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邦
在標準化養豬的眾多環節中,后備豬的選擇和飼喂保健是豬場建好后養豬開始的第一步,也是養豬環節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因為它關系到豬場以后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后備豬的選擇和飼喂保健包括豬品種的選擇、后備母豬的選留、后背母豬的營養標準及飼喂、后背母豬的飼養管理、后背母豬的保健預防五個方面,為豬場以后的生產創造良好的開端,這五個方面都要做到高標準,嚴要求,每個方面都要做好。母豬是豬場的生產機器,生產母豬的性能和健康決定豬場未來三四年的生產成績和經濟效益。因此,本文從以上五個方面進行簡單闡述,以供大家參考。
1 后備母豬品種的選擇
當前世界上豬的品種有300左右個。我國地方品種有40多個,我國新培育的新品種和品系有40多個,先后引進外國品種10多個。豬的品種不同,它的產仔數、瘦肉率、生長速度、飼料報酬等生產性能不一樣。在標準化養豬中,我們要選擇產仔數好、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抗病能力好、經濟效益高的品種。根據國外和我國多年養豬實際情況,推薦一下幾個品種和雜交配套方案,供參考。
1.1 品種
1)大約克夏豬(Y):又稱大白豬,原產于英國。大約克夏豬體軀較深長,被毛白色,背平,四肢較高,大腿豐滿,肌肉發達。頭頸比長白豬稍短,臉微稍凹,耳中等大直立。胸部充實。后軀深長。成年公豬體重300~450 kg,育肥豬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肉品質好。180日齡體重可達100 kg,日增重700 g左右,料肉比2.8∶1~3.0∶1,體重90 kg時,屠宰率為71%~73%,酮體瘦肉率60%~65%。
2)杜洛克(D):原名杜洛克-江西豬,別名紅毛豬,原產于美國。全身毛呈金黃色或棕紅色,色澤深淺不一,淡紅色和棕紅色均為純種特征。耳稍向前傾,中等大,耳根直立,從耳中部向下垂。頭小清秀,面部微凹,背部呈弓形,體軀寬大。胸寬而深,后軀豐滿,四肢粗壯結實,蹄部呈黑色而直立。成年公豬體重300~450 kg,母豬300~390 kg,育肥豬在飼養好的條件下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180日齡體重可達90 kg,日增重650~750 g左右,料肉比2.99∶1,體重100 kg時,屠宰率為75%,酮體瘦肉率61%。
3)長白豬(L):原名蘭德瑞斯,產于丹麥,長白豬是當代世界上優秀的瘦肉型豬種之一。全身被毛潔白而光亮,皮膚淡粉紅色,耳大前伸或下垂,頭稍輕直長,背部平直,中軀較大,肋骨16~17對,比其他豬種多1~2對,故稱“多肋豬”。腹部較小,臀部發達呈方型,后臀肌肉豐滿,乳頭6~7對。成年公豬體重250~350 kg,母豬220~300 kg。
長白豬具有體型大,長得快,瘦肉率高,肉質好,屠宰率高,以及性情溫順等特點。在飼養好的條件下,180日齡體重可達90 kg以上,日增重600~700 g左右,料肉比3∶1~3.5∶1,體重90 kg時,屠宰率為75%,酮體瘦肉率62%~65%。
4)皮特蘭(p):原產比利時瘦肉中型豬。皮特蘭被毛呈大塊黑白花,灰白花斑且夾有紅毛,耳中等大小微向前傾,體軀短,背副寬大,最大的特點眼肌面積大,后腿豐滿。
產仔數10頭左右,生長速度較緩慢,尤其體重90 kg以上,生長速度顯著減慢。屠宰率為74%,酮體瘦肉率67%。
1.2 雜交配套品質
1)二元雜交模式:L♂×Y♀→LY或Y♂×L♀→YL。
2)三元雜交模式:D♂×LY♀→DLY或D♂×YL♀→DYL。
3)四元雜交模式:p♂×D♀→PD♂,L♂×Y♀→LY♀,PD♂×LY♀→PDLY。
1.3 標準化豬場品種選擇
1)父母代豬場:長白母豬,約克母豬,杜洛克公豬。
