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新 余小海
【摘要】伴隨著城市發展的腳步加快,人們對城市景觀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河流作為城市的一部分,生態發展的載體,對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防洪、交通、旅游產業等六方面闡述了河流生態廊道的布局規劃對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生態廊道 布局規劃 城市發展
0前言
在快速發展的城市中,河流作為城市的一部分所承擔責任并飽含韻意:河流是人與自然共生、對話的紐帶;河流是城市空間發展的綠色脊梁和功能軸線。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等民生情懷的字眼逐漸映入人的眼簾,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不能僅僅站在一個孤立的角度去單純的制定城市發展計劃,要充分利用河流對城市發展的文化意義及城市景觀意義,構建濱水城市,彰顯城市魅力。
結合城市發展,以河道流域整治綜合工程為基礎,以河流沿岸生態景觀區打造為重點,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河道。實現城市發展與自然之間和諧共存的相互關系,建立不同機能使用和多元生活方式的共融平臺,進而迸發出現代大都市生活的時尚魅力和激情創意。
2 目標及實施途徑
2.1多渠道增加水源,保證水體水質
水量和水質是河流治理的重點,也是河流生態廊道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河流生態廊道布局規劃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增加水源及保證水質的途徑。例如,可以通過進一步完善沿岸污水截留工程、雨水凈化補給、山體水源引流等一系列綜合整治工程逐步增加流量,保證河流的水源可持續,并進一步提升水質。
2.2調整兩岸產業布局,促進地區產業升級
推動產業在市域空間內合理布局,可使城市發展適應經濟發展新趨勢,提高產業集聚效應。借助流域生態廊道布局規劃的契機,通過統籌研究區域的產業布局,優化調整兩岸產業類型,從根本上改變兩岸的生產方式,減少污染,改變城市面貌;促進兩岸由加工制造業轉向生產性服務業,并鼓勵區域服務業、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商貿交流等產業的發展。
2.3統籌布局,提升兩岸土地資源價值
在河流生態廊道布局規劃的研究過程中,可以通過土地整備、城市更新等方式重新梳理兩岸用地的功能定位、開發容量,實現土地資源的二次開發與利用,將濱水地區的土地價值有序提升至與城市稀缺資源相匹配的高度。
2.4提升兩岸交通服務水平,加強兩岸交通聯系
通過綜合交通研究,加強兩岸交通聯系,促進兩岸城市生產、生活及生態環境的聯系和互動;提升慢行交通服務質量,將濱水景觀資源與城市腹地之間通過步行友好的城市設施聯系起來,最大化發掘濱水地區的價值與影響力。
2.5使河流成為區域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
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物質達到相應的高度的需求。將河流發展為城市中心的旅游文化聚集地,城市將更加人性化,將人們從快速的工作節奏中解脫出來。
同時,通過重點地區高品質的城市規劃與設計,高質量的工程建設,建立山形、水勢、城脈之間的溝通和聯系,進一步提升兩岸的城市形象,并通過步行路徑、空中廊橋等方式有機聯系兩岸的歷史文化資源,使河流成為城市城區魅力的集中展現地區。
2.6綜合提升河流的防洪排澇功能,保障城市安全
河流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防洪排澇,近些年,城市暴雨強度越來越大,城市高速發展導致城市對河流的防洪排澇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通過防洪排澇專項研究與規劃,在生態廊道規劃布局的同時,加強城市地區的暴雨防洪能力,綜合整治兩岸雨水管網,沿河規劃系列生態濕地,兼作滯洪區,提升河流在滯洪排澇方面的城市安全功能。
3 結論
河流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文中提出從六個方面出發,利用河流生態廊道布局規劃的契機發展城市本體,使城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為打造“宜居、宜業”城市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閆水玉,趙柯,刑忠 《都市地區生態廊道規劃方法探索——以廣州番禺片區生態廊道規劃為例》規劃設計 2010年第6期 第26卷
【2】 鐘衛華 何蘇明 歷華笑 王焱 《城市生態廊道的保護與利用——以臺州市“心海綠廊”規劃研究為例》城市生態規劃2010年第34卷 增刊
【3】 張定青 黨纖纖 張崇 《基于水系生態廊道構建的城鎮生態化發展策略——以西安都市圈為例》規劃研究2013年第37卷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