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紫薇在我國悠久的栽培歷史的基礎上,闡述了紫薇文化的表現和內涵,分析了其觀賞特性及園林應用方式。
關鍵詞紫薇;栽培歷史;文化意蘊;園林應用
中圖分類號S685.9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05-163-02
作者簡介楊霞(1981- ),女,云南麗江人,講師,從事園林景觀設計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23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屬于千屈菜科、紫薇屬[1],是我國重要的園林花木,具有花期長、花色豐富等優點,其花期正值少花的夏季,長達百日,有“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的美譽。同時,紫薇對多種有毒氣體(如二氧化硫、氟化氫、氯氣等)均有較強的抗性,并能吸收一定量的有毒氣體,吸附空氣中的煙塵,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抗污染樹種。紫薇深受人們喜愛,貴陽、徐州、咸陽、襄樊、自貢、信陽、泰安、安陽以及基隆等均以紫薇為市花。紫薇栽植歷史悠久,品種和類型繁多,在園林中有著廣泛的用途。該研究對紫薇的栽培歷史和傳統文化進行分析,并探討其園林應用方式。
1紫薇的栽培歷史
紫薇原產我國,已有1500余年的栽培歷史。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隱居隆中的三顧堂庭院中即栽有兩株紫薇。東晉王嘉所著《拾遺記》載,“懷帝末,民間園圃皆生篙棘,狐兔游聚,至元熙元年,太史令……乃詔內外四方及京邑諸官、觀、林、衛之內,及民間園圃,皆種紫薇,以為壓勝”??梢姰敃r紫薇已廣泛栽植。
自唐開元以后,紫薇不僅種植于皇宮內苑,官邸、寺院中亦廣泛栽培,盛況空前。宋代定都開封后,亦承接唐風,開封宮廷中亦廣種紫薇,梅堯臣詩云“禁中五月紫薇樹,閣后近聞都著花”,表明紫薇的栽培仍盛行一時,而且紫薇逐漸走出宮苑,在民間也廣泛栽培。爾后,元蒙入侵,神州動蕩,官署內植花之風遂不復見。明清時期,紫薇的栽培品種與栽植方式均有所發展。明代王世懋在《學圃余疏》中記有:“紫薇有四種,紅、紫、淡紅、白,紫卻是正色。”這說明當是的紫薇品種和花色已經非常豐富了?!稄V群芳譜》中還多次談及紫薇壓條與分株繁殖方法,則表明其栽培技術也獲得了新的發展[2]。相傳昆明黑龍潭、金殿的古紫薇為明萬歷年間所種植,成都百花潭花園也保存有明代古樁盆景遺物,可稱為稀世珍品。清代紫薇栽培遍及黃河流域以南地區,是江南造園文化中夏景必選的花木。
我國各地大量存在的紫薇古樹也表明了紫薇的悠久栽培史。世界上留存的最古老的紫薇生長在貴州省印江縣永義鄉,樹齡已有1 300余年,是當之無愧的“紫薇之王”;甘肅隴南兩當縣城關有一香泉寺(始建于宋代), 寺內一方形水池,天映水中,另有4棵柏樹,兩個水銹石和一棵千年紫薇,有“兩天四柏二石一紫薇”之說,是我國現存最為古老的紫薇樹之一;四川和湖北??祪傻赜邪倌暌陨系淖限惫艠督f株,其姿態雄奇瑰麗,被視為園林珍寶;蘇州怡園的一棵紫薇為明初所植,也有600年的歷史;云南昆明金殿一株古紫薇樹齡約300余年,相傳為吳三桂與陳圓圓所植;北京中科院植物園有兩株紫薇老樁,約300年歷史。此外,重慶北碚、四川峨眉山、武漢黃鶴樓等地均有古紫薇栽培[3-4]。
2紫薇的花文化
2.1紫微星與紫薇花
在我國古代天象專用語中,“紫微”指的是紫微星。古人將天空劃分為紫禁垣、太微垣、天市垣3個星區,紫禁垣居中,太微垣、天市垣分居兩旁。紫禁垣的核心便是紫微星,就是現在的“北斗星”。古人將紫微星稱為“帝星”,自漢代起,就用“紫微”來比喻人間帝王的居處,即皇宮重地。
自唐開元以后,紫薇花被種植于皇宮內苑?!缎绿茣ぐ俟僦尽酚涊d:“開元元年(713年),改中書省曰紫微省,中書令曰紫微令。”此之“紫微”,當源于紫微星,但紫薇花名與“紫微”音同,字形近同,加上紫薇花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株形婀娜多姿、花朵嬌艷經久,于是“紫微省”立名后,紫薇花就被移植省中,入住皇宮了(唐朝的中書省設在皇宮內,是國家最高的政務中樞),后普遍栽植于皇宮和官邸。唐代詩人韓偓官至中書舍人,其詩“職在內庭宮闕下,廳前皆種紫薇花”可見紫薇栽培盛況之一斑。這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可能與唐玄宗的秉性有關。