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禎 張濤 馬麗宣
基金項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3Y179)的研究成果。
【摘要】教學實踐基地是學生進行實習活動的重要場所,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對于培養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鍛煉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師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紹了在新的就業形勢下,云南經濟管理學院校內、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情況,并提出了實踐基地建設存在的若干問題與思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 實踐基地 建設
隨著現代水利水電工程對施工隊伍素質要求的提高,也要求培養出大量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事業所需要的“寬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實用型人才。針對自身實際和發展的需要,我院提出建設培養水利水電工程一線技術人才實踐基地,為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配合專業理論教學,適時組織實踐教學活動。經過幾年的實踐,在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基地的建設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校內、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基本情況
遵循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原則,建立雙方“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關系,不強求企業的規模和接待學生數量問題,本著只要能安排實習活動,實習質量有保證,就是我們實踐基地的原則。
校內實訓基地主要功能是實現課堂無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規范、模擬實際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訓練。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原則:盡可能貼近生產、技術、管理、服務第一線,努力體現真實的職業環境,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職業環境下按照未來專業崗位群對基本技術技能的要求,得到實際操作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緊跟時代發展前沿的綜合性生產訓練項目,體現新技術、新工藝,瞄準實際操作人才缺乏的高技術含量和新技術行業的職業崗位,在技術要求上要具有專業領域的先進性。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學到和掌握本專業領域先進的技術路線、工藝路線和技術實際應用的本領;使投入具有前瞻性、持久性;在環境和總體設計上要具有社會開放性。不僅可以為校內學生提供基本技能實訓場所,而且能承擔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的培訓任務,為社會提供多方位服務,成為對外交流的窗口和對外服務的基地;充分利用有限資源,最大限度地節約資金,盡可能使所建設的實訓基地適用性強,能進行多學科的綜合實訓,相關專業盡可能通用。我們十分重視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經過對行業、企業廣泛的調查和研究,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較為先進的、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現有工程制圖、工程測繪、工程力學、建筑材料、土力學、工程地質、現場施工、工程造價等實訓室。
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對學生直接參加生產和實際工作進行現場培訓。相對穩定、產學結合、合作辦學以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原則。我院先后與云南建工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公司、中國水電十四工程有限公司曲靖分公司、中國水電十四工程局路橋市政分公司、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云南水利水電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等企事業單位達成協議,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可以滿足學生實訓要求。
二、充分利用校外教學實踐基地資源
充分利用校外教學實踐基地資源,為學生的專業認識實習、課程實習、頂崗實習以及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拓寬平臺。每屆新生入校以后,都要結合專業教育安排一次在教學實踐基地進行的參觀學習,通過參觀學習使新同學對自己的專業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同時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作為工科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院緊緊依靠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將學生分組安排到具體的工作崗位上,在專業老師和現場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參與具體的工作,使學生真正的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用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為期6個月的頂崗實習及畢業實習中,為了提高畢業生的實習質量,滿足學生畢業后從事不同具體崗位的要求,根據學生不同具體情況,允許有條件的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院上安排專門實習指導教師,對這些實習單位的教學條件、帶教老師情況等進行把關,制訂詳細的成績量化考評標準,提出注意事項和實習期間必須完成的工作。由學生所在的實習單位及其本人根據具體實習崗位提出詳實、規范和科學的實習大綱。在實習過程中,定期通過網絡、電話、郵件等通訊方式保持聯系,對實習學生進行指導、督促和檢查。
三、實踐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盡管已有實踐基地,但由于水利水電工程具有工期長、施工內容多的特點,學生學習期間在工程現場實踐的時間又很有限。同時由于在校學生的教學進度的有序性,實踐基地工程進展和在校學生教學內容的進度往往不能同步,這樣還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
2、學生開放實習質量問題。開放實習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單位,結合實際工程完成畢業設計或論文,是集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有益補充。盡管采取了許多措施,但在相對時間較短的過程中和沒有實際經驗的情況下,這種邊工作邊做論文的真題真做,在時間、質量、工作上必然存在矛盾,如何有效監控其實習、論文質量,又不影響工作,還需深入研究。
3、沒有充分利用好校外實踐基地的資源培養年輕的骨干教師。很多年輕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同時由于專業教師少、教學工作任務重、面臨學歷提高和職稱晉升等問題,很難有時間到實際工地鍛煉,缺乏必要的實踐訓練環節,沒有實踐經驗,對實際工程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很難擔負起培養創新人才的重任。
四、實踐基地建設的思考
1、不斷調整教學培養目標,適宜工程發展需要,盡量做到教學進度和不同實踐基地工程進展相結合,真正做到學到哪里,看到哪里,用到哪里。
2、對于實踐基地應統一管理,政策支持,逐年增大投資力度。組織由學院主管領導牽頭、由院主管領導負責落實實習,共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對實習基地建設給予政策的支持和資金的保證,統一制作實習基地橫匾并舉行隆重的授牌儀式,定期表彰實習基地建設和管理的先進集體和個人。
3、應加強與實踐基地的溝通和交流,合理的實現資源互補。一方面利用實踐基地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技術、硬件資源,積極展開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項目的開放,加強年輕教師的培養。學院應制訂年輕教師的培養計劃,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年輕教師到相關的教學實習基地鍛煉,參與企業的生產和管理,以強化他們的工程意識,積累更多的生產實踐經驗,為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和“雙師型”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利用學院的技術和人才優勢、教學和科研理論水平以及系統科學的知識體系為實習基地的人員進行一些進修、技術咨詢、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技術革新和科研合作等工作提高企業的生產力,實現校企雙贏。
4、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舉行形式多樣的校企聯誼活動,加大對學校的宣傳力度,優先推薦優秀畢業生到合作企業工作,擴大學校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洪忠,杜瑞成.實習基地建設與大學生綜合素質關系探討[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0(1):108—109.
[2]傅忠,曾盛綽.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農機化研究,2005(5):255—257.
[3]楊安蓉,孫成訪.土木工程本科學生工程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1):100—103.
[4]孫明權.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任務書 2009
[5] 蘇凱, 石長征. 水利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暨認知實習環節的教學研究初探[J]. 教育教學論壇, 2014(32):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