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杭 劉炳銳 王堯
【摘 要】嫦娥三號的成功發射與著陸著實讓國人喜悅,它的成功也凝結了許多科學家的辛勞汗水。本文介紹如何用數學建模的方法確定嫦娥三號在月面15公里上空的近月點位置:構建力學模型,建立嫦娥三號的質量、比沖、時間的微分關系,依據燃油最省的原則,通過試算得到飛行器主減速階段初末俯仰角和推力的最佳值,按時間線性插值俯仰角,運用MATLAB對主減速過程進行擬合,得到主減速階段的水平位移,而后根據月球表面相對位移與經緯度的變化關系,以及預定著陸點坐標19.51W,44.12N反推近月點位置。
【關鍵詞】軟著陸;節省燃油;坐標反推;MTALAB
1.問題重述
嫦娥三號于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成功發射,12月6日抵達月球軌道。嫦娥三號在著陸準備軌道上的運行質量為2.4t,其安裝在下部的主減速發動機能夠產生1500N到7500N的可調節推力,其比沖為2940m/s,可以滿足調整速度的控制要求。在四周安裝有姿態調整發動機,在給定主減速發動機的推力方向后,能夠自動通過多個發動機的脈沖組合實現各種姿態的調整控制。嫦娥三號的預定著陸點為19.51W,44.12N,海拔為-2641m。其著陸軌道設計的基本要求:著陸準備軌道為近月點15km,遠月點100km的橢圓形軌道;著陸軌道為從近月點至著陸點,盡量減少軟著陸過程的燃料消耗。試確定:著陸準備軌道近月點和遠月點的位置,以及嫦娥三號相應速度的大小與方向。
2.問題分析
這個問題屬于航天著陸軌道設計。
(1)軌道面確定:飛行器可以視為一個小型天體,它在橢圓繞月軌道上需要服從開普勒第一定律、為節省燃油軌道面過預定著陸點、選定典型極地軌道,三個條件決定著陸準備軌道和月球19.51W經線圈位于同一平面。
(2)著陸階段水平位移確定:軟著陸6大階段中主減速階段(月面上空15km至3km)的水平位移占據總水平位移中的絕大部分,其余5大階段多產生豎向位移或歷時較短,所以僅需要考慮主減速階段的水平位移;在設定飛行器初末俯仰角后,不斷增大俯角,并以滿推力7500N制動。
(3)主減速階段推力控制策略:因比沖衡定,飛行器推力越大從而消耗燃油越快;為使得嫦娥三號減少制動耗能,應在高空盡可能多地使用燃油抵消機械能;進而在主減速階段可以采用噴射器滿推力7500N工作的控制策略。
(4)坐標反推:在計算主減速階段水平位移后,依據主減速階段平均高度(距離月心)折算維度變化,參考預定著陸點坐標得到近月點坐標。
3.模型假設
(1)在嫦娥三號動力下降過程中,忽略地球及其他引力對嫦娥三號的影響,只考慮月球對于飛行器的影響作用。
(2)因月球自轉速度相對緩慢,可忽略自轉影響與科里奧利力影響。
(3)考慮燃料的消耗對于嫦娥三號的質量的影響。
(4)因為月球的扁率僅為1/963.725=0.00308,所以可以將月球簡化為球體。
(5)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幾乎無空氣阻力,嫦娥三號機械能守恒。
(6)在0.1s內,嫦娥三號的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質量保持不變。
4.模型建立
4.1建立動坐標系
坐標系X軸以嫦娥三號進入主減速階段為起始點,距離月球表面15km的圓軌道的切向方向為坐標軸原點,以起始點沿月球徑向遠離球心的方向Y軸的正方向。即坐標原點與嫦娥三號在同一月球半徑上。
4.2力學模型與運動模型
嫦娥三號在運動過程中受到月球的引力與重力成正比,月球的引力指向月球圓心,分析嫦娥三號的運動狀態,在橢圓的任一點處,嫦娥三號受到的月球引力均為F;第t時刻,飛行器的水平速度的大小為Vxt,豎直方向的速度大小為Vyt:
一方面,嫦娥三號在極地橢圓軌道的平面內做曲線運動,滿足法向力的平衡:引力、慣性力、重力合力為零, 另一方面,嫦娥三號在曲線運動時切向滿足牛頓第二定律。
質量變化由燃油損耗引起,由于比沖恒定等于2940m/s,所以單位時間消耗的燃料數量恒定,為2.55kg/s。
嫦娥三號主減速階段的邊界條件已知:高度由15公里降至3公里,初速度為1.695km/s,方向為水平(即橢圓軌道近月點處切向)。
4.3水平位移的計算
為了保證主減速階段的要求,需要滿足以下邊界條件:主減速階段初末速度分別為1.7km/s與57m/s,初末高度分別為15km與3km;主減速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減速,故飛行器噴射器應在降落過程中基本與速度方向相反;為避免因控制誤差而導致飛行器逃逸,取初始俯角5°,末俯角30°(后階段控制策略最優化要求),滿推力7500N工作,取時間的步長為0.1s ,建立角度均勻變化模型,使用MATLAB程序對每一個時間節點的角度值進行擬合,經解得:嫦娥三號經過的水平距離為389km,此時的水平速度45.32m/s,豎直方向速度34.21m/s。
4.4近月點位置的確定
所以近月點可以是距離著陸點上空15km,水平距離為389km的圓上的任一點。月面上空8km(主減速階段平均高度)高度19.51°W經線圈的半徑為1743.8km,所以緯度上每變化一度,變化的距離約為每度30.43公里,由水平位移為389km可得,角度變化為12.75°
所以降落圈的最南端為C(19.41°W,31.37°N),最北端為D(19.41°W,56.87°N)。
選擇由南向北的典型極地繞月軌道,近月點位置即可確定:(19.41°W,31.37°N),月面上空15km處,即可進入主減速階段。
4.5遠月點位置及近遠月點速度
遠月點由月面坐標的中心對稱可得,為(340.59°E,31.37°N);由于月球球心處于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上,近、遠月點的速度可由角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兩大定律聯合解得:近月點速度為1.695km/s,遠月點速度為1.617km/s。
在求得近、遠月點位置與速度后,若要模擬實際著落點,應以此計算結果為初始條件,分主減速、快速調整、粗避障、細避障等6階段進行計算。
5.誤差分析
5.1月球自轉影響
月球自轉的角速度為:1.525(單位為度/秒,自轉周期取27天7時43分)。
在大約750s的軟著陸過程中,月球自轉經過的角度為0.11°;由月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故近月點應向東修正0.11°。
5.2科氏力影響
科氏力作用下飛行器偏向223m,折算為經度偏差即0.01°,方向與自轉相反。
所以近月點坐標修正為:(19.31°W,31.37°N)。
6.模型推廣
此模型考慮在著陸過程中,飛行器在變質量的情況下制動的控制策略,可應用于一般的飛行器著陸控制問題;近月點計算模型可適用于一般的著陸準備軌道選取。 [科]
【參考文獻】
[1]張洪華,關軼峰,黃翔宇.嫦娥三號著陸器動力下降的制導導航與控制.
[2]果殼網,http://www.guokr.com/link/120088/?basket_id=14654,月球經緯度是怎么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