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清 盧光輝 汪亮
摘要:目的: 評價可吸收性聚乳酸內固定系統(tǒng)在小兒腓骨骨折內固定中的療效。方法: 采用隊列研究,將10例小兒腓骨骨折分為明顯及無明顯移位兩組,都采用可吸收接骨板內固定。結果: 無明顯移位組可吸收接骨板內固定術后對合關系良好。移位明顯組出現(xiàn)2例可吸收接骨板斷裂情況,余下都達到一期臨床愈合。其近期內無明顯疼痛、不適。結論: 可吸收接骨板內固定系統(tǒng)在單純無移位小兒腓骨骨折內固定治療中存在較好的療效及應用前景,但對于存在移位且應力較大的小兒腓骨骨折,使用可吸收接骨板仍需謹慎。
關鍵詞:可吸收接骨板 聚乳酸 腓骨骨折
腓骨位于小腿外側部,在人體大約只承擔人體負重的1/6左右,腓骨中段的骨折原則上對人體功能影響不是很大,傳統(tǒng)的金屬接骨板固定小兒腓骨骨折技術已應用多年,且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但隨著人們物質文明水平的提高,患兒家屬要求盡量減少患兒手術創(chuàng)傷及提高臨床療效的呼聲越來越高。因微電解引起的部分患兒術后長期的持續(xù)鈍痛、不適,常需二次手術取出被很多患兒家屬所詬病。可吸收內固定系統(tǒng)正是因此應運而生,但可吸收高分子聚合物的機械強度不及金屬,雖然在動物實驗中理想效果,但將它應用到應力作用較大的小兒腓骨骨折內規(guī)定系統(tǒng)中,能否取得理想效果,許多人尚存疑慮,現(xiàn)將我科近些年來使用可吸收內固定系統(tǒng)治療小兒腓骨的病例分析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小兒腓骨骨折患者10例,其中5例為無明顯移位組,另5例患兒為存在移位組,但其骨折部位,身體狀況與前者相近,都采用可吸收接骨板內固定,作為對照組,骨折無明顯移位組,男性4人,女性1人,最大年齡6歲,最小2.5歲,平均4.2歲。受傷后接受內固定受傷最短時間為4天,最長為10天,平均6.3天。骨折部位:腓骨中段7例,腓骨中下段3例。
1.2手術方法
病員入院后行常規(guī)術前準備,未及明顯手術禁忌癥后在全麻下行手術治療:患肢上止血帶,常規(guī)術區(qū)消毒鋪巾,取小腿外側皮膚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暴露骨折斷端,清理骨折斷端血腫及軟組織,再行手法復位,克氏針臨時固定,術中透視見骨折對位對線可后鉆孔、上螺釘等一系列內固定操作中不再錯位
選用的可吸收內規(guī)定小型接骨板為6孔直型解剖板。長98.5mm、寬10.5mm、厚3.4mm、螺釘直徑5.8mm、釘長10mm(由芬蘭Bionx公司生產,為70%聚乳酸、30%聚羥基乙酸的共聚體)。用配套的專用鉆頭打孔后即可旋入螺釘固定接骨。對照組采用相同操作完成骨內規(guī)定,固定所用可吸收接骨板及螺釘與實驗組為同種材料。手術過程均順利,術后給予抗炎輸液等治療,術后第2天都使用相近的石膏輔助外固定。
2.結果
術后術區(qū)腫脹,壓痛。但無自發(fā)痛,術后2-3天暫時拆除石膏外固定后常規(guī)復查X線片檢驗臨床手術效果
對照組術后傷口一期愈合,術后復查X線片未見明顯骨折再移位,術后三周拆除石膏外固定后復查X片后患者骨折對位對線未見明顯移位,骨折近愈合,實驗組5名患兒中有3人與對照組一樣出現(xiàn)良好的臨床效果,另外2例中有1例在術后第一次復查X片出現(xiàn)骨折移位,與術前X線片對照幾近相同,另一例在術后10天出現(xiàn)患肢腫痛,復查X線片發(fā)現(xiàn)骨折出現(xiàn)明顯移位,已出現(xiàn)骨折移位患兒經詢問家屬后均表示遵醫(yī)囑治療,未有過度活動,且被用于輔助治療的外固定石膏未見明顯松動及斷裂情況。隨后二期行切開再固定發(fā)現(xiàn)既往所用可吸收接骨板已斷裂
已臨床一期愈合的8例患兒術后2年內復查X片后發(fā)現(xiàn)原手術鉆孔骨道已近消失,考慮為可吸收接骨板已近吸收完全,患兒患肢活動感覺正常。
3.討論
在小兒腓骨骨折的治療過程中,使用堅強的內固定術已是最常用使用的方法,它要求固定物要抵消影響愈合的各種不良應力影響,并能維持骨折在在正確的位置上直到愈合,材料的選擇變得尤為重要,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可吸收接骨板,它采用高分子的聚乳酸為材料,具有可吸收可降解的特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可以通過水解和非特異性酶的作用而降解,最終產物為CO2和H2O而排出體外。可吸收接骨板不僅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而且還能減輕患者的痛苦,通過吸收降解,對骨折愈合無不良反應,避免了二次手術,是骨折內固定材料的理想替代品。
盡管可吸收接骨板是理想的內固定材料替代品,但因其本身為高分子材料,雖然柔韌性強,但較傳統(tǒng)的金屬接骨板,其缺乏足夠的強度也是其目前致命的弱點,在負重骨及關節(jié)上的應用前景目前不是很明朗,通過我們對小兒腓骨骨折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在排除個體因素及不確定因素(過早負重)等原因后,我們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2例骨折術后再發(fā)移位的原因還是可吸收接骨板強度不夠導致接骨板斷裂(二期切開再固定已證實)。這直接證明的在有較大應力的骨折中,使用可吸收接骨板格外慎重
參考文獻:
1Bos RRM: Rozema FR, Boering G,et al .Bio-absorbable plates and screws for internal fixation of mandibular fracture Int J Ozal Maxillofac Surg。1989;18(3):365
2魏世成,鄭 謙,趙宗林等。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夾板螺釘行顴弓骨折內固定的動物實驗研究。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1999;17(1):254
3魏世成,鄭 謙,趙宗林等。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夾板螺釘的組織反應與降解動物實驗研究。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1999;1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