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林華等
摘要
[目的]篩選檳榔椰子堅蚜高效安全的防治藥劑。[方法]通過室內毒力測定及田間藥效試驗研究5種藥劑對椰子堅蚜的防治效果。[結果]5種藥劑中,10%順式氯氰菊酯、22%氟啶蟲胺腈和10%吡蟲啉對椰子堅蚜的室內毒力較高,LC50分別為15.28、30.00和3023 mg/L;10%順式氯氰菊酯、22%氟啶蟲胺腈和10%吡蟲啉各濃度施藥后10 d防治效果均達到90%以上,22%氟啶蟲胺腈施藥后5 d的防效均達到100%。[結論]防治椰子堅蚜時首選10%順式氯氰菊酯,其次是22%氟啶蟲胺腈和10%吡蟲啉,但應急防治時選用22%氟啶蟲胺腈和10%吡蟲啉效果更明顯。
關鍵詞椰子堅蚜;藥劑;毒力測定;田間藥效
中圖分類號S763.3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1-131-03
檳榔(Areca catechu L.)作為一種棕櫚科常綠喬木,是我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僅次于橡膠的第二大栽培作物,屬我國四大南藥之一,在海南地區的栽培歷史已有1 000多年。海南為我國最大的適宜檳榔生產的省份,種植檳榔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椰子堅蚜(Cerataphis lataniae Biosduval)是同翅目扁蚜科堅蚜屬昆蟲,分為無翅和有翅2種形態,主要為害椰子、檳榔、百足藤、拉坦棕屬植物。近年來,椰子堅蚜對海南檳榔的危害極其嚴重,從三亞、萬寧、樂東的檳榔調查結果看,幾乎每個鄉鎮種植的檳榔都有受害,椰子堅蚜主要通過無翅孤雌蚜吸食檳榔葉、雕花、花序、果實的汁液,同時分泌蜜露誘發煤污病,嚴重影響檳榔的開花和結實。每年深秋至次年春季是主要發生時期,干旱季節危害尤其嚴重。
目前,針對椰子堅蚜的化學防治研究較少,研究者只提出一些化學用藥建議,但是針對藥劑對檳榔椰子堅蚜的毒力測定和田間防效方面的研究未見報道。加上農民對檳榔椰子堅蚜的認識不夠,導致他們對藥劑使用盲目性很大,防治效果不理想,給生產造成較大損失。為篩選出高效安全的防治藥劑,筆者測定了5種藥劑對椰子堅蚜的室內毒力和田間藥效,旨在為檳榔椰子堅蚜的藥劑防治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供試害蟲。
田間藥效試驗于2014年4月在海南省三亞市吉陽鎮封塘村2塊4~5年的檳榔園進行,試驗對象為椰子堅蚜無翅成蚜,近期未用農藥。田間試驗前采回有較多無翅成蚜的檳榔雕花進行室內試驗。
1.1.2供試藥劑。
30%溴蟲腈微乳劑、10%順式氯氰菊酯水乳劑、10%吡蟲啉懸浮劑、10%吡丙醚乳油劑均為上海生農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產品;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為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產品。
1.2方法
1.2.1室內毒力測定。
采用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玻片浸漬法。將雙面膠帶剪成2~3 cm長的膠塊,粘貼在載玻片的一端,用鑷子小心揭去雙面膠帶上的紙片,用零號狼毫毛筆挑選體色鮮艷、健康活潑、大小基本一致的無翅成蚜,將其背部粘在雙面膠上,注意不要粘著蚜足、觸須和口器,每玻片粘2行,每行粘20頭。待蟲體穩定后,用雙目解剖鏡觀察,嚴格剔除死亡、不太活潑以及體位不合適的個體,并補足數目。在預試驗基礎上將5種供試藥劑按針對目標害蟲的推薦使用濃度稀釋成5個質量濃度,將玻片粘貼有蚜蟲的一端完全浸在供試藥液中5 s后取出,迅速用吸水紙吸掉多余的藥液,經自然晾干20 min后放入直徑為9.0 cm的培養皿內,并用保鮮膜封口,用昆蟲針刺上多個通氣孔,貼上標簽。培養皿事先依次鋪上0.7 cm厚的脫脂棉和濾紙,并加水保濕。然后置于溫度為(25±1)℃、相對濕度為80%左右的光照培養箱中。以清水為對照,再由低濃度向高濃度依次處理,每處理3次重復,于24 h后用雙目解剖鏡檢查結果,分別記錄存活和死亡的椰子堅蚜數量。用毛筆輕觸蚜蟲足和觸角,多次觸碰不動者計為死亡。對照處理組死亡率小于10%為有效試驗。
運用Abbott公式計算校正死亡率,測試數據采用Finney 機率值分析法處理,求毒力回歸方程、LD50 、LD95、95%置信限及相關系數、毒力指數。
1.2.2田間試驗。
試驗在海南省三亞市吉陽鎮封塘村檳榔園進行,檳榔樹已定植4年,種植密度為2.5 m×3.0 m,長勢良好,樹高為3~4 m,試驗時已有半年以上沒有進行藥劑防治。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5個處理和1個清水對照,每處理3次重復,小區大小為4棵×4棵,區組之間留2行作為保護行。從每小區隨機選取3株檳榔樹,再從每株檳榔樹上抽取1片檳榔小葉調查椰子堅蚜成蟲數量并用紅色尼龍繩進行標記。然后按試驗設計配制藥液,用小型噴霧器對標記葉片正反兩面均勻噴霧至有少量滴水為止。于施藥后1、3、5、7、10 d調查殘存的活蟲數量,計算蟲口減退率和各藥劑處理的防效,采用DMRT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2結果與分析
