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占龍
狂犬病病毒能引起人和各種溫血動物的狂犬病,主要癥狀為神經興奮和意識障礙,繼而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對人類和動物危害極大,一旦感染,死亡率100%,因此對該病毒的防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狂犬病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一種100%致死性傳染病,是由患病動物咬傷和患病動物抓傷感染發生。據政府發布的統計數字我國養犬數量在7 500萬條左右[1]。近年來,我國年均報告人患狂犬病發病死亡病例超過3 300例,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并呈逐步蔓延擴大趨勢,形勢極為嚴峻,成為嚴重影響社會公共衛生問題之一[2]。
1 狂犬病毒的生物學特性
狂犬病病毒是單股RNA病毒,屬于彈狀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屬。病毒一端圓而細,另一端粗而平截,外形像子彈,故稱彈狀病毒。衣殼呈螺旋對稱,有囊膜,在細胞漿內復制。56 ℃經30 min即可滅活病毒。0.1%生汞,1%來蘇爾等均可迅速使其滅活。在自然條件下,能使動物感染的強毒株稱野毒或街毒。街毒對兔的毒力較弱,如用腦內接種,連續傳代后,對兔的毒力增強,而對人及其他動物毒力降低,稱其固定毒。街毒可在小鼠、豚鼠、家兔腦內繁殖,但有時需盲目傳代2~3代[3]。感染街毒的動物在腦組織神經細胞可形成胞漿包涵體(即內基氏小體,內基氏小體的直徑平均為3~10 μm,位于神經細胞的原生質中,呈圓形、橢圓行或棱形)。
2 狂犬病的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具有典型癥狀的基本可以診斷,無典型癥狀的需進行實驗室檢查。
2.1包涵體檢查
取腦組織(海馬角、小腦和延腦等)作觸片或組織切片,染色檢查。約有90%的病犬可檢出在中樞神經細胞胞漿包涵體,牛、羊的出現率較低。
2.2動物接種
將腦組織磨碎,可用生理鹽水制成10%懸液,低速離心15~30 min。取上清液(如已污染,可按每毫升加入青霉素1 000 U、鏈霉素1 000 μg處理1 h),給9~10只小鼠腦內注射,劑量為0.01 mL。一般在注射后第9~11天死亡。為了及早診斷,可于接種后第5天起,每天或隔天殺死一只小鼠,檢查其腦內的包涵體。
2.3熒光抗體檢查
采取病死動物的腦組織做成觸片或切面,進行熒光抗體染色檢查。
2.4病毒分離
取腦或唾液腺等材料用緩沖鹽水或含10%滅活豚鼠血清的生理鹽水研磨成10%乳劑,腦內接種5~7日齡乳鼠,每日乳鼠注射0.03 mL,每份病料接種4~6只乳鼠。唾液或脊髓液則在離心沉淀和抗生素處理后,直接接種。乳鼠在接種后繼續由母鼠同窩哺養,3~4 h后如發現哺乳力減弱、痙攣、麻痹死亡,即可取腦檢查包涵體,并制成抗原,作病毒鑒定。如經7 d仍不發病,可致死其中兩只,剖取鼠腦做成懸液,如上傳代。如第二代仍不發病,可再傳代,連續盲傳三代,第一、二、三代總計觀察4周仍不發育者,診斷為陰性[3]。
3 狂犬病的致病機理
各種哺乳動物對狂犬病病毒都有易感染性,常因被病犬、健康帶毒犬或其他狂犬病患畜咬傷(如吸血蝙蝠的唾液中有狂犬病病毒)而發病。病毒通過傷口侵入機體,在傷口附近的肌細胞內復制,而后通過感覺或運動神經末梢及神經軸索上行至中樞神經系統,在腦的邊緣系統大量復制,導致腦損傷,行為失控出現興奮繼而麻痹的神經癥狀。病毒存在與神經系統和唾液腺中,經咬傷而傳染。
4 狂犬病的致病過程
潛伏期一般為2~8周,平均15 d,最短的1周,最長的可達數年。與動物的易感性、咬傷部位與中樞神經的距離、入侵病毒的毒力和數量有關,臨床上分3期[4]。具有前驅期、狂暴期及麻痹期的典型神經癥狀。
4.1前驅期
通常持續2~3 d,表現為恐懼、憂慮和孤獨。對輕度刺激就可引起興奮,有時望空撲咬。瞳孔擴大或兩瞳孔大小不等,眼瞼與角膜反射遲鈍,唾液分泌物增多。
4.2狂暴期
持續1~7 d,煩躁不安,易激動,對聽、視刺激的反應增強,高度興奮,怕光,進而不聽使喚,逃出不歸,無目的游蕩,攻擊咬傷人畜,有異嗜現象。常發生肌肉不協調,定向能力障礙或全身性癲癇大發作。
4.3麻痹期
持續2~4 d,麻痹有時可從損傷處開始,進行性發展至全身。主要表現喉頭和咬肌麻痹,口腔內流出大量的唾液,吞咽困難,用力呼吸。隨后發展至后軀麻痹,不能站立,昏睡。由于昏迷和呼吸麻痹而死亡[4]。
5 防控措施
由于狂犬病的病死率高,人和動物又日漸親近,所以對狂犬病的控制是保護人類健康的重要任務。目前各國采取的控制措施為幾個方面:撲殺狂犬病患畜、對家養犬貓定期免疫接種、檢疫控制輸入犬、捕殺流浪犬,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人和動物狂犬病的發病率。
狂犬病的疫苗接種分為兩種:對犬等動物,主要是作防御性接種;對人,則是在被病犬或其他可疑動物咬傷后作緊急接種。對經常接觸犬、貓等動物的獸醫或其他人員,也應考慮進行預防性接種,人間狂犬病的防控有暴露前免疫和暴露后預防治療二種,暴露前免疫主要針對狂犬病地方性流行地區和獸醫等高危人群,在0、7、21 d各注射1劑疫苗。暴露后是指被狂犬病病犬咬傷后進行的處置行為,在0、3、7、28 d各注射1劑疫苗并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傷口用20%肥皂水和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 min,然后用生理鹽水將傷口徹底洗凈,用2%~3%的碘酒或75%的酒精涂擦傷口[1]。一般有Vero細胞疫苗[5]。注意檢測帶毒的野生動物。發達國家對狐貍和狼投放含狂犬病弱病毒疫苗的食餌,對臭鼬等野生動物使用基因工程重組疫苗。
6 小結
預防和控制狂犬病主要依靠綜合措施,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普及防治狂犬病的知識,加強隊伍檢疫,防控傳染源[2]。對所有犬、貓進行狂犬病疫苗預防接種。防止病犬咬傷動物。人一旦被可疑動物咬傷或抓傷,應立即采取積極措施對傷口進行局部處理,同時進行疫苗免疫接種以防止發病。(編輯:狄慧)
參考文獻:
[1] 宋慧明.狂犬病流行現狀分析和防控策略綜述[J].畜牧獸醫雜志,2014(1): 59-61+63.
[2] 楊廷桂,陳桂先.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3] 李舫.動物微生物[M].第二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4] 張宏偉,董永森.動物疫病[M].第二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5] 陳薄言.獸醫傳染病學[M].第五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