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篩選適合上海地區種植的水果黃瓜新品種。[方法]對國內外12個水果黃瓜品種進行栽培比較試驗,從植物學性狀、果實商品性狀、產量和品質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結果]從早熟性、豐產性、抗病性、商品性等綜合性狀考慮,MK160表現最好,產量達到197 488.50 kg/hm2,居參試品種之首,可作為高產栽培品種應用于生產,還可以作為育種親本加以利用;戴多星、賽澤和碧玉2號等品種前期營養生長較快,生長勢強,產量高,可利用其早熟性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2個日本品種翠玉和一休靚瓜品質較好,但前期產量和總產量表現一般,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消費習慣決定是否種植。[結論]MK160表現最好,適合上海地區推廣。
關鍵詞水果黃瓜;引種;植物學性狀;農藝性狀
中圖分類號S642.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1-065-03
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重點攻關項目(09391910400)。
作者簡介蔡春花(1975- ),女,上海人,工程師,從事現代化智能溫室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21
水果黃瓜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引入我國,其特點是瓜型短小,口感脆嫩,風味好,營養成分含量高于普通黃瓜,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栽培面積有逐步增加的趨勢[1]。但由于缺少對國外引進黃瓜品種生長習性及產量特點的了解,引進不當經常給生產造成很大損失,加之目前長期沿用的主栽品種在生產和市場競爭中暴露出諸多弱點,如采收期短、不耐低溫弱光和產量相對較低等,嚴重影響了種植效益[2]。為此,該試驗通過對引進的水果黃瓜品種進行比較,對其在設施栽培條件下的適應性進行評價,擬篩選出適宜上海地區長季節栽培的優良品種,為生產提供借鑒。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試驗于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上海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荷蘭溫室內進行。參試品種12個:其中荷蘭品種5個,為瑞克斯旺的戴多星、夏多星、22-41、賽德和德奧特種業的MK160,瑞士先正達的賽澤,以色列海澤拉公司的薩娜、斯托克和薩伯拉,日本的翠玉和一休靚瓜,國產品種碧玉2號。
1.2試驗方法
每個品種均取完整飽滿種子90粒,2013年9月5日播種于72孔穴盤中,無土育苗。采用體積比為2∶1∶1的草炭∶蛭石∶珍珠巖的混合基質。播種前基質加適量水,混合裝盤,播種深度1.0~1.5 cm,上蓋一層蛭石。播后用清水澆透,上蓋一層報紙,然后覆蓋塑料薄膜保濕。保持溫度在22~28 ℃,當60%~70%種子露芽時,揭去塑料薄膜。9月15日定植于溫室,定植苗齡3葉1心。定植前3~4 d將基質澆足營養液,定植時將秧苗澆適量營養液,帶基質定植。次年2月20日拉秧。袋裝無土栽培,袋長105 cm,寬25 cm,每袋定植4株,株距25 cm,行距120 cm,各小區管理水平一致,每個小區面積20 m2。試驗設3個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每個品種隨機抽取10株,調查節間距(第9節)、葉形指數、葉片顏色、第一雌花節位等植物學性狀和抗病性、果實商品性及產量。植物學性狀于10月1日開始調查,11月8日結束。抗病性調查于12月10日進行,每小區隨機抽取10株,每株抽取15片葉進行抗病性調查,計算發病率和病情指數,進行統計分析[3]。
葉形指數=葉片長度/葉片寬度。
病情指數=(病級葉數×該病級值)/調查總葉數×最高級值
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2結果與分析
2.1植物學性狀比較
