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江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依法治國該如何推進?我理解,依法治國必先依法治吏,全民守法關鍵是官員守法。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要自覺做學法用法的表率。
依法治國必先依法治吏。“奉法者強則國強。”吏,治人者也。各級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不但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也是示范者、引領者、維護者。特別是在縣一級,縣委書記作為執政一方的核心,被成千上萬雙眼睛盯著,能不能遵守法律?能不能依法辦事?一言一行備受關注,一舉一動皆是導向。必須深刻認識到,當前,一些領導干部法治意識淡薄,認為依法辦事程序復雜、束手束腳、效率太低,只要能辦成事,什么辦法都可以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循私枉法,把自己凌駕于法律之上,什么事都要自己一個人說了算。這些,不僅影響了社會公正,而且損害了黨委政府的公信力。作為領導干部,必須要有這樣一個認識,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并不是來束縛我們的手腳的,而是各級黨員干部的行為規范,是一切權力運行的規范。法律是保護干部的,讓我們知道底線在哪里,紅線在哪里,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每一名領導干部,都要帶頭尊崇法治、信仰法治、敬畏法律,時刻繃緊法治這根弦,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堅持權由法定、權依法使。每定一項決策,都要問一問法定依據是什么,我有沒有權力決策、有多大權力決策,把合法性審查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每辦一件事情,都要問一問法律允許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凡屬合法的,當斷則斷,善作善成;凡屬違法的,當止則止,不越雷池。唯有如此,才能以身作則、以上率下。
這幾年,紫陽堅持重實績、重基層、重公論的“三重”用人導向,有效解決了優秀干部不愿下基層的問題。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重要內容,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干部。”在選人用人方面,不斷加重法治“砝碼”,加強干部的普法教育,強化干部日常管理,扎緊制度的籠子,剛性執行好各種規章制度,加大對干部誡勉談話、追責問責的力度。同時按照嚴格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對那些特權思想嚴重、法治觀念淡薄的干部要果斷采取組織措施;真正將那些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干部選出來,放在重要崗位上,從而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以此來不斷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全民守法關鍵在于領導守法。不可否認,當前部分群眾法治意識淡薄、價值觀扭曲、思想道德滑坡,不能正確處理義與利、是與非的關系,信訪不信法,社會治理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如何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我認為,全民守法,最重要的是領導干部要帶頭守法,這是每個黨員干部“其身正、不令而行”的關鍵核心,是對“法定職責必須為”的重申和強調。如果連掌握權力的人都不崇尚法律、敬畏法律,全民守法就根本無從談起。古人云:“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因此,對領導干部來講,在守法上應當更加嚴格自律,時時處處以憲法法律、黨規黨紀為準繩。要把遵守憲法法律作為基本準則,正確處理權與法、情與法、利與法的關系。要恪守《黨章》和黨規黨紀,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黨內生活,自覺運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正風肅紀。經過近年來旗幟鮮明的反腐敗斗爭,“不敢腐”已經初見成效,而從“不敢”向“不能”、“不想”邁進,還要靠法治引領和制度創新,堅持反“四風”與反腐敗互促互進,建立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機制,使法治成為良好政治生態的基石。就我縣講,要不斷深化“六五”普法和法律“六進”活動,辦好《有理大家說》欄目,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利用居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等社會規范,始終堅持依法辦事,嚴格公正司法,用法治思維去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用法治方式引導群眾合理表達訴求,切實解決好信訪不信法、信鬧不信法、信錢不信法、信權不信法的問題,讓更多的人成為社會道德的模范遵守者、法治精神的忠實捍衛者。
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要時刻牢記習總書記的叮囑和期待,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任何時候都要守住底線,自覺做學法守法的表率,帶動全社會形成法律至上、依法辦事的善治良序。
(作者系中共陜西省紫陽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