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連秋
【摘要】河道治理必須綜合考慮生態化。要做到以下 3 點:1) 生態化治理首先要從源頭控制,減少污染源,引進清水,提高水質。2) 在治理中河道岸線生態化布置。3) 河道斷面形式選擇生態化斷面和河道生態化護岸,以使“臟、臭、亂”的舊河道,經過治理呈現“水活岸綠,水清天藍”一派生機勃勃的新景象。
【關鍵詞】 河流治理; 生態化; 河道水質; 河道水量
前言
河道對于水利人來說,一直是以水利灌溉,排水泄洪為主。對河道裁彎取直、清除淤積,對河岸河底硬化,這是以往河道治理中的相關措施。治理后呈現的是筆直的河道、堅固的河岸、整齊的欄桿。但是河道投入使用 3、5年后,兩岸居民企業生活生產污水和垃圾的排入,引起河道淤積和水質惡化,河道成為臭水溝。同時,由于兩岸開發引起河道護岸坍塌,防洪能力下降,河道面臨再一次的治理,如此反復,勞民傷財卻未能真正改善河道的生態環境。
1.河道水質的保證
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也在加快。由于高度集中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水污染處理設施建設的滯后,河道面臨自產水量少,排污量大的困境,造成河道失去了原有的生態功能,其生物多樣性喪失,水體自凈能力下降,水質不斷惡化。為保證河道水質,要做好以下 工作:1) 開展河道整治,恢復河道生態,截污治污是首要的任務。攔截排向河道的污染物,做好污染源頭的治理。禁止居民生活垃圾、裝修渣土往河邊傾倒;禁止施工破壞河岸河道設施,以及棄置土頭、雜物、排污。2) 加大力度,排查河道內的工業、醫療污染源,查處和整改環境違法的行為。3) 完善污水收集管道,確保污水能夠全面收集處理。4) 通過完善污水管網建設、推動污水處理廠等的建設,確保污染源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理。
2.河道水量的保證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引入清水,注重河道水系連通,促進水體流動進而改善水質,以達到清水長流的生態景觀。目前做法有:1) 中心城區引水工程已全部完工,每日有 20 萬t 水沖灌內河河道,改善河道水質。2)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正在設計的一個是內林雙向泵站工程,汛期時解決城區北部內澇問題,非汛期時抽北溪水進內河,以改善浦頭港和九十九灣水質。3) 前山引水泵站工程,在汛期關閉引水口,減輕市區防汛壓力,平時通過引水口往三湘江引水,改善三湘江的水質。
3.河道岸線生態化布置
“盡可能保持河流自然流態”。河道是由于水流對泥沙的侵蝕、搬運和堆積形成蜿蜒曲折的自然河流。天然河道存在濕地、淺灘、落差、河中洲等多種自然形態,對緩解洪峰、削減流水量、控制流速、減少水流對下游護岸沖刷起很大作用,進而有利于防洪。因河制宜,盡量保留原有自然形態,慎重考慮對河道彎道取直,亦不可對河中洲盲目清除,應盡量考慮開發淺灘和河中洲,做成濕地綠化,枯水期時成為休閑娛樂場所,洪水期則成為過洪通道。對河水凈化、生物保護、水生態系統改善更有利,讓河道更自然美觀的同時亦可節約工程投資。
4.河道斷面形式結合生態選擇
河道斷面大致可分為矩形、梯形和復合式等形式。以往河道斷面的選擇主要考慮河道防洪排澇的基本功能,以水力學最佳水力半徑計算,采用最經濟斷面輸送最大流量,注重防洪安全,選擇經濟斷面。
4.1 矩形斷面
4.1.1 矩形斷面優點矩形斷面的優點是: 占地面積小,在原有河道的基礎上砌筑形成,施工方便。
4.1.2 矩形斷面缺點缺點是: 為了安全穩定,防止沖刷,多采用硬質駁岸,親水效果差。
4.2 梯形斷面
4.2.1 梯形斷面優點梯形斷面的優點是: 坡比較緩,一般采用土坡或草皮護坡,親水效果好。
4.2.2 梯形斷面缺點缺點是: 斷面單一,斷面占地面積大,與岸邊土地利用存在矛盾沖突。
4.3 復合式斷面:
結合考慮河道生態治理,重點推薦復合式斷面,即常水位以下采用矩形或坡比較陡梯形斷面,常水位處設置景觀平臺,平臺以上設置梯形緩坡。既滿足枯水期水流歸槽又能在洪水期時洪水漫過景觀平臺,以達到安全行洪。
5.河道生態化護坡
