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申逸群
摘 要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會議討論了依法治國議題,并形成公報。公報中的一大特色便是在強調依法治國在黨領導下強力推進的同時,要從嚴治黨。黨要堅持依法執政,黨員干部帶頭守法,并對依法治黨做出了制度性的安排和部署,這是本會的亮點和特色,這些舉措比較對依法治黨的推進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關鍵詞 依法治黨 法治 監督
依法治黨是從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議題中學習和揣摩中提出的。當今面對黨員干部腐敗頻發的現實,國家提出必須從嚴治黨,依法執政。把黨的活動也要納入法律的框架內,黨員干部要帶頭遵守法律,而對于黨員干部的腐敗問題的解決也開啟了由運動反腐到法治反腐的新階段。依法治黨是一項系統工程,對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思考和論證不斷加以探索和分析。
一、在理論上,要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法治中國各個方面進行科學的理論分析和論證
科學立法就要全面科學的對立法項目進行系統的理論論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在立法層面的有利做法,保證立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嚴格執法在理論上就是要探索從制度設計上保證嚴格執法的監督機制和懲戒機制,反復論證,確保制度設計的全面科學。公正司法就是要讓法院、檢察院真正獨立行使自己的權利。地方司法機關的經費來源統一由省一級撥發,地方行政機關通過財權的掌握對司法機關干預。對于司法機關的人事安排也要由司法系統垂直管理,避免同級的行政機關把控進而干涉司法。全民守法就是要探索言簡意賅的法律常識知識讀本,倡導公民嚴格守法,并對執法機關進行監督。
二、在理念上,要重視培育法治文化,培養黨員的法治思維,增強黨員的法治意識。
依法治黨若僅靠制度、法律和黨法黨規的硬性規定和約束力來推進是難以取得實效的,也是不可行的,還需要將法治思維、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內化為每個黨員的信仰和心中的“道德律”,外化為每個黨員的工作生活習慣。李克強總理說過,“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現在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來改革。要通過教育和宣傳活動,努力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讓法治文化和意識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促使形成“以違法違紀為恥,以守法守紀為榮”的良好風尚和自我教育的氛圍。依法治黨是一項需要長期攻堅的工程,需要發揚釘釘子精神和久久為功的意識指導,需要讓法治精神和文化通過春風化雨式和“毛毛雨”浸透式的方式滋潤黨員的心田,影響黨員的觀念并指導黨員的行動,而不是“疾風暴雨”式的急沖快閃,只有通過培育黨員的法治思維,提高黨員的法治意識和文化水平,發揮法治文化和精神的隱性教育和引導作用,讓“法治之花”在黨員心中和黨組織中生根發芽,才能有效地、長久地推進依法治黨的持久長遠的發展。
三、在踐行上,要善于制定良法和良規,保證實施力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同樣,依法治黨的有效推進也在于實施。一是要建立健全依法反對黨權腐敗的相關的監督體制和加大對貪腐行為的懲戒力度。黨權腐敗是依法治黨的重要內容,只有遏制住黨員干部的權利尋租和貪腐的觀念等歪風邪氣,才能營造黨內法治的良好氛圍。習近平主席也說,改革是通過倒逼來進行的。首先,我們要求建立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利運行體系,用完善的監督制度對黨員干部的權利要進行有效的監督,要防止“牛欄關貓”現象的出現,使黨員的權力運行守黨規和法紀、受監督。其次,加大對貪腐行為的懲戒和打擊力度。要堅持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去抓黨權腐敗分子,去管黨權腐敗現象。“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如果有良法而不執行,或者執行不力,那么依法治黨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和口號,成為一朵只開花不結果的“無花果”。二是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推動依法治黨的水平。在市場經濟的社會背景下,社會環境日益復雜,社會關系更加多樣化,這些新情況對黨委的法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然而,各級黨委由于其成員的學科背景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需要專業的法律人士的協助和指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建立黨委決策的法律顧問制度,可以實現對黨委決策的合法性進行充分評估,從而避免或降低黨委決策的法律風險。” 這將會推動各級黨委決策合法化、科學化、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和法治能力的提升。在黨內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一要該法律顧問遴選的要求和具體程序該如何確定,二要法律顧問的意見在黨內話語中的地位如何確定,明確法律顧問的具體權限和職責。三要將在黨內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形成一種長效的機制。
參考文獻:
[1]李克強.2013兩會后李克強答記者問.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116866255/1.html.
[2]習近平.2013年9月黨外人士座談會.http://baike.baidu.com/view/11498337.htm?fr=aladdin.
[3]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115/11093995_0.shtml.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