盡管過了幾年(開元五年),紫微省名被廢棄,復稱中書省,但紫薇花卻早已在宮中扎下了根,而中書省易名紫微省、中書令易名紫微令這事也就成為歷史掌故,以致后來凡任職中書省的,皆喜“紫微”稱謂,“紫微”和“紫薇”也因之混合互用,也官也花,也花也官。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亦官至中書舍人,并曾在中書省值夜時寫下歷代歌詠紫薇花中最清新雋永的詩作《值中書省》:“絲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蓖硖贫拍烈苍沃袝崛耍瑒e稱“杜紫微”。甚至南宋呂本中曾任中書舍人,其詩集題為《紫微詩話》,詞集名為《紫微詞》。而南宋詩人王十朋尚未成名時即寫下“自慚終日對,不是紫薇郎”[5]。
由此,紫薇花便具有了“皇權威儀”,古代讀書人也喜歡在寓所種植紫薇,因為宰相是著紫袍的,讀書人希望能博取功名,紫袍加身。
2.2紫薇的詩詞文化
紫薇栽培先源于宮禁,后遍及民間,自古深受世人喜愛,文人墨客更是不吝筆墨將其化作詩詞歌賦世代相傳。紫薇花期甚長,且盛開于少花的夏季,不少詩詞是贊美這一特點的,最為著名的應當是南宋楊萬里的《紫薇花》:“似癡就像如醉弱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庇纱耍限币灿辛恕鞍偃占t”的名字。
紫薇花開爛漫數月,自夏至秋,遠勝于朝開暮落的桃李,顯示出堅忍不拔,青春常在的高標,這種不與桃李爭春的品格也成為詩人詠頌的對象。杜牧有詩曰,“晚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園中最上春。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艷陽人。”說春天花園中百花爭奇斗艷,姹紫嫣紅,而紫薇花讓位于他們,開花晚而一直開到秋末,在“榮木事已休”之時,紫薇“幽然草間秀”、“亭亭表秋芳”。唐朝詩人白居易的“獨占芳菲當夏景,不將顏色托春風”、明朝詩人薛惠的“紫薇開最久,爛漫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續故枝”也贊揚了紫薇不與群花爭春,一枝獨秀的品格,從中不難看出,詩人對紫薇花的贊美之意,贊美紫薇花的謙虛美德。北宋歐陽修《聚星堂前紫薇花》曰:“亭亭紫薇花,向我如有意。高煙晚溟蒙,清露晨點綴。豈無陽春月,所得時節異。靜女不爭寵,幽姿如自喜。將期誰顧眄,獨伴我憔悴。而我不強飲,繁英行亦墜。相看兩寂寞,孤詠聊自慰?!痹娙瞬捎脭M人手法,將紫薇比作自己的朋友、知音,也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紫薇的身上,展現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紫薇也常常作為官樣花出現在唐宋詩人的筆下,如前文提到的“紫薇花對紫微郎”等。有時詩人們借詠紫薇感嘆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處境,或表達不計較在朝在野的豁達胸懷,如南宋詩人王十朋尚未成名時寫下“自慚終日對,不是紫薇郎”的詩句,北宋陶弼《紫薇》也有“人言清禁紫微郎,草詔紫薇花影傍;山木不知官況別,也隨紅日上東廊?!?/p>
3紫薇的觀賞特性與園林應用
紫薇的株型多樣,花朵繁茂,花色艷麗,花色繁多,開花時又正值夏季少花季節,“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且花期長;樹身有微小觸動枝梢就顫動不已,有“風輕徐弄影”的風趣,是良好的夏秋觀賞樹種。
3.1紫薇的觀賞特性
自古以來,世人對紫薇評價很高。中國現存的第一部花卉總匯《全芳備祖》將紫薇稱譽為花中之圣,曰“紫薇名盛,似得花之圣”,明代高濂在《燕閑清賞箋·四時花紀》中則把栽種紫薇列為賞鑒和養生的重要內容之一,倍加推崇,而《廣群芳譜》贊道:“一枝數穎,一穎數花,每微風至,夭嬌顫動,舞燕驚鴻,未足為喻。”在炎熱的盛夏,紫薇繁花競放,花姿爛漫、綺麗動人,形成美好的夏景。紫薇正在綻開的花蕾,花瓣攢聚著皺縮,宛如一朵小小的康乃馨,而盛開時花瓣外揚,輕盈纖柔,微風一來,枝枝穗穗輕搖,片片花瓣輕顫,充滿了靈動與詩意,更覺楚楚動人。
紫薇觀賞性狀的變異主要表現在其株型、花色、花徑、花序大小、花期等方面的變化。在株型中,大部分品種為普通的喬灌木,但枝條姿態有直立、斜展和下垂的變化,并且在近幾十年內培育出了矮生類型[6-7]?;ㄉ饕邪咨⒎奂t色、紅色、紫色、藍紫色以及復色。
