25℃或者4℃,其時間顯示差在10min左右,且若實驗室濕度在40%以下則會受到靜電影響,帶電微粒會吸附于塑料器皿上,污染標本。因此應控制好實驗室溫濕度,溫度最好在18至25℃,濕度最好在30%至60%范圍中。②采集標本時方法應正確,在恰當時間采集,再應用抗凝劑或者穩定劑。若檢驗患者生長激素需陣發性釋放激素,并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在血液采集前14d科學飲食與規律作息,前3天應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前1d避免攝取酒精,前12至16h應確保處于空腹狀態。標本采集時間最好為清晨,患者坐位或者平臥時采集,止血帶時間應在1min以內。③選取采血器物時應注重其質量,避免使用劣質品。在選用試劑時應選擇相同生產廠家同批次產品,在檢驗過程中要按照要求操作試劑,使用后于專用冰箱中放置。若較長時間沒使用則要先測試其特性,及時更換不合格試劑,避免影響檢驗結果。④檢驗完成后倒出洗液并用蒸餾水清洗,強化檢驗人員素質,防止不良習慣。
綜上所述,有諸多因素會影響臨床免疫檢驗結果,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檢驗室溫濕度,選擇高質量儀器與試劑,提升檢驗人員水平,避免影響檢驗結果。
參考文獻:
[1]陶小美.臨床免疫檢驗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64-64.
[2]梁輝.臨床免疫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4,(7):145-145,146.
[3]胡偉.控制臨床免疫檢驗質量的方法及措施分析[J].醫藥前沿,2014,(20):38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