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要】本文主要詳細的闡述了市政給排水施工的技術要點,主要從給排水安裝工程施工前的準備工作,給水和排水管道安裝技術進行分析。本文在此做出探討,希望可對同行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市政給排水; 管道工程; 施工準備; 安裝技術
市政工程的建設不僅對于人民的日常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它對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保證工程的質量,就要保證工程施工技術沒有問題,市政工程的給排水設施建設必須要得到重視。
一、給排水安裝工程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設計圖紙
當企業施工單位接到建筑施工任務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勘測需要施工區域,了解其施工要求來進行設計圖紙。在設計圖紙時,事前必須要做好實地的調差研究,弄清其地層與地下水的實際情況,主要根據其排水的需要,對其選擇更加適合的排水系統,包括其位置、深淺、構造合理與否以及尺寸大小。為了保證施工的質量以及建筑的質量,施工單位的工作人員必須要把握其數據的精準性,以免在施工過程中存在不必要的麻煩與損失。
2、熟悉圖紙
無論是在怎樣的工程之下施工,施工人員都必須了解圖紙,熟悉圖紙,這對于一個工程是否能夠保質保量并且按期完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施工人員只有對圖紙相當了解與熟悉,才能夠結合圖紙掌握其工程的所有情況,進而使施工工程能夠有序的進行并避免一些突發事件的發生。
3、對管材的質量進行檢驗
在施工準備階段,施工人員必須對管材的質量進行詳細的檢驗。如果管材的質量差,那么它的抗滲、抗壓能力就差,容易產生漏水甚至擠壓變形,導致嚴重的后果。要想杜絕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必須要求施工所用管材都要有質量部門提供的合格證和力學試驗報告等資料,管材表面平整,無松散露骨和蜂窩麻面形象,并在安裝前再次逐節檢查,對己發現或有質量疑問的管材應立即停止使用或經濟有效處理后方可使用。
二、給水和排水管道安裝技術
1、溝槽開挖與支護
溝槽挖掘通常采用挖掘機開挖與人工修整相結合的分層分段挖土方式,地下有管線位置處和管徑較小的給水支管溝槽開挖采用人工開挖。使用機械挖土時,應預留20—30cm進行人工開挖修整。以避免擾動下面土層。若發生超挖,必須用石屑回填夯實至設計標高。各施工區段根據埋深不同分別確定溝槽邊坡,原則上按1:0.5放坡施工。留用的土堆放時必須離開溝邊1.5m 以外,且堆土高度不得高于1.6m,避免阻礙施工及影響邊坡穩定。基槽槽底兩側同時做好排水邊溝,并且設置集水井,使用水泵抽水。排水溝和集水井都應該設在基礎外輪廓線以外,隨基槽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基槽的干燥。若基底經水滲泡, 必須將表面浮土清除, 回填石屑夯實至設計標高。當開挖的管溝邊有電線桿時,應采取相應措施加固支撐。加強溝槽的支撐加強管理,隨開槽及時支撐,雨期施工不讓空槽過夜,溝槽支撐發現有彎曲、松動等跡象時,要及時加固或導換撐木、鋼板,應根據回填進度延伸拆除。
2、管道安裝
(1)管道基礎
溝槽開挖后 當槽底遇有不良地質時,應與設計單位協調進行換填夯實處理。地基處理后,測量管道中心軸線及高程,并放出基礎邊線。陽槽槽底驗收合格后,在溝底設置標高控制小木樁,樁頂標高為管道基礎穩定結合料面的標高,進行管道砂墊層基礎施工,并務實,用環刀法測試,密實度要求達到90%方為合格。管道接口部位應預留接口工作坑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隨即用相同材料填筑密實。管基墊層的平整度、高程、厚度、寬度、壓實度須合設計要求,驗收合格后方可下管。管基上彈放管道中線,沿管中線方向每5-10m 一段復測基面標高,檢查合格后才能進行安管。
(2) 管道安裝
