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梅等
摘要[目的]篩選對石榴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內生生防菌。[方法]從采自云南蒙自的石榴葉片中分離并獲得5株內生拮抗菌,通過測定其對甘薯長喙殼(Ceratocystis fimbriata)的抑菌能力篩選出1株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Y2,對其進行抑菌譜測定及鑒定。[結果]經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測定表明Y2為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結論]試驗結果為石榴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石榴;內生菌;拮抗作用;分離與鑒定
中圖分類號S436.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1-125-02
石榴作為一種新興高檔水果,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較快。云南省蒙自縣石榴連片種植面積達0.63萬hm2,居全國前列。石榴枯萎病是我國一種新的果樹病害。病害初期癥狀表現為少數枝條上葉片發黃萎蔫,隨后根部和樹主干木質部變褐,并且其橫切面木質部呈現放射狀黑褐色壞死,多數石榴樹在21~28 d內全株發病死亡,生長10年以上石榴樹的發病率(6.0%)高于生長 1~5 年的石榴樹(1.0%)。該病害由子囊菌亞門長喙殼科長喙殼屬的甘薯長喙殼(Ceratocystis fimbriata)引起,被當地果農稱為石榴的“癌癥”。該病害自1999年零星發生后逐年加重,造成石榴產業的毀滅性損失。
目前石榴枯萎病在國內僅云南省有發現,研究者對該病害的研究報道較少,黃瓊等于 2003 年首次報道了石榴枯萎病害在我國的發生。筆者從石榴中分離并鑒定了對石榴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內生生防菌,以期為石榴枯萎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供試植物。試驗材料為取自云南省蒙自市甲村的石榴葉。
1.1.2供試菌株。
以甘薯長喙殼作為供試病原菌。水稻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玉米彎孢彎霉葉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康乃馨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Dianthi)、石榴枯萎病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小麥全蝕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蘋果斑點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 f.sp.Mali)、煙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魔芋基腐病菌(Alternaia)、三七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甘蔗黑腐病菌(Ceratocystis adiposum)11種供試病原菌均由玉溪師范學院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提供。
1.2方法
1.2.1石榴內生菌的分離。參照高玲玲等的方法對石榴葉進行石榴內生菌的分離。
1.2.2具有抑制作用的細菌篩選。
以甘薯長喙殼作為供試病原菌,采用抑菌圈法及平板對峙方法篩選具有抑制作用的細菌,并計算其生長抑制率。
抑制率=(dCK-dB)/dCK×100%
式中,dCK表示對照病原菌菌落直徑;dB表示處理病原菌菌落直徑。
1.2.3拮抗菌株抑菌譜測定。
以水稻稻瘟菌、玉米彎孢彎霉葉斑病菌、康乃馨枯萎病菌、石榴枯萎病菌、小麥全蝕病菌、蘋果斑點病菌、煙草赤星病菌、魔芋基腐病菌、三七根腐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甘蔗黑腐病菌為供試病原菌。采用對峙培養法,以不接種目的細菌作為對照,于25 ℃下恒溫培養,5 d后測定病原菌的菌落直徑,計算其生長抑制率。
1.2.4菌株的鑒定。
1.2.4.1生理生化試驗。參照文獻[4]對菌株進行生理生化特征試驗。
1.2.4.216S rDNA基因片段序列測定。參照Weisburg等的方法擴增細菌的16S rDNA片段。采用細菌通用引物27F(5′AGAGTTTGATCMTGGCTCAG3′)和1525R(5′AAGGAGGTGWTCCARCC3′),預期擴增片段大小為1 500 bp。PCR產物經0.8%瓊脂糖凝膠電泳后回收、純化、測序。
2結果與分析
2.1石榴內生菌的分離結果
將表面消毒后的石榴葉片研磨,懸液涂布在LB培養基上,分離得到23株石榴內生菌。
2.2抑制細菌的篩選及其抑制作用的檢測結果
為確定分離得到的23株內生細菌對石榴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利用甘薯長喙殼進行抑菌測定,結果表明其中5株內生菌具有抑菌作用,其抑制率都在50%以上,分別命名為Y1、Y2、Y3、Y4和Y5。其中,Y2菌株對甘薯長喙殼病菌抑制作用最強,抑制率為82.4%(表1)。
2.3Y2菌株抑菌譜的測定結果
通過對11個真菌菌株的抑制作用來看(表2),菌株Y2對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它不僅對重大氣傳病害水稻稻瘟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對番茄枯萎病菌、小麥全蝕病菌、石榴枯萎病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這些病原菌包括半知菌亞門的鐮刀菌屬(Fusarium)、子囊菌亞門的長喙殼屬(Ceratocystis)以及半知菌亞門的葡萄孢屬(Botrytis)。
2.4Y2菌株的鑒定
2.4.1生理生化鑒定結果。
對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Y2進行生理生化測定,結果表明菌株Y2各項指標均為陽性(表3)。
2.4.216S rDNA基因片段序列測定結果。利用16S rDNA基因片段序列測定,測定結果在GenBank數據庫中進行Blast比較,并構建系統發育樹。結果表明,菌株Y2與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AB201120.1)有99%的相似性(圖1)。結合生理生化鑒定和16S rDNA測定結果可知,菌株Y2屬于枯草芽孢桿菌。
3結論與討論
石榴枯萎病是我國一種新的植物病害,其病原菌甘薯長喙殼是導致農作物發生病害的重要病原菌。與其他研究不同,毛忠順等研究了 26 種化學殺菌劑對石榴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湯東生等報道大蒜根系分泌物及紫莖澤蘭提取物對甘薯長喙殼及土壤中枯草芽孢桿菌的影響。該研究從石榴葉片中分離內生菌對該病害進行防治,因為內生細菌存在于植物體內,生存環境穩定,不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生物防治病害中比葉際、根際的細菌具有更大的潛力。該研究首次從石榴葉中分離到具有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桿菌,具有很好的開發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羅雁,倪忠澤,龔秀萍,等.蒙自石榴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果業信息,2006(1):5-9.
[2] 黃瓊,盧文潔,范金祥,等.云南發現石榴枯萎病[J].植物病理學報,2004(1):95-96.
[3] 高玲玲,陳小龍,蔣濤,等.具有拮抗作用的水稻內生固氮菌的分離與鑒定[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2,5(10):553-557.
[4] 方中達.植病研究方法[M].3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5] WEISBURG W G,BARNS S M,PELLETIER D A,et al.16S ribosomal DNA amplification for phylogentic study[J].Journal of Bacteriology,1991,173:697-703.
[6] 毛忠順,黃瓊,王云月,等.化學殺菌劑對石榴枯萎病菌的室內抑制作用[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5,27(2):137-139,143.
[7] 湯東生,王斌,毛忠順,等.大蒜根系分泌物對石榴枯萎病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作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9):5294-5296.
[8] 湯東生,王斌,毛忠順,等.石榴園常用除草劑和殺菌劑對石榴枯萎病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生長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1(5):154-156.
[9] 湯東生,王斌,李成云.紫莖澤蘭對石榴枯萎病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生長的影響[J].雜草科學,2011,29(4):2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