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滿霞 高冰可 盧列健等

摘要 [目的]從九江點國家(長江中游)油菜區域試驗數據著手,篩選適合九江地區優質高產油菜新品種。[方法]以2012、2013年連續2年參試的19個品種為材料,著重從農藝性狀與產量兩方面分析。[結果]農藝性狀分析結果表明,分枝部位和每角粒數的T值分別為0.258和0.092,除這2個性狀在不同年份間未達到顯著差異外,其余所有性狀均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說明大部分經濟性狀隨年度變化明顯;產量分析結果表明,同油雜2號連續2年均達到極顯著增產效果,H29J24品種2012年增產極顯著、2013年增產顯著,其余品種均表現不穩定增產。[結論]連續2年試驗數據結果表明,新品種同油雜2號是最適合江西九江地區生產推廣的高產品種。
關鍵詞 長江中游;顯著差異;區域試驗;油菜新品種
中圖分類號 S63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05-060-02
Analysis on the Annual Differences of New Carieties of Rapeseed—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Rapeseed Test
JIANG Manxia,GAO Bingke,LU Liejian et al (Jiuji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ujiang,Jiangxi 332101)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creen the new varieties of high yield and quality rapeseed suitable for Jiujiang area from Jiujiang point countries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ata of rapeseed regional test in hand.[Method]Two consecutive years tested the 19 cultivars in 2012 and 2013 as materials,mainly from two aspects of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analysis.[Result]The agronomic trait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 value of the branch position and number of seeds per silique were 0.258 and 0.092,in addition to these two trait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year,all the other character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indicating that most economic traits changed significantly with annual variation.The yiel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ame oil mixed No.2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hadvery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creasing yield,the yield of H29J24 varieties was very significantly in 2012 and significantly in 2013.Other varieties showed instability increase.[Conclusion]Two consecutive years of test data showed that the new varieties of the same oil mixed No.2 was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promotion of high yielding varieties in Jiujiang area.
Key words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Significant differences;Regional rapeseed test;New varieties of rapeseed
作者簡介 江滿霞(1972- ),女,江西九江人,高級農藝師,在讀碩士,從事油菜雜交遺傳育種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收稿日期 20150104
油菜是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年種植面積約6.67×106hm2,年總產超過1 200萬t,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特別是長江流域,其每年油菜種植面積與總產量分別占全國80%以上[1]。九江地區沿長江流域的氣候特點及適宜地理環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且雨熱同期,冬季不甚寒冷,一般的冬性油菜能夠安全越冬,所以,九江油菜種植的面積占江西省種植油菜面積的近25%,達12萬hm2以上。為此,九江油菜品種用什么品種既能豐產穩產,又適應性抗逆性好,是科研人員必須認真探討的問題。
油菜是我國主要農作物,實行國審和省審制度[2]。九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20世紀90年代初就被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推選為國家油菜區域試驗(長江中游)組承試基地,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作為江西省區域性代表,承擔國家油菜區域性試驗。該研究從九江點2012、2013年國家區域試驗的2年續試品種19個(包括對照)中,試圖從油菜重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的年度、品種、環境之間的差異性比較,得出適合各地區生產的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具佳的品種,為今后生產推廣示范提供依據[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2012與2013年連續2年參加國家油菜(長江中游)區域試驗續試品種,品種分別為中油雜2號(CK)、同油雜2號、F0803、SWU09V16、F8569、圣光87、新油842、9M415、國油雜101、豐油10號、中農油11號、兩優699、GS50、9M049、H29J24、 C1679、11611、T2159、CE5等共19個品種。
1.2 試驗方法 將該19個品種在九江點連續2年的重要農藝性狀分組T測驗,分析哪些性狀在不同年份間未達到顯著差異,哪些性狀在年度間比較穩定。將該19個品種在九江點的產量表現作方差分析,再與對照中油雜2號作LSD檢測;進行獨立樣本檢驗分析,最終得出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的結論。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農藝性狀的獨立樣本檢驗
將參試材料在2年間的數據分為2組,進行T測驗,結果表明(表1),分枝部位和每角粒數的T值分別為0.258和0.092,除這2個性狀在不同年份間未達到顯著差異外,其余所有性狀均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
選育雜交時,因為分枝部位、每角粒數屬于遺傳相對穩定變異較小的性狀,是對環境較適應的性狀,每角粒數又是產量構成因素,所以應重視它們對單株產量的基礎作用,分枝部位的穩定遺傳,可以有目的在選擇適應機械化收割的品種時,選擇分枝部位稍高、主莖強壯的品種[4]。
2.2 產量分析 通過方差分析(表2)可以看出,2012年19個品種(組合)間達到極顯著差異,以下繼續作多重比較。對照CK為中油雜2號,試驗目的是比較各品種與對照的優劣,故采用最小顯著差數法(LSD法)。以2012年19個品種小區平均產量進行多重比較,所有品種均比對照增產,其中F8569、F0803增產不顯著,圣光87、GS50、CE5、9M415增產顯著,其余品種增產極顯著(表3)。
因變量假設方差FSig.tdfSig.(雙尾)平均差標準誤差
95%的置信區間的差異
下限上限
通過方差分析(表4)可以看出,2013年19個品種(組合)間達到極顯著差異,以下繼續作多重比較。對照CK為中油雜2號,試驗目的是比較各品種與對照的優劣,故采用最小顯著差數法(LSD法)。
以2013年19個品種小區平均產量進行多重比較,除了同油雜2號與對照差異極顯著、H29J24差異顯著外,其余均不顯著,其中比對照增產的有同油雜2號、H29J24、F0803、GS50、兩優699、F8569、中農油11號,其余均比對照減產。
綜觀該19個品種2年產量水平,2012年平均產量水平明顯低于2013年,但19個品種均比對照增產的有同油雜2號和H29J24,其中同油雜2號2年均表現極顯著增產。
3 結論與討論
(1)農藝性狀分析結果表明,分枝部位和每角粒數的T值分別為0.258和0.092,除這2個性狀在不同年份間未達到顯著差異外,其余所有性狀均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說明大部分經濟性狀隨年度變化明顯。
(2)同油雜2號連續2年均達到極顯著增產效果,H29J24品種2012年增產極顯著、2013年增產顯著,其余品種均表現不穩定增產。連續2年試驗數據結果表明,新品種同油雜2號是最適合江西九江地區生產推廣的高產品種。
(3)該研究僅利用一點兩年試驗數據,同時各性狀相關分析利用表現型相關,其結論只能是初步結果,更進一步利用需進行各性狀的主成分分析和通徑分析,以進一步明確油菜各性狀對產量的貢獻率。
參考文獻
[1]
宋稀,劉鳳蘭,鄭普英,等.高密度種植專用油菜重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的關系分析[J].中國農業科學,2010,43(9):1800-1806.
[2] 張芳,趙永國,谷鐵城,等.2001-2010年國家審定冬油菜品種的產量與主要性狀分析[J].中國油料學報,2012(3):239-244.
[3] 俞琦英,劉鳳蘭,張冬青.2000-2009年中國冬油菜區試品種品質及產量性狀的演變[J].中國農學通報,2010(16):119-123.
[4] 王美琴,杜月鍵,孫永玲.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油菜主要農藝性狀間的相關及其對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1994(3):213-215.
責任編輯 黃小燕 責任校對 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