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創
語文學習,對每個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為其一生的生活打造一個實用的工具,同時,也是情感體驗和培養的一個積累過程。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合作,實施活潑的、多樣的課堂活動,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活動中,借助文本、媒體、教具等一些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但是,我在幾十年語文教學中發現,農村學校最為突出的三個問題,急需我們在實踐中給予重視和解決。
一、學生課外閱讀資源少,名著導讀只能依賴課本,缺失全文通讀。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排的課本里,七至九年級推薦的有:施耐庵的《水滸》﹑吳承恩的《西游記》、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喬拉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話》、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老舍的《駱駝祥子》、魯迅的《朝花夕拾》、迪福的《魯賓遜漂流記》、高爾基的《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伊索的《伊索寓言》、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
這些作品,學生最熟悉《水滸》和《西游記》,除此以外都是學生陌生的作品。這兩部作品,他們所熟悉的途徑大多是看電視劇,而不是文字閱讀。
時常進行名著導讀教學的時候,學生唯一可以閱讀的材料,就是教材里提供的一點節選材料,家里根本沒有學生閱讀的名著。老師讓學生購買,家長往往能理解的很少。他們認為,學生學好課本里的知識,就行了,看那么多的書,沒用,所以就不給學生買書讀。
農村學校里藏書數量十分有限,不可能滿足學生全體閱讀。因此,閱讀面的狹窄和閱讀量的缺乏,是農村學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要從下面四個方面去考慮:
第一,盡可能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為學生買一本書,讀起來方便。現在,農村家庭的經濟狀況,明顯改善,一學期多花幾十塊錢,大多數家庭是拿得出的,問題關鍵是家長否愿意買的問題。倘若工作做好了,家長為孩子買本書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充分發揮學校圖書資源的作用。農村學校的圖書收藏,一般數量較少。將這些有限的資源,集中起來,數量少的學校,可以建一個閱覽室。圖書數量稍微多點的學校,可以建一個圖書室。安排專門的老師,管理學校圖書,方便學生借閱。組織學生,利用課余和課外時間,閱讀大量課外的書籍,豐富視野,彌補閱讀的不足。
第三,利用好課本上的名著閱讀資料。把這部分的知識學習進行強化,教師要認真備課。將一些知識的重點和要點,一一提示和突出,使學生在課堂里,吸收,消化,頭腦中產生深刻的印象,利于考場上的發揮。
第四,發動學生人人捐贈,建立教室圖書角。老師帶頭,學生參與,一人捐獻一兩本,一下子就會積累上百本書籍,在教室后面的墻角設置一個書架,圖書一角就建成了。學生一下課,就可以翻著看,很方便。
二、有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開展困難,活動流于形式。
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極為有利。有些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學生對現實的觀察,對往事的回憶,社會活動的參與,十分有益培養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有些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流連往返,加深了對情感的再次體驗,有利語文綜合素質養成,加強了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實踐活動的一些專題,涉及生活方方面面,讓學生深入社會,去體驗生活,親近大自然,步入附近的社區,開闊視野。但是,學生安全管理的現實,束縛了學校和老師的手腳,老師們不可能冒著安全隱患的風險,將學生帶出校門,只能將活動給學生做口頭布置,讓學生課外自己完成。這樣以來,活動就流于形式,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的等于沒有開展。
針對這一突出問題,我認為對學生活動的開展,進行必要的檢查和監督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學生分成若干個行動小組,按同村莊同院落的原則,將他們分組,明確各自的責任和職責,按小組活動,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和實施。各個小組的活動,應有記錄,有過程,有結果,有分析。
老師對他們形成的資料進行批閱,好的要表揚激勵,不足的地方和共性的問題,老師要一一指出,讓學生集體討論,尋求解決的方案。
三、學生和父母感情交流機會較少,對父愛和母愛情感體驗不足,導致他們對周圍事物態度漠然。
現階段,我國處于經濟和社會的轉型期,大量的農村勞力流向城市,農村出現了無數的留守學生。這些學生的生活和家庭的監護,自然地轉移給了上一輩,他們的爺爺奶奶照顧孩子的精力,十分有限,孩子們也覺得生活質量不高,長期以來使孩子情緒不穩定,動輒發脾氣,對周圍的生活和事物不關心。
這些學生積累的文學素材也是極少的,常常在寫作時覺得無事可寫。
他們在外奔波的父母總以為:用自己的辛勞來改變家庭的經濟狀況,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盡量滿足孩子的吃和穿,很少和孩子進行電話、書信、網絡的情感交流。孩子在精神上缺乏關心和呵護,而在物質上又是過度的充裕,使他們的身心不能健康成長,也是造成他們情感世界漠然的主要原因。
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應滲透情感的體驗和培養,引導他們多與家庭、親戚、朋友、交流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彌補他們在情感上的缺失和不足,也是教學中應重視的又一個重要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盡到了一個教師的責任,也為培養國家合格公民盡到了自己應盡責任。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大同鎮大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