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鋒
當代的教學工作是一門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的教育科學,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主要教育學科,決不能再襲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滿堂灌”或“滿堂問”的教學方法。依據筆者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我認為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舞臺,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
學生升入初中以后,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都要隨著課程的加深而改變。多數剛入學的初中生的學習處于一種消極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還沒有掌握適合獨立學習的學習策略和方法。作為一線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采取什么策略促進初中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呢?
一、語文自主學習的前提是激發初中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語文教師在實現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的需求與興趣,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不能靠別人也無法靠別人來替代,讓所學知識和內容成為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從而促使其能夠在學習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的經驗是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 激發和培養興趣從展示語文的美入手。 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是人類語言文字的瑰寶。上下五千年,縱橫千萬里,承載著炎黃子孫的悠久歷史和偉大精神,它的偉大神奇令世人驚嘆。教師要用自己生動的語言,昂揚的激情以及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去激發和感染學生。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的語文實踐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完全自主地進入語文學習,與文中的主角同悲同喜,同掙扎共命運,達到“我”與語文融為一體的狀態,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沖動。第二, 培養興趣要讓“情”貫穿語文課的始末。 語文和其它學科相比,似乎更強調情感。那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在創作過程中盡管也有表象運動和抽象思維,但決不能離開情感活動,而情感活動往往對作品成敗至關重要。情感是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動力。語文教學中的任何途徑都要作用于學生的情感。因此,通過調動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二、自主學習的基礎是鼓勵學生 自主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
當代教育理念和傳統教育思想的顯著區別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自主和諧地發展。 學習目標在課改中被細化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自定學習計劃和目標:
第一,指導學生在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薄弱處自定目標。 初中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薄弱之處通常還是比較明確的,他們可以在教師科學有效的指導下,尋找到自己知識和能力的生長點,從而制訂出符合自己成長需求的學習目標。比如,有的學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現代文閱讀中關于人物描寫這個知識點上有所欠缺,因而,當遇到人物描寫相當出色的文章時,比如魯迅的小說《故鄉》和《孔乙己》對人物的描寫都非常精彩,就可將這一點作為本課的學習目標;而對于那些對環境描寫的作用總是理解不清的同學,就可以將課文中關于環境描寫的理解和學習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樣,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篇課文的學習中將會有不同的收獲,從而大大提高語文學習效益。
第二,根據學期目標和單元目標來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 因為這些學習目標直接反應出教材編寫者對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要求,也是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多年來語文教學的目的和現狀制訂出的科學而規范的目標,而且很可能就是將來考試的考點,學生必須予以充分的理解和重視。
三、語文自主學習的有力保障是指導學生自我評價和自主反饋
自我評價一方面為行為提供自我導向系統,另一方面為行為提供動力。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我們:教學評價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提高語文能力。要將形成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縱向評價與橫向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結合起來,力求改變過去的以階段性評價為主、橫向評價為主、教師評價為主的現象,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與提高,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進步。
因此,在語文自主學習的進程中,教師要適時、適宜的對學生進行自我評和自主反饋的訓練和指導。學生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適時對自己進行評價和反饋:通過自我參照、自我反思進行自我評價;參照他人的評價進行自我評價;提供與同伴的比較進行自我評價等 。另外,語文教學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語文的教學評價和反饋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尤其是初中語文教師,無論是從教學手段,還是語文教學的知識點和能力點來說尚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可以教給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多元評價、分層評價和綜合評價等有效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四、語文自主學習的有效手段是幫助學生自我評價和自主反饋
自主學習離不開自我調控能力的發展,而自我調控是自我意識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事實上,正是由于初中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主體對自己心理和行為的調節才可能從最初的盲目沖動,逐漸走向被動應付,最后達到主動學習接收的階段。自我監控是學生為了保證學習的成功、提高學習的效果、達到學習的目標,在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學習活動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計劃、監察、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過程的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學習要想在真正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放任式的讓學生“自學”是不行的,教師必須在教學中,針對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和語文的學科特點采取科學而有效的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只有這樣,葉老先生那“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才能在初中語文教育中真正實現。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