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倩 謝颯英 劉學義等
摘要 介紹了高產優質多抗大豆新品種運豆101的選育經過、產量表現及特征特性,并總結了運豆101的高產栽培技術,為促進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 大豆;品種;高產;選育
中圖分類號 S5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05-050-02
Breeding of Soybean New Variety Yundou 101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ZHU Qian, XIE Saying, LIU Xueyi* et al
(Cotton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uncheng, Shanxi 044000)
Abstract The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multi resistant breeding of new soybean variety Yundou 101, yield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were introduced,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Yundou 101 was summariz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application of the variety.
Key words Soybean; Varieties; Yield; Breeding
基金項目 科技部作物種業科技工程項目(2011BAD35B063)。
作者簡介 朱倩(1981-),女,山西汾陽人,助理研究員,從事大豆栽培與遺傳育種研究。*通訊作者,研究員,從事大豆遺傳育種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229
運豆101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通過人工有性雜交系統選育而成。2014年經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六屆二次品種審定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晉審豆2014004。該品種高產、穩產,抗旱、抗病,熟期適中,適宜在山西省中部地區春播、山西省南部及黃淮海中部地區夏播。為此,筆者介紹了該品種的選育過程、產量表現及特征特性,并總結了該品種的高產栽培技術,旨在為促進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借鑒。
1 選育經過
1.1 選育的技術路線和育種目標
山西省大豆種植面積23萬hm2,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仍然是產量低、品質差,且熟期偏晚,為此,選育大豆新品種必須以高產優質早熟為目標,并注重多抗,即抗旱、抗病、抗倒伏[1]。
具體育種目標:產量指標,在中水肥條件下單產達到200 kg;品質要求,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雙項之和達到60%以上;生育期要求從出苗到成熟130~135 d。抗旱性達到中度,且抗倒性、抗病性強。
1.2 親本材料的選擇
選擇遺傳基礎豐富、優缺點互補而且具有符合育種目標性狀的材料配制組合。運豆101選用山西省及國家黃淮海中部地區大豆區試多年延用的對照品種晉豆19號為母本,該品種豐產性好,品質優良,早熟落黃性好,抗旱性強;父本為近年來山西省及黃淮地區大面積推廣的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晉豆29號,該品種高產優質,抗病,特別是植株緊湊,莖稈粗壯,抗倒性好,二者以高產×高產、優質×優質配制雜交組合,為成功育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1.3 后代選擇
2006年配制雜交組合,組合代號“2006101”,2007年種植F1代,同年海南種植F2代,2008年種植F3代,同年海南種植F4代,通過田間觀察和室內考種,該組合在各世代都表現出較強的優勢,隨于F4代選擇優良單株17份,2009年種植株行圃表現突出,遂參加品系鑒定和品系比較試驗。
1.4 產量表現
2010年參加品系鑒定試驗,小區折合單產4 387.50 kg/hm2,比對照晉豆19號增產22.4%,2011年參加品比試驗,小區面積13.34 m2,3次重復,小區折合單產3 217.50 kg/hm2,平均比對照晉豆19號增產16.3%,居試驗第1位,隨自定名“運豆101”。