一般認為,紫色是紫薇花的基本色調,其他花色出現得較晚。唐宋時期的詩詞和相關古籍記載表明,此時的紫薇為藍紫色和紅色,如“綠葉下成幄,紫花紛若鋪”(唐·楊於陵《郡齋有紫薇》)、“一叢暗淡將何比?淺碧籠裙襯紫巾”(唐·白居易《見紫薇花憶微之》)、“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宋·王十朋《紫薇》),并在宋朝出現了“紅薇”一詞(梅堯臣詩句“紅薇花樹小扶疏”);明朝王世懋《學圃余疏》首次記載了白色的紫薇,“紫薇有四種,紅、淡紅、紫、白,紫卻是正色”。至于花二色的復色類型,則是近代出現的[8]。紫薇現存品種也以花紅色和藍紫色最多,而白色和灑金類較少。紫薇花朵的大小也差異很大,小者僅2.5 cm,大的則可達8.5 cm,并且出現了少量的重瓣品種,如二層紫的6個長雄蕊重瓣化,出現了12個花瓣,觀賞價值更高。花序長度則從15 cm左右可長至90 cm。另外,也存在葉片顏色的變異,如花葉紅、斑葉粉[4,8-9]等品種。
3.2紫薇的園林應用
在園林應用中,紫薇可修剪成喬木型,于庭園門口、堂前對植,路旁列植,或草坪、亭旁、池畔,或孤植,或三五成叢,景觀絕佳。紫薇也可修剪成灌木狀,專用于叢植賞花,植于窗前、草地無不適宜。韓偓“廳前皆種紫薇花”和楊于陵“內齋有嘉樹,雙株分庭隅”都說明紫薇很早以前已植于庭院觀賞。紫薇耐修剪,枝干柔韌,且枝間形成層極易愈合,易于造型,可扎制成花瓶、亭橋、牌樓、拱門等多種造型,古樸瀟灑,別有一番風味,既可用于園林點綴,也可盆栽,或將紫薇苗并列成行種植、交叉編扎,形成紫薇屏或籬,這在西南地區尤為普遍。四川都江堰市離堆公園有紫薇屏、紫薇瓶、紫薇掌等250~500年生,為園林珍品,威爾遜贊曰“據說有200年的歷史,無疑是同類植物中最美麗的標本”。紫薇還是優良的樹樁盆景材料,明·高濂《燕閑清賞箋·四時花紀》把紫薇列為樹樁盆景“十八學士”之一。紫薇花枝瓶插也別具情趣,楊萬里《道旁店》載:“青瓷瓶插紫薇花”,說明唐宋時期人們就將紫薇作為插花材料。此外,由于紫薇對多種有毒氣體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是一種優良的抗污染樹種,非常適合大城市和工業區栽植。
4結語
紫薇花色豐富、花期長,是重要的夏季觀花樹種,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紫薇在園林綠化和造景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很多城市公園或植物園都出現了紫薇專類園,如唐山植物園、北京植物園、杭州植物園
等。充分發掘紫薇文化的豐富內涵,可以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推動園林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52卷第2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92-111.
[2] 汪灝等(清).廣群芳譜[M].上海:上海書店,1985.
[3] 陳淏子(清).花鏡[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79.
[4] 陳俊愉,程緒珂.中國花經[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5] 李文祿,劉維治.古代詠花詩詞鑒賞辭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0.
[6] EGOLF D R.‘Caddo,‘Tonto Lagerstroemia[J].Hort Science,1990,25(5):585-587.
[7] POOLER M R,DIX R L.‘Chickasaw,‘Kiowa,and ‘Pocomoke Lagerstroemia[J].Hort Science,1999,34(2):361-363.
[8] 張啟翔.紫薇[M]//陳俊愉.中國花卉品種分類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162-170.
[9] 劉龍昌,楊小雷.豫西地區紫薇品種分類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8,32(S1):38-42.
責任編輯朱淼責任校對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