以往護坡主要考慮防洪、保持水土、防止河道沖刷等因素,所以傳統河道護坡結構主要有干砌塊( 條) 石護坡、現澆混凝土護坡、預制混凝土塊護坡等。砌石和混凝土等灰色工程,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和諧。“三面光”的河道其堅硬的結構,不僅破壞了河岸植被賴以生存的基礎,還降低了土壤與水體外界物質的交換能力,使得原本生長在岸坡上的生物無法生存,水循環系統遭受破壞,引起河道天然自凈能力降低,水質惡化,這種傳統河道護坡已經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生態護岸。生態護岸是指在滿足河道行洪排澇要求,保證岸坡具有一定強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時,兼顧工程的環境效應和生物效應,以達到一種土體、水體和生物相互涵養,適合生物生長的仿自然狀態。生態護坡能夠提供動植物生長繁殖的場所,具有自我修復能力和凈化功能,使河道成為生態廊道。目前采用的生態護坡技術主要有: 植被草、水力噴播植草技術、土工材料固土種植基、植被型生態混凝土、水泥生態種植基等。生態護坡的主要形式有:人工種草護坡、液壓噴播植草護坡、客土植生植物護坡、漿砌片石骨架植草護坡、土工網墊植草護坡、土工格室植草護坡、石籠護坡、框格內填土植草護坡等。
6.植物配置選擇
植物的根固著在土壤上,能提高土壤持水性,既改善土壤的結構,增加抗侵蝕能力,起到固土護坡的作用,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態環境。植物枝葉可截流雨水,水邊植物枝葉能抵消波浪,從而起到護坡,凈化水質的作用。護坡綠化的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可選擇那些根系發達、固著力強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常用種類有紫穗槐、黃刺玫、爬山虎、狗牙根等。在植物選擇時,要盡量選擇適宜本地生長的。
7.河岸景觀配套
河道生態化治理中,河岸綠化景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滿足城市防洪的前提下,盡量不去改變現有河岸狀態,相對集中、分散有序的布置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構筑物,豐富河岸景觀。沿河植被景觀設計中,既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同時對維持河流生態系統的健康又起重要作用,盡可能的保留原有樹木,也可專門規劃了綠化園區,創造出自然、生態的綠地景觀。在充分考慮現狀的基礎上,將河岸建成集自然環境、歷史文化、交通功能、休閑功能、娛樂功能于一體的濱河生態景觀走廊。
8.建 議
1) 加強河道管理,減少對河道的污染破壞,保證河道“水清”。2) 在河道整治過程中,改善河道水動力條件,采取“以動制靜,以清釋污”保證河道“水活”。3) 建設生態型堤防,保留原有河道的自然景觀,保證河流形態“多姿”。4) 在滿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河道斷面盡可能達到穩定、美觀、親水的多方面要求。5) 根據不同的地形、地勢,考慮護坡與河岸景觀相結合,塑造以石、水、綠、物、路等要素結合的園林式濱水景觀。6) 沿河岸設置景觀欄桿,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同時設置上下河臺階,更有利于親水。
9.結語
現階段的河道治理已不單單是人戰勝自然,而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河道治理也不再是一門純水利技術,而是在確保防洪的同時,讓河道回歸自然景觀,是河道治理的新目標。河道治理要與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并引進先進的治理技術和方法,同時在實踐中尋找更好的工藝和方案。生態化治理河道,使河道拉近人與自然,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曹梅英,王建華. 城市河流整治與生態環境保護[J]. 山西水利,2003( 01) : 13 -14.
[2]劉樹坤. 劉樹坤訪日報告: 河流整治與生態修復( 五) [J].河海水利,2002( 05) : 64 -67.
[3]王鵬,白海濱,蔡永鋼 . 城市河道生態化治理的設計方法[J]. 現代農業科技,2010( 02) : 270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