2)商品豬繁殖場:杜洛克公豬或皮杜公豬。
3)三元經濟雜交DLY商品豬和四元經濟雜交PDLY商品豬的優點:①生長速度快:平均日增重770~800 g,飼料報酬高,料肉比2.4∶1~2.6∶1;②瘦肉率高:平均可達到63%; ③臀部豐滿度好:大腿比例明顯增大,這對瘦肉產量和質量的提高起到良好作用;④市場銷售價格好:每千克體重比一般商品豬賣價高0.8~1.4元。
2 后備母豬的選留要求
仔豬斷奶后,應嚴格地按照育種計劃的要求對仔豬進行選拔和分群。在選擇時,除了要考慮理想的種豬體型,還要注意后備豬的健康、生長發育情況。后備母豬生長發育正常與否,關系到豬群是否高產和穩定,選擇后備豬應從優良母豬的后代中選留。優良母豬一般都具有較高的繁殖性能和相應的遺傳、生理、行為和體型等特點。選留后備母豬除了按母豬的系譜選留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體況:中等偏上,身體發育均勻,體格較長,陰戶較大;②乳頭:6對或6對以上乳頭,排列整齊,無瞎乳頭;③四肢:健壯整齊,系部直立,無X和O型腿;④性情:性情溫順,采食速度快,衛生習慣好,易于管理。
3 后備母豬的飼養營養標準及飼喂
后備母豬的生長發育必須良好。在后備豬的日糧結構上,應滿足骨骼、肌肉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同時在飼喂上盡量做到定時定量飼喂,讓豬只各部位得到充分的發育,豬只的架子充分拉開,不可只圖生長速度,也可前期自由采食,后期進行限量飼喂。在保證所需營養滿足的前提下,多用優質的糠麩飼料和青飼料,可以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1)營養需求:后備母豬營養不同于經產母豬,也不同于商品豬,研究表明,含15%精蛋白和0.7%氨基酸的飼料即可滿足,但鈣磷含量較高,一般從20 kg體重起,留種用的小母豬可比商品豬粗蛋白,賴氨酸及鈣、磷均提高7%~10%,后備豬提高17%~20%。后備母豬應飼喂全價配合飼料,防止過瘦過肥引起性成熟延遲。
2)飼養:后備母豬實行小群飼養,每欄3~5頭,采取限量飼喂,吊架子豬飼養。
4 后備母豬的飼養營管理
為了保證后備母豬骨骼和肌肉正常發育,保證均稱結實的體型,防止過肥,加強運動,鍛煉四肢,增強體質,誘發性活動能力。在后備豬的日常管理上,要保持圈舍干燥清潔,定期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風換氣。定期驅除體外寄生蟲,防止皮膚病發生,飼養人員應經常和豬接近,使之性情溫和,嚴禁粗暴對待母豬。在生活習慣方面,要盡量調教后備母豬養成“吃、睡、便”三定位。保護好后備豬的蹄部,盡量在舍內運動場設置沙土。
后備母豬瘦肉型品種要求10月齡體重達到120~130 kg配種, 后備母豬發情后第三天至第四天配種,可以提高受胎率和產仔數。管理人員要按照后備母豬的免疫程序和藥物保健程序作好預防工作。
5 后備母豬的飼養保健
疾病的預防必須從種豬抓起,首先要培育一個健康的種豬群,才能產出健康的仔豬。后備母豬的保健:后備公母豬在配種前2個月在飼料中用“吉祥三寶”方案保健一次:“超能”(多功能免疫增強劑)1 g/t,“海樂康”(細胞因子+中藥)1 kg/t,“富爾泰”(柞蠶抗菌肽)1 kg /t,連用30 d。可有效控制病毒,解除免疫抑制,清除體內毒素,維持良好的健康水平,為以后生產解決各種繁殖障礙,維持正常生產。做好后備公母豬疫苗預防接種工作,后備公母豬在配種前1~2個月,給接種豬細小病毒疫苗(兩次,間隔20 d)、豬豬瘟疫苗、豬口蹄疫疫苗、豬偽狂犬病疫苗等,每種疫苗接種間隔一周。“吉祥三寶”藥物保健方案和做疫苗可同時進行,并不影響疫苗效果,反而增加疫苗效果。
總之,后備母豬的培育是養豬開時的第一步,只有選好后備母豬,養好后備母豬,才為以后有一個高效穩定的生產母豬群做好基礎,為豬場取得良好的生產成績和經濟效益奠定基礎。
(編輯: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