管道安裝可以采用人工與吊裝的方式結合進行,下管前,要清理坑內雜物,清除承口內表面和插口外表面的油污、雜物。對管得外觀檢查,發現管節存在裂縫、破損等缺陷,及時修補并經監理方認定合格后方可下入槽內。準備好潤滑劑,用刷子、布頭沿插口涂刷一遍,然后將橡膠圈平滑套入橡膠密封圈放置位置。在承口導入面及橡膠圈滑入面應充分潤滑,及時安裝,避免因過早涂抹潤滑劑而使潤滑劑干燥,導致橡膠圈因導入面干澀產生扭曲。氣溫過高會加快混凝土管對潤滑劑的吸收速度,此時可多刷幾遍潤滑劑,以保證合攏前管口及橡膠圈的潤滑。如果有條件,可使用工業用凡士林在管材承口導入面和橡膠圈的滑入面均勻涂抹一層,然后使用潤滑劑充分潤滑,會使安裝更加輕巧、快捷。管道安裝的順序如下:從下游排向上游,插口向下游,承口向上游。因井段距離所限需要排列安放半節管道時,半節管道安放在窨井進出水兩側,帶承口的半節管排在窨井的出水方向。下放第一節管時,須在第一節管的兩端用支撐控制并固定,將管頭放在已彈好線的檢查井墻內壁處,按照井中測樁找好中心線及兩端高程。施工中,為了安裝方便應確定中心點為管枕,從中心點拉一根與管材外壁相等尺寸的距離的定位桿。安裝過程中按照設計的接口方式接口, 并且隨時復核高程和中心線位置,當出現誤差時,用小鏟除去砂層或塞入砂料密實 檢查承插口之間的間隙為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就位后,可用2組4個楔形混凝土塊以90。支承角,置于管道兩側底角處楔緊,其縱向位置每組距離管端1/5處,以防止滾動,然后才可放松鋼絲繩。管道質量檢查要求。
(3) 檢查井砌筑
砌磚前必須對砌筑所用材料進行檢驗和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砌磚前應清掃干凈與混凝土基礎銜接的砌筑面,并檢查基底的尺寸,高程及底板混凝土強度是否符合要求。砌圓井時應隨時掌握直徑尺寸,井室(筒)內的踏步在安裝前刷防銹漆,砌筑時應注意踏步相互間尺寸,并用砂漿埋固。砌井時,砂漿應滿鋪滿擠,灰縫不得有豎向通縫,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以1cm為標準。砌墻如有抹面,應隨砌隨手將擠出砂漿刮平,如為清水墻,應隨砌隨刮縫。
三、竣工驗收階段的技術要點
1、閉水試驗
(1)閉水試驗前的檢查工作檢查管道及井外觀質量合格:管道未回填且溝槽內無積水:除預留進出水管外,全部預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滲水:管道兩端堵板承載力經核算并大于水壓力的合力
(2)閉水試驗的方法
排水管道作閉水試驗。宜從上游往下游分段進行,上游段試驗完畢,可往下游段倒水,以節約水。試驗管段應按井距分隔,帶井試驗,每3個井段南施工工程師任指定一段進行 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計 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以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加2m計。當計算出的試驗水頭小于10m,但已超過上游檢查井井口時 試驗水頭以上游檢查井井口高度為準。
2、回填溝槽與恢復路面
溝槽的回填,應從管道兩側平衡進行,溝內不得有積水,不得使用腐土、垃圾土和淤泥等,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磚、石塊、混凝土碎塊及大于l0mm的硬土塊。回填之后要迅速、仔細地復原所有施工地面,測錄其密實度 以保證壓實率達到95%以上原道路結構情況使之恢復施工前的狀態。為此要求在恢復路面時必須認真地對照設計要求,進行道路恢復。
總之,作為城市道路的一項十分隱蔽的施工工程,市政給排水管道在施工中一定要按照嚴格的工序進行施工作業,以此來保證市政給排水管道可以為城市提供安全的生態保障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保障。
參考文獻:
[1]劉延俊.淺談如何做好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質量的管理與控制[J].大觀周刊,2012(10)
[2]李煜新.市政給水排水管道不開槽設計及施工技術[J].科技創業家,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