2012~2013年參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組區域試驗。2012年8個承試點,平均產量3 229.50 kg/hm2,比對照增產8.2%,增產點6點次。2013年10個承試點,平均產量3 267.00 kg/hm2,比對照增產13.0%,增產點10點次。2012~2013 2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3 249.00 kg/hm2,比對照增產10.6%,2年參試點次18個,增產點16個,增產點占參試點總數的88.9%。
2013年參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組生產試驗,9個承試點平均單產3 787.50 kg/hm2,平均比對照增產10.5%,增產點9個,占參試點的100%。
2 主要農藝性狀
運豆101在山西省中部地區春播132 d左右,南部地區夏播,生育期102 d左右,屬中晚熟類型。株高93 cm左右,分枝一般年份3~5個,雨水充足年份可達4~5個,主莖節數20~22節,株型緊湊,莖稈堅韌粗壯,抗倒性強;單株結莢55個左右,單莢粒數2.5粒,卵圓葉,葉色嫩綠且上部葉片較小,呈披針形,植株透光性較好;白花、棕毛,亞有限結莢習性;黃色種皮,楕圓粒,種臍褐色,百粒重25 g左右。
3 主要特性
3.1 豐產性好 在歷年育種試驗和區域試驗中,運豆101平均產量表現3 000 kg/hm2以上,最高產量可達4 380 kg/hm2,平均比對照增產8.2%~20.0%,最高可達22.4%。2014年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南化農場繁種0.15 hm2,實收大豆612.7 kg,平均產量達到4 596.00 kg/hm2。
3.2 熟期適中 運豆101 在晉中地區春播132 d,運城地區夏播102 d,克服了近年來山西省育成大豆品種生育期大多偏晚的缺點,解決了收豆種麥時間緊迫的問題。
3.3 具有多抗性 運豆101是在山西省半干旱類型地區以抗旱為育種目標之一且試驗田一般不澆水的情況下選育而成,經多年觀察鑒定,該品系抗旱性較強,屬Ⅱ級抗旱類型。在育種進程中,經田間鑒定,也未發現花葉病毒病及其他病害發生,抗病性較強。該品系株高適中,株型收斂,莖稈堅韌粗壯,抗倒性強且抗裂莢性好。
3.4 品質優 經山西省種子管理站統一檢測,運豆101粗蛋白(干基)含量為42.89%;脂肪(干基)含量為19.70%,2項指標合計62.59%。
4 高產栽培技術
4.1 精細整地,施肥覆膜
精細整地、增施腐熟有機肥是大豆高產、穩產的重要條件。播前可隨耕施用有機肥7 500~15 000 kg/hm2、NPK三元復合肥150 kg/hm2或過磷酸鈣750 kg/hm2。精細整地后覆蓋滲水地膜,可保墑防旱,提早成熟2~3 d,提高大豆產量20%~50%[2-3]。
4.2 提高播種質量
搶墑播種,開溝深淺一致,覆土均勻,提高播種質量,是播種保全苗的關鍵。
播種時間:一般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6月15日至7月初。
播種方法:采用犁播、機播、人工點播均可。
播種深度:播種深度一般以3~5 cm為宜。
播種密度:堅持高肥水地塊稀植、瘠薄地塊適當密植的原則,春播留苗9.75萬~12.00萬株/hm2,夏播留苗18.00萬~22.50萬株/hm2。
4.3 田間管理
小苗2葉1心(即第1片復葉尚未展開)時,進行人工間苗,去除弱苗、病苗。留大苗、壯苗。均勻等距定苗,兩行之間“丁”字形留苗。及時中耕鋤草。播種前未及時施底肥的大豆田,可在苗間和第1次鋤草時施磷酸二銨300 kg/hm2,肥力高的田塊的追肥可適當推遲到分枝期,根據田間長勢長相預計盛花期不能封行的,開花后期可追尿素或NPK三元復合肥,鼓粒期缺肥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遇高溫干旱時及時防治蚜蟲、紅蜘蛛等危害,結莢期及時防治食心蟲[4-5]。
4.4 成熟后及時收獲
當豆葉大部分正常脫落、豆莢呈現品種固有的顏色、手搖植株有輕微的響聲時,就要搶晴及時收獲。
參考文獻
[1] 任冬蓮,任天佑,劉學義,等.適于大豆育種應用的大豆抗旱性鑒定技術研究[J].華北農學報,1997(1):61-63.
[2] 任冬蓮.地膜覆蓋大豆增產效應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06(1):35-37.
[3] 任冬蓮,朱倩,馬俊奎,等.大豆新品種汾豆56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9):197-198.
[4] 王躍強,王曙明,汪洋,等.大豆新品種吉育401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大豆科技,2010(5):66-67.
[5] 馬俊奎,任海紅,任小俊,等.高度抗旱大豆新品種汾豆62選育[J].大豆科技,2012(4):61-62.
責任編輯 喬利利 責任校對 況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