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
摘要: 目的:研究兒科護理過程中產生糾紛的原因以及相應的預防措施。方法:我院選擇2013年4月~2015年4月間診治的40例出現兒科護理糾紛的案例,將所選的患兒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的20例患兒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的20例患兒在分析護理糾紛原因后根據預防措施實施護理措施,對其產生護理糾紛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為93.4%,對照組為75.5%,兩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通過分析發現,導致兒科護理糾紛出現的原因主要有:規章制度執行力度不大,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以及服務態度差等幾點,通過監理完善的防范機制,護理糾紛的發生率明顯下降。結論:兒科護理過程中對產生糾紛的原因進行密切分析,同時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護理糾紛的出現,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兒科護理;糾紛原因;預防措施
隨著我國醫療制度逐漸的進行改革,人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逐漸的提升,更多的人認識到醫院診治過程中需要對自身的利益進行維護,讓整個醫療行業表現出高風險意識,然而兒科護理的風險特別明顯。出現護理糾紛,不但會對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產生影響,還會產生程度不等的社會影響,而且還會對護理人員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嚴重的影響[1]。因而,兒科護理人員需要具備加強的風險意識,提升對風險出現的預見能力,避免出現護理糾紛。我院選擇2013年4月~2015年4月間診治的40例出現兒科護理糾紛的案例,對其產生護理糾紛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我院選擇2013年4月~2015年4月間診治的40例出現兒科護理糾紛的案例,其中26例為男性,14例為女性;年齡在1.5個月~8歲之間,平均為(5.9±0.3)歲;將所選的患兒均分為兩組,比較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未見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比較(P>0.05)。所產生糾紛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
1.2引起兒科護理產生糾紛的原因
1.2.1規章制度執行力度不夠 在實施護理管理中,各項護理操作規程和護理制度都比較詳細,但是在具體工作中,一些護理人員沒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制定,沒有按照操作規范實施,使得護理質量不佳,甚至引起醫療事故出現。
1.2.2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 兒科的護理人員工作強度較大,一些護理人員無法適應任務繁重、節奏較快的護理工作,尤其是護理給藥方法,無法一次性的建立靜脈通道,增加了患兒家長的不滿情緒,再加上任務量大沒有給與耐心的解釋,無法緩解緊張的氣氛,激發了患兒家長出現偏激的行為[2]。
1.2.3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 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面對工作采取應付的態度,當出現問題時沒有認真分析,而且機械性的進行護理操作,患者出現的變化沒有及早發現,一些護理人員非常粗心,在為患兒輸液時,已經做到壓脈帶一步,突然有其它事件或者電話響起,就放下患兒去解決其它問題,引起患兒上肢血運不暢,甚至出現壞死現象,不能向患兒及其家屬解釋出現問題的原因,對于家長提出的問題不予理睬,甚至存在不文明情況,在工作時沒有及時到病房巡視,患者對其呼叫裝作沒聽見,溝通不良,引起護患糾紛。
2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為93.4%,對照組為75.5%,兩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通過分析發現,導致兒科護理糾紛出現的原因主要有:規章制度執行力度不大,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以及服務態度差等幾點,通過監理完善的防范機制,護理糾紛的發生率明顯下降。
3預防措施
3.1健全和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規章制度 確保每項工作執行能夠真正的落到實處,在實施護理操作時,護理人員必須嚴格按照三查七對原則進行,以免發錯藥,打錯針。嚴格執行和規范護理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過程中要交代好急救器材和物品、患兒緊急情況以及缺失物品的補充等等相關事項。
3.2加強專業技術技能培訓 在預防護理風險過程中,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較差,不具備完善的判斷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護理人員來說是致命的缺陷,在護理操作中也是重要的不足之處[3]。想要確保患兒的安全性,就需要具備能夠預見性的高水平護理操作,這樣才能夠將存在的風險降到最低。兒科護理人員年齡較小,人員較多,學歷水平差異較大,需要根據科室的具體情況分開培訓,提升所有人員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以此來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為了提升臨床各種精密儀器的應用,應培訓護理人員有關儀器的應用方法、注意事項、操作規范等等。尤其是護理人員必須熟練完成頭皮針、靜脈穿刺以及胃管插管等操作,同時熟練掌握各種操作儀器的應用及注意事項。
3.3加強溝通技巧 在兒科護理操作中常常能夠遇到護理人員態度不佳,與患兒家屬的期望差異較大的情況,主要是因護理人員閱歷少、年齡小,社會經驗優先,臨床經驗以及操作技能都受到一定限制;這就使得護患之間溝通缺少技巧,無法保證護患之間良好的他溝通,導致患兒家長心中存在不滿[4]。
3.4加強藥品管理 與成人用藥相比,兒童用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兒童的身體正處于發育階段,用藥的劑量非常嚴格,對藥物的敏感性較高。因而需要提升兒童用藥的管理水平,在用藥前認真詢問患兒有無藥物過敏史及特殊藥物應用史。另外,還需要及時查驗各種急救藥物的數量及日期,保證兒科急救工作的順利進行。
本文研究得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為93.4%,對照組為75.5%,兩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兒科護理過程中對產生糾紛的原因進行密切分析,同時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護理糾紛的出現,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竇艷鳳,薛艷.淺談護理風險因素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24(24):145-146
[2]賈愛平.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防范措施[J].中國傷殘醫學.2011,20(02):875-876
[3]郭雙榮.探討安全護理的必要性與防范措施[J].基層醫學論壇.2011,28(14):66-67
[4]陳曉容.護理一般差錯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14(04):69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