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治鋒
【摘要】城市園林作為影響人們居住環境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改善環境質量等方面是任何其他因素無法比擬的。城市園林建設是一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集中表現,是該城市居民展現道德建設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一個重要窗口,城市園林這些無法取代的作用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因此,這些年來,園林工作者在城市園林的建設過程中收獲了豐碩的成果,但在建設過程依然存在某些問題。本文就城市園林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建議。
【關鍵詞】城市;園林建設;問題;對策
1、城市園林規劃建設的重要作用
1.1城市園林規劃建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
現代園林與社會發展是相互影響的,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發展中決定園林發展形式與內涵的同時,園林城市建設也變成社會經濟活動的一部分,反過來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提高。
1.2城市園林是體現一個城市的風貌
一個城市園林綠地規劃建設的水平和層次不僅代表一個城市的精神面貌,還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一個城市的其他方面的發展。應在充分了解城市園林綠地系統主要作用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做好與城市發展適應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規劃設計與建設。城市園林綠化規劃建設是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美化環境、改善城市面貌。園林城市規劃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隨著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迅猛發展,城市居民的大量涌入,工業“三廢”及生活垃圾產生大量有害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嚴重污染了空氣。綠色植物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弱噪音,調節城市溫度,全面改善人居環境。
2、當前城市園林建設存在的問題
2.1忽視城市個性,園林規劃建設模式單一
個性在這個社會越發得到尊重,城市個性也是如此。每件園林建設的作品都應作為藝術品來對待,應當符合每個城市特有的風格,能體現出該城市地區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受制于歷史的影響,我國園林建設很大層次上受到了西方園林風格的影響,歐美式的園林在我國遍地可尋,城市間相繼效仿,中國園林建設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個性。
2.2忽視生態效益,綠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城市園林的綠化建設中適宜樹種和鄉土樹種各有優勢,兩個都不應該忽視,都應得到很好的重視和利用。目前大部分城市在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只注重貴的而忽視適應的,千篇一律的都偏重于進口的新品種和珍稀植物,忽視了適應性強的鄉土樹種。在城市生態建設和植物景觀規劃過程中,片面追求視覺效果的刺激,忽略了植物的生態和生物學特性,但往往適得其反,形成的城市園林景觀既過于單調,又缺乏自然性,城市建設的生態效益很低,失去森林本身可以發揮的單位面積下應具有的生態效益。
2.3文化內涵淡薄
在園林綠化工程中,文化內涵這一隱性構成要素扮演著重要角色,現代景觀設計更加強調精神文化,更加注重“意”的體現,力求創造某種氛圍。因此,要創造優秀的園林景觀,必須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來支撐。傳統園林中的景觀要素在精心構思中被賦予了一定的文化內涵,或整體或局部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文化氛圍。而現代園林工作者在挖掘和賦予景觀要素文化內涵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很少有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項園林工程中,將其要表現的文化內涵通過景觀要素表現出來。現代園林工程一方面已有離棄傳統文化的傾向,另一方面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也越來越淡薄。 2.4盲目提高設計標準
隨著城市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環境質量要求不斷提升,很多地方大量規劃使用花崗巖或大理石作為外墻懸掛裝飾、雕塑、路牙石、鋪路石,使用不銹鋼、玻璃幕、高級燈具、高級噴泉等昂貴材料,使城市缺少綠量。各地園林城市規劃建設應該尊重自然形成的格局,體現自然與人文、社會的和諧協調。城中花園或是公園,也不必人為造成長方形,或是正方形,邊角地皆可為園;在主要河流大運河、古黃河城市風光帶規劃建設,除了港口碼頭建設需要硬化以外,應該在沿河堤岸多植護坡植物和鄉土樹種,淺水濕地可種植水生植物為景觀,兩岸高處可以各地區特色適應性強綠化喬木品種為主,林間穿行蛇形林蔭便道,一定距離內可建涼亭、碑刻,點綴其間,從而實現低價投入,高效品味實用。
3、推動城市園林建設的對策
3.1科學地對園林布局的結構進行規化
很多城市的園林建設中,都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城市園林的無序規劃、布局分散和過多的人工雕琢等等,城市的園林規劃和建設應該履行生態優先及城市整體規劃優先的原則,在城市園林規劃中堅持以生態平衡為先,著眼城市的整體生態環境,將大自然的環境引入到城市,形成一個“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美好景象,使城市和園林景象相互融合,科學合理的布局園林建設中的各種苗木,這樣,優化了土地使用率,使城市中有限的土地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增加了城市綠化面積。此外,在城市園林規劃中也要對個植物物種進行合理的配植,對不同植物種類的特征進行分析,綜合配植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群,可以達到良好的生態景觀,避免了栽培單一物種,使城市園林更具有大自然的天然和野生的特點。
3.2立足地方特色,展現歷史文脈
不同的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地方歷史和地域特色,因此城市園林建設中,要充分利用每個城市的主題文化與環境、植被特色等重要因素,營建城市獨特的文化藝術氛圍和綠色底蘊。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吸收地方文化,塑造獨特的城市園林景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理清歷史,重視對園林景觀資源的重復再次利用及保護,在自然生態和地帶性植被基礎上,融合當地傳統文化、民族風情和宗教歷史,使當地園林體現出明顯的文化地域特征。
3.3按照不同物種的生活習性,合理的進行配植
現在城市園林建設中普遍使用的幾個植物群體是藤本植物、灌木及喬木、草本植物等,在大自然中它們有各自本身的特點,在城市的園林建設中各有不能相互替代的優點。因此,在城市園林建設中要充分的考慮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該城市的功能及栽培植物的生活習性,不能盲目崇拜,大量購進。要依據城市所處地理位置的特點栽培適合該地區生活的物種,在這個條件下,在合理配植草本植物、灌木及喬木等搭配。總之,在城市的園林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到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在確定適宜該城市栽培的植物,決定是栽移一些外地物種,這樣考慮僅僅節約了植物栽培后的養護費用開支,還更大程度的展現了林園的價值。
3.4因地制宜、經濟適用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據綠地的地形、地貌和周邊環境造景,既經濟節約,又做到橫有起伏具韻律,縱有層次富變化,避免平直呆板。現階段城市園林設計主要是改善人居環境,協調城市生態系統,確保居民的身體健康,應以“林蔭型”綠化為主導,加大道路、小區、游園及廣場的遮陰效果,增加綠地的色彩,變“平面型綠化”為“立體型”綠化,擴展綠化的范圍,發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構造城市空間的多層次綠化格局。
4、結語
城市園林建設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園林綠化為人們創造了一個清新靜雅的生活、休閑、工作空間,也滿足了人們向往自然、回歸自然的愿望。城市園林是改善生態環境、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美化城市生活環境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場所與開放空間。因此,構建一個科學的城市園林,對維持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慶濤.淺談城市園林建設問題與對策[J].ChinasForeignTrade,2012(8)
[2]張進統.談現代城市園林建設及綠化措施[J].江西建材,2011(3)
[3]田建林,楊海榮,周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節約型園林[J].河北農業科學,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