2.1室內毒力
結果表明,毒力最高的是10%順式氯氰菊酯,其LC50為15.28 mg/L;其次是10%吡蟲啉和22%氟啶蟲胺腈,其LC50分別為30.00 和30.23 mg/L;30%溴蟲腈和10%吡丙醚的毒力相對較低,其LC50分別為154.67和25534 mg/L。
查相關系數顯著性測驗表,由r0.01,6=0.834 3可知5種供試藥劑與死亡率相關系數極顯著。以吡丙醚為標準藥劑,5種供試藥劑的毒力指數(Ti)大小為:順式氯氰菊酯>吡蟲啉>氟啶蟲胺腈>溴蟲腈>吡丙醚,說明在防治椰子堅蚜時應首先選擇毒力指數較高的10%順式氯氰菊酯,其次是10%吡蟲啉和22%氟啶蟲胺腈,再次選擇30%溴蟲腈和10%吡丙醚。
2.2田間藥效
30%溴蟲腈500倍和1 000倍稀釋液施藥后3 d對椰子堅蚜的校正防效都超過85%,有一定的速效性,施藥后5~10 d 500、1 000、2 000倍稀釋液的校正防效都超過70%,有一定的持效性,4 000、8 000倍稀釋液的防治效果較差;10%順式氯氰菊酯2 000倍稀釋液施藥后3 d的防效超過90%,其他濃度雖然初期防效不明顯,但所有濃度在10 d后都超過90%,表現出很好的持效性。
10%吡蟲啉3 d后的防效就超過98%,表現出很好的速效性,其他各濃度在5 d后防效都超過70%,到10 d后防效幾乎都達到100%,表現出很好的持效性;22%氟啶蟲胺腈2 000、4 000倍稀釋液施藥后1 d的校正防效都超過90%,其他濃度的校正防效也超過70%,速效性明顯,施藥后3 d所有濃度的校正防效都超過90%,5~10 d皆達到100%,持效性極好;10%吡丙醚125倍稀釋液施藥后3 d的校正防效超過90%,施藥后5~10 d都達到100%,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但是其他濃度的校正防效多在70%以下。
3結論與討論
椰子堅蚜的若蟲個體較小,尤其是1、2齡若蟲田間調查較為困難,且藥后短期內難以判斷其存活情況,同時考慮到椰子堅蚜若蟲相比成蟲對藥劑的敏感性更高,因此,以椰子堅蚜的成蟲作為室內毒力和田間藥效試驗對象在生產上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供試防治椰子堅蚜的5種藥劑濃度和死亡率相關系數極顯著。其中,10%順式氯氰菊酯、10%吡蟲啉和22%氟啶蟲胺腈的毒力較高,適合用于防治椰子堅蚜。
田間藥效試驗結果基本和室內毒力測定結果一致,但是22%氟啶蟲胺腈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最理想,5 d后防效皆達到100%;10%吡蟲啉10 d后的防效也幾乎達到100%;10%順式氯氰菊酯的速效性相對較差,但表現出很好的持效性。
綜合來看,田間防治首選10%順式氯氰菊酯,由于其毒力高,利于減少農藥殘留和延緩椰子堅蚜抗藥性的產生,其次是22%氟啶蟲胺腈,再次是10%吡蟲啉。但是在蟲口大量暴發時,22%氟啶蟲胺腈和10%吡蟲啉作為應急防治的效果會更明顯。
椰子堅蚜近年來在主要檳榔產區都有大量發生,為避免藥劑的頻繁使用導致抗藥性的產生,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常規藥劑進行正確合理地交替或混配使用,不僅有利于延緩抗藥性的發展,而且更能減少椰子堅蚜防治過程中因引進新型藥劑而增加的防治成本。
參考文獻
[1]
任軍方,王文泉,唐龍祥.檳榔的研究概況[J].中國農學通報,2010(19):397-400.
[2] 鄧秀成.海南檳榔產業格局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08(3):47-50.
[3] 郭昆.中國扁蚜科的系統分類研究(同翅目:蚜總科)[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5:83.
[4] 覃偉權,呂朝軍,李朝緒,等.中國椰子害蟲調查[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200-204.
[5] 彭正強,張方平,符銳冠.椰子有害動物名錄(續1) [J].熱帶農業科學,2001(6):60-78.
[6] 徐建輝,沙林華,陳攀,等.海南省三市縣檳榔蚜蟲危害情況調查[J].熱帶林業,2014(6):36-39.
[7] 黃山春,許喆,林松,等.萬寧市檳榔主要害蟲的發生與防治[J].江西農業學報,2014,26(2):81-84.
[8] 陳良秋.海南島檳榔主要病蟲害的化學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7(18):74-75.
[9] 羅文揚,羅萍,劉東明.棕櫚科植物的主要蟲害及其防治[J].安徽農學通報,2006,12(12):124-127.
[10] 師超,涂錫茂,馮雪春,等.6種殺螨劑對朱砂葉螨不同生測方法的毒力比較[J].農藥,2012(3):222-224.
[11] 范文忠,劉玉蘭,金仙花.8種藥劑對朱砂葉螨室內毒力測定及田間藥效試驗[J].植物保護,2007(9):209-211.
[12] 農業部農藥檢定生測室.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3: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