不同品種黃瓜植株生長發育性狀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參試的12份黃瓜品種在主蔓長、葉形指數、節間距方面有一定的差異,始花期差距不大,在1~2 d之間,有4個品種戴多星、賽澤、22-41和賽德在10月1日開花,5個品種夏多星、MK160、斯托克、翠玉和一休靚瓜10月2日開花,其余3個品種(薩伯拉、薩娜、碧玉2號)10月3日開花;從主蔓長看,MK160最長,在生長條件不加控制的情況下達到了13.57 m,足見其生長勢之旺盛,其次是夏多星,主蔓長度達到13.25 m,除碧玉2號較短外,其他品種主蔓長均在10~12 m之間;從葉形指數看,賽澤最大,為1.12,最小的是戴多星,只有0.83;節間距方面,碧玉2號最短,在9 cm以下,最長的是MK160,達到了11.8 cm,其他品種均在9~12 cm之間;所有參試品種第一雌花節位均相對較低,在1~2之間,說明早熟性好。
2.2商品性狀比較
果實性狀與經濟效益密切相關。從表2可以看出,除賽澤、斯托克和賽德為短棒形外,其余品種均是圓柱形,果長都在20 cm以內,薩娜最短,為14.9 cm,其余品種相差不大,在15.6~17.3 cm之間。戴多星顏色為墨綠色,薩娜、斯托克、 薩伯拉和賽德為深綠色,其余品種為淡綠色。賽德橫徑最大,為3.9 cm,夏多星橫徑最小,為2.8 cm。所有參試品種刺毛較少,顏色均為白色,棱溝表現不突出,無瘤突。
2.3營養品質比較
對成熟后黃瓜果實的營養品質分析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參試品種中以翠玉總糖含量最高,之后依次為戴多星、MK-160、一休靚瓜、賽德、賽澤、薩娜、碧玉2號、22-41、夏多星、薩伯拉,最差的為斯托克。 干物質和維生素 C 含量均以翠玉最高,分別為52.4 mg/g和124.5 mg/kg,干物質含量最低的是薩娜,為34.2 mg/g,維生素C含量最低的是夏多星,為85.4 mg/kg。綜合分析,黃瓜品質以翠玉、戴多星較好,其次為一休靚瓜。
2.4抗病性比較
據試驗觀察,除白粉病外,未發現其他病害,供試的12個品種中有4個品種(薩娜、斯托克、賽德、碧玉2號)
發生一定程度的白粉病。由表4可知,薩娜發生較重,發病率為30.4%,病情指數為 10.5,其次為碧玉2號,發病率為25.5%,病情指數為8.3,斯托克和賽德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均較低,對白粉病表現出一定的抗性。其余品種基本無發病,可以認為是抗病品種。
2.5產量比較
從表5中可以看出,不同參試品種間前期產量和總產量存在較大差異。 前期產量中表現最好的為MK160,其次為戴多星,最低的為賽德。后期產量中表現最好的是夏多星,說明后期生長勢較強。夏多星、22-41和MK160的總產量均高于對照,其中MK160 折合產量最高,達到197 488.50 kg/hm2,比對照增產14.23%,增產達到極顯著水平,夏多星比對照增產4.33%,22-41比對照增產104%,差異不顯著。總體上講,MK160無論是前期產量還是總產量均居參試品種之首,夏多星、22-41產量略高于對照,其他參試品種產量均低于對照,在5%水平下達到顯著差異水平。
3結論
在該試驗中,各參試黃瓜在現代玻璃溫室秋冬季栽培條件下生長期均達160 d以上,說明具備設施長季節栽培的條件。
在現代智能玻璃溫室中進行水果黃瓜高產栽培試驗結果表明,從早熟性、豐產性、抗病性、商品性等綜合性狀考慮,MK160表現最好,居參試品種之首,可作為高產栽培品種應用于生產,還可以作為育種親本加以利用;戴多星、賽澤和碧玉2號前期營養生長較快,生長勢強,產量高,可利用其早熟性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可作為早春栽培的主栽品種;2個日本品種翠玉和一休靚瓜品質較好,但前期產量和總產量表現一般,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消費習慣決定是否種植。
參考文獻
[1]
向邦銀.荷蘭短黃瓜不同品種栽培效果比較試驗[J].上海蔬菜,2006(3):24-25.
[2] 胡家陽,蔡潤,何歡樂,等.水果黃瓜申綠系列[J].上海蔬菜,2007(2):27.
[3] 軒正英,蔣文磊,冀曉騁.水果黃瓜引種試驗[J].北方園藝,2010(1):43-44.
43卷21期蔡春花上海地區水果黃瓜引種試驗初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