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 楊志強
摘要:目的:比較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診斷乳腺病與乳腺癌的影像資料,并分析應用價值。方法:納入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7例與乳腺疾病患者52例,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比較兩組的影像學檢查結果及診斷準確率。結果:彩色多普勒超聲聲像圖顯示,兩組在回聲、腫塊形態、邊緣、鈣化情況與血流信號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且乳腺癌組的診斷準確性為82.98%,較對照組相對更高,組間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準確辨別乳腺病與乳腺癌,且對于乳腺癌的臨床診斷準確性較高,可推廣使用。
關鍵詞:彩色多普勒超聲;乳腺病;乳腺癌;鑒別診斷
乳腺疾病是指乳腺小葉內末梢導管出現間質纖維組織增生,或導管內腺泡數量顯著增多,所致的一種良性組織增生性病變。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疾病多伴發于囊性增生,并多發生于乳腺小葉增生的基礎上[1]。近年來有調研結果顯示乳腺疾病的發生率顯著提升,推斷這可能是由于育齡婦女的生活壓力較大,且哺乳觀念發生變化等原因所致。乳腺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時治療便會惡化形成乳腺癌,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如何對乳腺疾病與乳腺癌進行鑒別診斷,以確保治療工作的準確性,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本文通過對比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鑒別診斷乳腺病和乳腺癌中的臨床價值與特征。具體內容整理無誤后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來院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99例,按照診斷結果將其劃分為乳腺癌組47例與乳腺病組52例,乳腺癌組患者中絕經者28例,未絕經者19例,年齡37-65歲,平均年齡(48.42±5.10)歲,病變部位:浸潤性導管癌24例,導管內癌11例,分葉狀腫瘤9例,其他浸潤性癌5例。乳腺病組中,絕經者31例,未絕經者21例,患者年齡39-68歲,平均年齡(49.13±5.85)歲,病變類型:乳腺纖維瘤23例,導管內乳頭狀瘤8例,纖維腺病變16例,其他病變5例。所有患者均經穿刺活檢與手術病理檢查后確診,無誤診病例,并排除存在其他部位惡性腫瘤患者。對兩組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與處理均未見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觀察比較。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即首先指導患者處于仰臥體位,并上舉雙臂,使待檢區充分暴露,將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的探頭按照內上-外上-外下-內下象限-乳暈-兩側腋窩-下淋巴結的順序,進行病灶掃查。掃查過程中記錄病灶部位、形態、包膜、內部回聲以及鈣化情況等,并觀察腫塊內部是否存在腫大或血流情況等。
1.3 觀察指標
以腫塊形態不規則,邊緣鋸齒狀、內部回聲分布不均,存在微鈣化,病變組織內部有不規則分支血管結構,血流信號Adler不低于3級,阻力指數在0.73以上,即為惡性病變[2]。本組以惡性病變為乳腺癌判定標準。
將活檢切片或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為診斷金標準,如有必要時采取免疫組化診斷方法,確保診斷準確。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統計無誤后進行匯總并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7.0作為統計學分析軟件,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彩超檢查結果
乳腺癌組的聲像圖檢查結果顯示:乳腺組織患側可見低回聲、實質性腫塊,腫塊多為直徑為0.9-3.5cm橢圓形或圓形,且有回聲分割光帶,腫塊并未發現包膜回聲,或有輕微回聲,與周圍組織間不存在明顯界限,且無占位效應。腫塊內部均勻分布有低回聲,且回聲形態不規則,少數腫塊內有點狀鈣化,并不存在豐富血流信號,腫塊后方未見增強或明顯回聲減弱。
乳腺病組聲像圖特征為:乳腺組織存在非均勻、實質性低回聲腫塊,腫塊形態不規則,邊緣不清晰,多為毛刺狀。少見局部點狀鈣化,回聲減弱或增強;腫塊內部血流信號強,聲像圖顯示為高阻力頻譜。本組中有3例的彩超檢查結果顯示為局部鈣化,且鈣化部位呈點狀聚集,另有5例(9.61%)表現為回聲減弱,2例(3.85%)回聲增強。
2.2 兩組診斷符合率比較
比較兩組的診斷準確性,顯示乳腺癌的檢出率相對更高,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如下表1:
3 討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相較于一般B超技術而言,其優勢在于能夠對病變部位的血流信號進行診斷,是判定惡性腫瘤的常用方法之一。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病與乳腺癌患者分別予以診斷,可發現兩組的聲像圖特征明顯,對于臨床鑒別診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中發現,乳腺病組的診斷準確率為82.98%,較對照組相對更高,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與李春波等[3]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這主要是由于彩超可清楚辨別腫塊的相鄰組織或器官是否發生癌性浸潤,淋巴結是否發生轉移,不僅能排除乳腺良性疾病,對于乳腺癌的臨床分期以及預后判斷等均有較高的指導意義。
本組研究還發現,乳腺癌與乳腺病患者的彩超聲像圖存在明顯特征,利于臨床上進行鑒別診斷。結合已有的文獻研究結果,可將乳腺病與乳腺癌的鑒別診斷要點總結如下:(1)乳腺癌大多存在細胞浸潤性增長,這也使得腫塊邊緣表現為不規則毛刺狀,包膜不存在回聲;而乳腺病腫塊普遍顯示為均勻低回聲,形態規則,包膜回聲不清晰。需注意的是直徑低于1.0cm的乳腺良性腫塊在接受彩超檢查時可能由于包膜無回聲而誤診為乳腺癌[4]。(2)相較于乳腺病,乳腺癌患者的腫塊內部血流信號更為豐富,本研究發現乳腺癌組的腫塊內部均表現為高阻力頻譜血流信號,考率到左乳靜脈較右側更粗,可推斷若左右乳腺靜脈內徑比超過1:1.4[5],則可初步懷疑其發生乳腺癌的可能性較高,一旦檢出需引起重視并進一步確診。
參考文獻:
[1]高海鳳,張宏偉,馬祥君等.乳腺彩超和臨床檢查的一致性及預后的研究[J].醫學研究雜志,2011,40(7):105-107.
[2]郭春燕.乳腺彩超對婦女乳腺病檢查患病率結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2):958-959.
[3]李春波,范勝歧,王芳等.乳腺紅外線掃描752例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8):54.
[4]王虹,劉佩芳,邵真真等.二維彩超聯合SWE在乳腺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015,38(2):107-110,后插7.
[5]傅光平.彩色多普勒超聲乳腺癌3500例篩查結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3):1955-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